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清明雨打坟,三事莫问人”,清明节气人们要做好哪些事?

琦琦聊文化 2023-04-04 21:57:00

清明,因节气期间“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故称之为“清明”。清明节气,万物复苏,一片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景象,万物复苏,小草偷偷的从土里冒出头来,柳树也舒展嫩绿的枝条,萌发出新的枝叶。

清明节处于二十四节气的第五个节气,处于春季的中部偏后的位置。清明有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一候桐始华,意思就是此时白桐花开,清香怡人。二候田鼠化为鹌意思就是,此时由于天气阳气上升,阴气下降,田鼠为了躲避烈阳,而重新躲到地下,小鸟开始出来活动。三候始虹见,意思就是此时彩虹开始出现,意味着降雨开始增多,气温逐渐升高。

今天正值清明节期间,刚好又下起了下雨,于是就想到了一条俗语“清明雨打坟,三事莫问人”,那么,清明节气既然作为指导农耕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节气指导农耕哪些知识呢?哪三件事需要人们特别留意呢?

一,清明雨连连,一年好种田。

清明节期间,爱下雨好像是成为了一种规律。有诗为证唐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或许就是因为,天上的神仙被民间祭祖人们思念亲人的情绪所感动,也留下了伤心的泪水。化作雨泪洒人间。清明节气期间正是农作物返青的关键时期,正是需要水的时候。如果这个阶段下雨,对农作物的增产增收是非常有利的。尤其在古代,基本是没有水浇地的,农业的增产增收全都是靠天吃饭。即便到了现代,农田水利普及的年代,用水灌溉农田也不如下雨增产的效果好。水浇地基本都是大水漫灌,容易土壤板结,而下雨就不存在这种情况。

清明节下雨是时令雨,真真正正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说成“春雨贵于油”还真不为过。紧随清明的节气就是谷雨,民间有“谷雨前后点瓜种豆”的说法,清明节期间下雨正好为谷雨春种打下良好的基础。民间就有“清明雨星星,一颗高粱打一升”的说法。

再有,民间有清明节前下雨,今后就会经常下雨的说法。比如“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的说法,其实就是告诉人们,春种就要提上日程,提前做好准备。民间有“清明高粱谷雨谷,立夏芝麻小满黍”。该种什么农作物,就要提前准备好种子和农具。

二,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

清明时节,杨柳吐绿,正是柳芽娇嫩的时候,人们走到户外,撸点儿柳芽,回家打打牙祭。户外踏青,既修身养性,又锻炼身体。何乐而不为?

在古代,清明时节,有折柳,戴柳,插柳的说法。戴柳,插柳相传是为了纪念农事的祖师神农氏。而在民间,清明戴柳,插柳也有辟邪的说法。古代就有“榆树救荒柳树祛病”的说法。远古时期,人们就把柳枝插在大门上,人们也用柳条编制成帽子戴在头上,认为这样会驱除病灾。于是后来就有了清明户外踏青时编柳帽的风俗。不说古代,就现代,人们户外踏青时,编个柳帽戴在头上,既显得清新脱俗,又有抵御艳阳的照射,也是挺不错的选择。古人认为戴柳帽就能让女子一直貌美容颜不老的说法,就如“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的说法。

三,过了清明还冷十天。注意防寒保暖。

清明时节,虽然偶尔天气乍暖,但最近这些年,倒春寒现象严重。今天或许短衣短裤,明天没准就让你棉袄羽绒服。所以,保护好身体至关重要,不要因为图一时痛快,给身体带来不利的影响。老话讲“过了清明还冷十天”,如果再加上清明节下雨,气温就会骤降,一日火焰山一日北极寒的现象有可能发生。如果气温下降的严重,还有可能出现霜冻现象。清明时节出现霜冻,对农作物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农民朋友要提前做好准备。比如民间就有“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的说法,前几天天气暖和,加速了小麦的返青,小麦也抽出了新鲜娇嫩的叶片,清明下雨确实能缓解旱情,但也要注意气温骤降,出现下霜的情况。小麦遇霜,对粮农的打击不可谓不大,小麦春季冻害直接影响小麦产量。如果小麦田饬情还不错,就晚点儿浇水,避免小麦返青过快。躲避清明降霜。

清明雨打坟,三事莫问人,其实就是人们长期生产生活的经验总结,直到今天,同样具有指导意义。也就因此产生了众多的清明时节的俗语,目的只有一个,指导农耕,指导生活。

22 阅读:2137

琦琦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