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盛唐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入手,分析唐代“以胖为美”文化审美观形成的原因

孙龙说影视 2023-05-13 12:58:56

引言

封建王朝发展到盛唐,已经是一个较为鼎盛的时期。当时的唐朝也会与外国的学者进行传播和交流或者是派遣相关学者去访问。在古代,这种长距离的邦交可以显示出当时唐朝的繁荣展。多元化与多样化是唐朝发展的一个特点,发展是分不同阶段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有每一个阶段的状况,政治、经济与文化紧密相关。

在唐代,由于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是繁荣的,所以在唐代就逐渐形成了一种“以胖为美”的审美观,在这种独特的审美的文化标识下,唐代也成为了人们口中和笔下谈论的炙手可热的对象。人们总是会有疑问,总是会好奇和现在相比,在唐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唐代的女人到底是怎么样的形象?

唐朝美人图

唐朝之所以是盛世,它和它的统治者之间有很大的关系我们都知道,一些著名的君主或者是他们的作为被誉为经典的“天地之道,贞观者也”,也是有历史根据的。开明的君主会带来盛世,开启一个崭新的时代,属于一个人的时代,它们经常被赋予特殊的名字。

《易·系辞下》:“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简矣。爻也者,效此者也。”

其实“以胖为美”并非是在唐朝时期产生的新名词,而是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渐形成和流行的。初唐时期其实是“以瘦为美”的,到了盛唐时期则发展成了以“胖”为美,到后来的中晚唐时期人们的审美观点又出现了反复,很多人对唐朝的审美观点有所误解,其实这是一个发展反复的过程。

而一般认为,盛唐时期的发展趋势最能代表唐代的发展状况,因此也就以盛唐时期人们的思想作为一般的审美共识。借助这种直观的美人形态和对于唐代这种审美观的深刻认识,下面我就具体分析一下盛唐时期的发展对于这种审美形态的影响。

独特内在的美人形态

我们首先要来谈一下“以胖为美”的内涵。盛唐时期对于这个标准可以说是非常有讲究的,还要特别说明一点就是这里的“胖”不是简单地我们现代意义上所说的赘肉,这个标准就是体态丰满,显示出来的应该是雍容华贵之气。我们不仅可以通过史书看到不一样的唐朝女人的风范,也能通过一些文化或者艺术品,像是唐代的一些有代表性的壁画、兵马俑、陶俑、雕塑等,通过我们的想象和考证,去进一步挖掘其内在的独特涵义。

唐美人陶俑

杨玉环,可以说她是唐代有名的“以胖为美”审美观念的女性代表,她有着一切当时标准女子所应该有的特征,自古流传她体态饱满、丰腴华贵,有着白嫩的肌肤。

《旧唐书·列传第一·后妃上》:“或奏玄琰女姿色冠代,宜蒙召见。时妃衣道士服,号曰太真。既进见,玄宗大悦。不期岁,礼遇如惠妃。太真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智算过人。每倩盼承迎,动移上意。”

还有一点就是我们要从当时人们的劳动说起。手工业和农业发达的盛唐之时,随着活动量的增加,身体素质也随之增强。身材在长时间的劳动下也发生了变化,妇女们开始选择轻便的服饰,并且随着她们“运动量”的不断增长,是唐代的女性在体态丰腴的基础上又增添了一种健硕的美感。

“胖”美人的服装文化

“以胖为美”讲究还表现在外在的变化。在唐代女性的工作过程中她们穿着比较宽松,甚至是暴露,她们积极的投身到了建设当中。当时北方的游牧民族也对中原人们的活动产生了影响,像是骑马、射箭、摔跤等活动也慢慢地走进了唐朝人们的生活,而女性也解放了思想,纷纷参与到多样的活动中。

胖美人服饰

由于妇女的体态丰腴,再加上长期的劳动,妇女的体型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她们有时为了方便自己参加活动,便穿上了胡服和偏男性的着装,以展现自己的健硕的体型和矫健之美。唐朝妇女平时的着装是宽衣大衫,坦胸露肩,把上半身和脸部的线条显得圆润;而有了社会活动之后,女性们一改之前的穿衣风格,换成了短衣、长裤和裹靴,上衣有时候还会改成紧身窄袖,衣服更加合身了,也更加体现了女性的体态。

在唐朝一些流传下来的绘画、壁画、雕像中,唐朝的女性多选择较为开放的服饰。白皙的肌肤、微红的双颊、上身圆润、肉感十足,穿上那样开放的、露肩的衣服,更淋漓尽致地体现出了当时女性的线条美,展现在静态的画上或者是刻在一些古代装饰的花瓶或者屏风上面,更能让人们一眼欣赏到唐朝妇女的风光和独特,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唐美人畅饮图

方干《赠美人四首》(其一):“直缘多艺用心劳,心路玲珑格调高。舞袖低徊真蛱蝶,朱唇深浅假樱桃。粉胸半掩疑晴雪,醉眼斜回小样刀。才会雨云须别去,语惭不及琵琶槽。”

政治经济与文化审美观形成

前面我们讲到“以胖为美”的内涵和当时女子的表现,其实,这种文化审美观的形成跟当时的政治经济甚至文化观念的传播都是分不开的。每个朝代,甚至是一个朝代的不同地区,都会有不同的审美观,

唐仕女俑

首先是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这个文化审美观的形成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统治阶级重视治理,唐朝因此达到了中国历来的封建王朝里的繁荣景象,还有就是唐朝设置的一些对外交流的经济措施都促进了当时的经济发展。百姓们不断用自己的金银买粮食开始发展农业和副业,人均吃饭的量也会慢慢地上升。妇女不单单是在大门里劳动,也会随着这些体力活动的增加外出劳动,这样她们的体型和身材就会随之发生变化,转向 “胖”,也可以说是“壮”,久而久之,对人们的审美观也产生了影响。

其次是开明的政策环境也会影响这种审美观的形成,提供的是一个开明自由的发展环境。因为唐朝皇室的血液里有着北方民族的血统,像是鲜卑族,有过这样一句话,“唐源流出于夷狄”,所以在这样一个家族大背景下,那时候的人们会有着开放的思想,他们认为说健硕的女子生育能力比较强,所以这样的女子的社会地位就慢慢的上升了,而一般的女性的体型和身材也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胡服骑射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若以女系母统言之,唐代创业及初期君主,如高祖之母为独孤氏,太宗之母为宝氏,即纥豆陵氏,高宗之母为长孙氏,皆是胡种,而非汉族。故李唐皇室之女系母统杂有胡族血胤,世所共知。”

最后是唐代的统治阶级审美观念的变化,一般是统治阶级先有这样的意识,随后发布命令,带领当时的老百姓一起改变。统治阶级的作用是很大的,不管是在什么朝代。唐朝皇室因为有鲜明的鲜卑系统,所以他们对于体态丰腴的女性的喜爱,也是符合他们传统的认知水平的。

仕女图

评价

现在的人们更讲究骨感美,胖在现代人看来是一种丑,但是在封建保守的古代中国,这样的审美观念是新潮的,也是值得人们去细细挖掘隐藏在其中的文化底蕴的,说不定以后甚至会有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观念出现,长发美、短发美、秃头美,一切皆有可能。

这样看来,盛唐时期的“以胖为美”的文化审美观的形成并不是一个偶然,而是在古代一个国家一个时代长期慢慢发展、积累起来的。任何一个文化观念的形成和流行,都是有一定的原因和根据的,它是意料中会产生的结果,只是要看现代的人们是否肯认真地去体会,把政治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形成和普及联系起来。

唐美人图

正是因为唐朝皇室和外民族的交流融合,才使得把这样一种与众不同、丰肥秾丽、肉感十足、雍容华贵这样的女性搬上了台面。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国家才能繁荣昌盛。纵观唐朝的政治经济发展与文化观念的约定俗成,思想的发展与国家经济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所以说,在盛唐这样一个开明盛世下,产生这样的“以胖为美”的审美观念绝非一个偶然,而是必然。盛唐产生的这样一个独特的审美标识,就跟唐朝在我国封建王朝发展史上的独特风光一样令人敬佩和感叹,“胖”也是在规则范围内的,唐朝女性的独特风韵也对我国从古至今史上女性地位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得女性的地位慢慢被重视起来。即使现在不流行了,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这个观念的重要性。

参考书籍:《易经》《旧唐书列传》《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