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读者私信说对清代的官印制度很感兴趣,但苦于手中没有资料,希望御史能详细地写一篇有关方面的文章。本着有问必答、有求必应的态度,御史特撰此文与诸位一起探讨分享清代的官印制度。
“印”是一个广义的说法,具体分为宝、印、关防、图记、条记五大类。在等级森严的封建专制时代,不同身份、职务的官员,皆需使用相对应等级的印章。
宝的等级最高,皇帝、皇太后、皇后、皇贵妃、贵妃、皇太子、亲王、亲王世子所用之印为宝。
印的使用最广泛,宗室郡王、外藩国王、蒙古诸王,以及在京各部院行政机构、各直省职官皆用印。衡量印的等级高低,主要取决于其他方面,以下将细说。
关防的使用范围也较广,钦差大臣、各省督抚、镇守总兵,以及在京各部院衙门下属的特殊机构,如钱法堂、宗人府银库、内阁典籍厅,等等皆用关防。
图记主要颁给给管理边疆少数民族官员和八旗中下级武官,如领队大臣、叶尔羌阿克苏等处伯克、宗人府觉罗族长、各八旗佐领,等等。
条记为中下级官员所用,有入流的也有未入流的,如各府库大使、县丞、主簿、吏目、驿丞以及各省驻防营佐领,等等。
清代印的等级高低,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印的材质
皇帝地位最高,所用之宝的材质一般为玉,如藏于交泰殿的二十五方御宝中,其材质有白玉、青玉、碧玉、墨玉以及金制。
皇太后、皇后、皇贵妃、贵妃、皇太子、妃、亲王、亲王世子等所用之宝或印用金。但因其身份不同,所用金的成色和重量也不同。
按定制,皇太后、皇后金宝,用三等赤金五百五十两;皇贵妃、贵妃金宝,用六成金四百两;亲王、亲王世子金宝,用五成金三百两;妃金印用五成金三百两。
可以看出宝、印的用金量是很大的,以皇后之宝而言,550两金相当于现在的41斤,皇后本人肯定是拿不动的。
多罗郡王、外藩国王所用之印为银质饰金,其材质主要还是银,其重量为银180两外加金叶1.2两。
以下的贝勒、贝子和三品以上衙门官员(不含三品)所用之印为银质,其用银从140两、120两至100两不等,总督、巡抚关防,用银两为60两。
三品以下官员所用之印、图计、条计皆以铜,具体为红铜、白铅三七比例,其重量会典中没有注明,由礼部铸印局统一铸造发放。
其二、印的尺寸
皇帝之宝没有固定的尺寸,有四寸八分的,也有四寸四分的,还有的四寸的。皇帝之下诸等级皆有固定的尺寸。
如皇后金宝,方四寸四分,厚一寸二分;皇贵妃、贵妃金宝方四寸,厚一寸二分;亲王之宝方三寸六分,厚一寸;郡王印方三寸四分,厚一寸。
在京各机构衙门按照品级高低,其尺寸由大至小,如宗人府、衍圣公印方三寸三分、厚一寸;六部、都察院、理藩院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盛京五部、户部总理三库事务印方三寸三分,厚八分。
以此类推,随着品级的降低用印的尺寸也降低,如知府印二寸五分、厚六分四厘;知州印方二寸三分、厚五分;知县印方二寸一分、厚四分四厘。
关防皆为长方形尺寸相对简单,总督、巡抚、镇守总官兵关防长三寸二分、阔二寸;钦差关防三品以上大臣长三寸、阔一寸九分;四品以下官员关防,长从二寸九分至二寸四分,阔从一寸八分至一寸四分不等。
其三、印的纽制
龙纽级别最高,皇帝之宝为龙纽,具体又有交龙纽、盘龙纽、蹲龙纽三种。皇太后、皇后为交龙纽;皇贵妃、贵妃为蹲龙纽。
龟纽其次,妃、亲王、亲王世子、朝鲜国王均为龟纽;
鸵纽次之,照例颁给琉球、越南、南掌、暹罗、缅甸各国王;
麒麟纽又次之,为郡王、贝勒、贝子所用。
皇帝、后妃以及外藩国王、宗室王公因身份等级高贵,其纽制颇为讲究。而对于一般的行政部门,因其用印频繁,所以一般都使用直纽。
另外武职官员所用之印皆为虎纽,以表示其勇猛之意。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同质、同尺寸、同纽的情况下,会有“台”的区别,台即如下图所示的阶梯状,有三台、二台、平台之分,台数越高以意味着等级越高。
其四、字体的等级
不同种类的宝、印在字体上也有等级高下之分,皇帝、皇太后、皇后、皇贵妃、贵妃、妃、皇太子用玉箸篆;
亲王、亲王世子、外藩国王、郡王、贝勒、贝子等用芝英篆;
宗人府、六部、都察院等二品以上衙门皆用尚方大篆;三品以上衙门用汉文小篆;四品以下衙门用垂露篆或钟鼎篆。
武职衙门和官员如领侍卫内大臣、九门提督、八旗都统、各省督抚、提督总兵官等,俱用柳叶篆。
当然还有很多特殊机构的官员,所用之印为悬钟篆、殳篆、转宿篆等。
其五、印的文字内容
皇室的宝、印比较好理解,如皇帝之宝、皇后之宝、某某亲王之宝等等。京师各部院衙门也是按照名称来定的,如宗人府印、都察院印、通政司印,等等。
复杂的是各省官员印,直隶、陕甘、四川三总督关防,均有“兼巡抚字样”,如直隶总督关防为“直隶总督管巡抚事兼理河道关防”。其他不兼巡抚之总督关防相对简单,如两江总督为“江南江西总督关防”。
又,安徽、江西、河南、山西、山东五省巡抚,其关防上有“兼提督字样”;各省按察使司印上有“管驿传”字样。
清代有很多县名中含有皇帝的名讳,如山东历城县与乾隆名讳中的“历”字,湖北咸丰县与咸丰皇帝年号相同,像这样重名的县,其知县印就要缺笔避讳。
限于篇幅原因,关于清代官印方面的内容暂时就讲这么多,事实上还有很多知识点没有涉及,如果有疑问的话,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御史会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