徐向前在冀南平原创造性开展平原游击,能看破战局可见名将的一面

民间的讲武台 2024-10-12 17:28:58

战场永远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抗战前期徐向前在冀南平原创造性开展平原游击战,可见他名将的一面,能洞察战场,印证了他搭档的话,向前同志总是有办法的。

向前同志总是有办法的,这对他军事才华的肯定

1938年党中央作出了关于“在河北、山东平原地区应坚决采取尽量广泛发展游击战争的方针,尽量发动最广大的群众走上公开的武装斗争”的指示,第129师主力分为左右两路纵队向平原发展。党中央这个战略决策,是有一定背景和考量的,当时日军正在进行武汉会战,需要从华北抽点大量的兵力,在华北日军只占领县城以上的城市,广大农村是真空地带,所以党中央毛主席作出在平原开展游击战的战略试探,第二层意思是平原游击战没有经验,需要有人去试,去开创性实践。

二排右一徐向前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徐向前于1938年春天,率东路纵队挺进冀南,开辟抗日根据地。

游击战的本质其实就敌强我弱,你来我走,并藏起来,抓住敌人分散疲劳的机会打击。在平原开展游击战,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有两个,一是走不过敌人,二是藏不住。平原道路条件好,日军有汽车,有骑兵,八路军只有两条腿,山区却不一样敌人的汽车骑兵发挥不了作用。山区有树林有灌木,容易藏人,华北平原一望无际,日伪军在炮楼上,一眼可以看到四五公里内有没有人。面对这问题,很多身经百战的将士都摇头,这些问题同样困扰着徐向前,向前同志总是有办法的,这次他还有办法吗?

把不可能变为可能,这才是名将。在去冀南平原路上,徐向前一路不说话,据部下回忆以往他都会有一些小情调,以此休息脑子。可见开展平原游击的难度有多大,一路上,听了很多意见,无非是利用苗地、树林藏人,出其不意打击,这些都跳不出大山的思维。

人山思维的形成。目前找不到徐向前关于思考人山战略形成回忆录,我只能作一些推理。来到冀南平原后,游击战的两个条件,山是没有了,游击有必须打,只剩下人这个因素,只能在依靠人民,发动群众上做文章,这应该是徐向前“人山”理论创造的来源。

发动群众,宣传抗日这对我党我军来说是强项,十年国内革命战争已经积累了大量经验。回到平原游击这个话题,打仗是真刀真枪,游击战必须解决藏的这个难题,这是具体战术问题,游动藏于根据地的村中,周围并要有几个预备场所,白天藏于村子里,晚上转移,伤员由老百姓帮忙藏住。除了建立主力游击队,周边还有小游击队,有群众支持小游击队可以提前预警,为主力游击队赢得时间,敌人弱小就消灭,敌人多就转移。吃的问题,建立根据地政权,减租减息可以征粮筹款。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走得快,建立小骑兵,脚踏车队伍,这样可以更快的机动。更绝的是限制降低敌人的机动速度,通过发动几乎所有群众,冀南平原道路上大挖道沟,什么是道沟?就是把原来的路上挖深,宽度小于汽车,每隔1两公里修筑一个墩子,这样敌人汽车走不了,骑兵发挥不了作用,八路军在沟里运动敌人还看不见。

发动群众修道沟,日军汽车骑兵发挥不了作用

在收编各路人马参加八路军的过程中,体现了了徐向前的辩证思维,他先收编后慢慢改造,防止他们当汉奸当伪军,也体现了上级对他的信任,这些各路人马,原来不是汉奸就是土匪,本性难改,如果是追求完美的上级,来个大整顿,或者不同意,事情那就会走向对立面,这也体现了当时我党实事求是的作风。

很快东路纵队打开了局面,徐向前平原“人山”战术经过检验是成功的,他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印证了搭档陈昌浩的话,向前同志总是有办法的。

1942年,冈村宁次任华北方面军司令,采取相反的策略,修碉堡加封锁沟限制八路军机动,建立汉奸政权,摧毁根据地实行汉奸管理,企图摧毁人山。1940年徐向前返回延安,假设他还在抗日前线,他有什么办法破解呢?毕竟向前同志总是有办法的。

6 阅读:636

民间的讲武台

简介:沙盘分析,棋推演,战争的风云,历史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