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车险理赔”黑幕:汽修厂勾结保险公司,克扣瓜分理赔款

晓霜娱娱 2025-04-22 16:53:26

[微风]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保险赔偿”成了“唐僧肉”,人人都想来分一杯羹?

宁波一女士的车辆受到碰撞后送去保险公司定损维修,修理结果却相当不尽人意:车辆从“换新”变成“做旧”,多方势力紧盯保险赔偿,事后维权更是困难重重。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车辆保险究竟何时才能让车主安心?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及文内

一场车祸牵出隐秘黑色利益链

2023年6月17日,家住宁波的张女士在小区中发生车祸,她驾驶的车辆被小区中另一辆汽车碰撞。

虽然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张女士的车辆出现严重的损坏,受碰撞一侧车头整个碎裂变形,轮胎脱落。

事后警方介入判定对方全责,张女士的车辆则由肇事人投保的公司代为赔付。

张女士的爱车先被送往保险公司定损,定损结束后再由保险公司负责联系汽车厂,一条龙服务结束后再送回她手中。

虽然车子被撞带来点不愉快,但毕竟对方车主和保险公司都担起责任愿意解决这件事,张女士也就没有放在心上,安心等自己的车修好送回来了。

可是大约20天后,张女士终于拿到“焕然一新”的爱车时却发现了一些问题。

自己在车祸中损坏的车灯、引擎盖等部件虽然被更换,很显然不是换上了新配件,经过观察就很容易发现这些配件有隐秘的长期使用痕迹。

除此之外原本没有损伤的车门把手、后视镜等地方也莫名其妙地出现了不少划痕,这些都是送汽修厂之前完全没有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本身正常的车后门干脆完全打不开了,车门卡死,张女士拼尽全力也拉不开。

结合种种情况,张女士猜测自己的车被汽修厂暗箱操作了,不止坏掉的部分用的是拆车旧件,连没有问题的部件也被调包了。

为了证实自己的想法,张女士调取行车记录仪中的监控,结果更是让她大受震撼。

在送厂维修的几天时间里,自己的爱车在两个不同的汽修厂之间辗转了五次,而且这两家负责维修的厂也完全不是当初那家负责定损的厂。

理论上不该是哪家定损哪家维修吗?这是什么情况?

张女士愤怒而疑惑,最终她决定提起诉讼,可没想到这一告就牵出了一整条关于骗保、低质维修、欺骗消费者的黑色产业链。

车辆维修困难重重

一般情况来看,车险的理赔流程应该相当明确清晰。

车主报案后保险公司找维修厂定损,维修厂将定损结果连着维修清单和发票一起发给保险公司,公司支付维修金额后维修厂开始工作,最后由维修厂将修理完成的车辆交付给车主。

理论上除了车主以外,参与进这件事里的只有负责掏钱的保险公司和负责定损维修的一家汽修厂,但张女士的车却有三家汽修厂参与其中。

这本身就已经是非常古怪的事情,但现在最要紧的不是“几个人修了我的车”,而是“能不能把我的车修好”。

无奈之下张女士只能继续为自己艰难维权,本应由保险公司处理的事情移交到法院,法院判决修理厂负责张女士车辆的“维修售后问题”,法院点名这下汽修厂可该认真对待了吧?

但是也不知道汽修厂是哪来的勇气,即使被法院敲打过售后的结果却依然相当不尽人意。

曾移交给法院处理的售后问题又被交给了当地交管部门,而这时张女士早已经在无尽的扯皮中身心俱疲。

最终交管部门给了新的解决办法:三家修理厂将维修费用退还给保险公司,同时将张女士的车辆拆回维修前的状态,再由保险公司联系其他4S店进行修理,在他们那边维修时产生的剐蹭则由他们进行赔偿。

虽说“再将车重新拆回未维修的状态”让人感到有些哭笑不得,但这件事绕了一大圈终于解决了。

可是对张女士而言,自己在这个过程中花费了相当多被不该消耗的时间金钱,为维修结果奔走、去法庭状告、折腾来折腾去,这可完全是无妄之灾。

而且张女士修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非偶然,受损车辆多次转手、反反复复就是修不好、修理厂和保险公司打太极般扯皮,这些俨然已经成为了车险理赔的隐痛。

车主的赔偿款俨然成为不法分子的狂欢

事情不那么圆满地解决了,但围绕在人心中的疑惑却没有得到解答,为什么那么多修理厂承接了为张女士修车的活,最终到手又怎么会是那个样子。

难道作为“修车中介”的保险公司对此完全无动于衷、事后却不用承担任何责任吗?

经过一番调查这三家修理厂之间纠缠的关系才终于浮出水面。

与保险公司对接的修理厂掌握着开票权,但它既没有定损资格和也没有维修能力,所以这家厂找了另外两家,分别负责定损和维修,自己则作为“个体工商户”负责在开票过程中带来更低的税率。

而经过更加深入的剖析才发现,“觊觎”张女士理赔的人数已经属于相对较少的了,真要说的话,加上车主本人,这笔钱最多可能被八方瓜分!

保险公司作为出钱的,当然可以想办法少出点钱,而保险公司负责出钱的员工当然也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

至于汽修厂那边,能分割的就更多了,接单的、定损的、开票的、维修的、甚至黄牛中介都能借此机会捞上一笔。

你拿一点我拿一点,最后真的落到“维修费”上的又有多少?又哪来的钱给车主用上真材实料?

根据有关部门调查,不少保险公司给出的理赔中最后用于维修本身的可能不到一半,甚至不到三分之一。

面对这种情况,很多城市已经成立了“诚信修”专班,全力破解车险“买了却不能用、用了却不好用”的问题,真正实现“买的安心、用着放心”。

在一系列规范和打击下,相信车险行业黑幕也能尽快被铲除。

屏幕前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信息来源:

0 阅读:191

评论列表

清一色

清一色

2
2025-04-22 21:13

二十年前的秘密现在才曝出来?

晓霜娱娱

晓霜娱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