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挝的陕西女婿小王办砖厂虽有销售市场,做成的砖质量堪忧!

思乡人论事 2025-04-03 18:01:38

从小王的视频镜头,看着刚制成的混泥土成型砖,都在太阳的曝晒下,或者是堆积,这违逆了混泥土的浇水保养才会硬化的规律…

具体来解释,混泥土初步硬化需要24小时,在这个过程中是不能停止浇水(不等混泥土成品表面干就要接着浇水)的,做不到这点,混泥土这个结晶化合物就会出现结晶体中的水分缺位;

因为水泥混泥土的硬化过程,就是作为胶原物的干粉水泥,即硅酸盐,与水的结合后,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硅酸盐结晶水合物,这个慢反应的过程不止24小时,也就是说这个结晶体的形成,干水泥与水混合后,水泥是随时在吸收水分,吸收的量小,但并没有停止,即使经过24小时硬化后能承重人的踩踏,可结晶水合物的惯性化学反应并没有停止,这意味着水泥做成的混泥土制品,形成结晶化合物并没有停止对水的吸收,否则,一旦停止浇水,就会让混泥土制品烧掉(而成为废品),基建施工中出现的烧梁现象,就是现浇的混泥土大梁浇水间隔时间长了,造成了混泥土大梁没有了承重强度,只能拆了重浇,陕西小王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混泥土制成的砖或瓦,其成品离开制压机后,最好的存放点是放在潮湿的水泥地面上,为了保持地面有水,最好的方法是在地下辅上一层湿草,在老挝高温的天气条件下,即使浇水会很快蒸发掉,可混泥土制品压着湿草,根本就干不了,完全可以通过水泥制品的自然吸湿功能,保证混土成品的水分需求!

再看小王的制砖,全是架在隔层木板上爆晒,还有制成的水泥砖,中间两洞之间出现了大量的裂口,这不仅是美观问题,而是混泥土存在配比问题,为什么在中国境内,正常的预制板,制成的4米长预制板又不存在两洞之间的裂纹呢?

这说明小王的制砖队伍,对混泥土的化学性能不懂之外,还处于摸索期,现在也是“试错”阶段,难免产品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本人看来,砖有裂纹,是水泥浆少了!因为混泥土的配比中,有水泥占比的最低限度,水泥占比太少,就会在重压下不容易扎紧,而出现局部开裂的现象,也可掺和少量的石灰浆(每吨混泥土掺1公斤);还有一种可能,即使水泥占比不低,细沙占比过低,粗石占比大,同样在重力作用下的混泥土制品出现局部开裂!

2025/4/1

0 阅读:0
思乡人论事

思乡人论事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对人自我心态有了系统深层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