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阴影下的张学成:自视过高,不服张学良,终成民族败类

瑞礼评历史文化 2024-11-26 04:08:35

活在阴影下的张学成:从堂弟到民族败类,他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深渊的?

21岁当上旅长,出身大帅之家,前途一片光明。可这样一个人,最后却成了民族败类,死在自己家族的枪口下。张学成,这位张作霖的侄子、张学良的堂弟,踩着家族的荣光一路向上,却最终选择了背叛和堕落。他的结局,不仅让人唏嘘,更让人愤怒。

1. 天之骄子:出身和机遇是他的起点

张学成的起点,可以说是许多人望尘莫及的。父亲张作孚虽然早逝,但作为张作霖的二哥,他的儿子张学成被直接接到帅府抚养。从小,他就住在奉天的张家大院,比张学良还提前一年进入这个东北王的权力中心。张作霖把这个侄子视如己出,送私塾、送讲武堂,还不惜花重金把他送到日本陆军学校深造。回来后,年仅21岁的张学成就被任命为旅长,风光无限。

但在这耀眼的光环下,张学成却始终觉得自己不够被重视。他的堂哥张学良,不仅是大帅的嫡长子,更是东北军的核心人物。每次家族聚会、军中会议,所有人的目光总是聚焦在张学良身上,而他张学成,似乎永远是那个“陪衬”。这种心理落差,让他从羡慕逐渐变成了嫉妒,而嫉妒,则成了他人生悲剧的开端。

2. 自视甚高:野心和不满的种子

张学成有才干吗?当然有。他从小就聪明,军事才能也得到了张作霖的认可。但他的才干,更多建立在张家的资源上。相比之下,张学良虽然贵为“少帅”,却是靠真刀真枪打出来的名声。第一次直奉大战中,张学良带兵打下了最关键的两场胜利,成为奉系军阀的英雄。而张学成呢?他的军功寥寥,靠的更多是家族背景。

张学成不服。他觉得,张学良不过是“投胎技术好”,如果换成自己,同样能做得更好。可他忘了,张作霖之所以重用张学良,不仅是因为血缘关系,更是因为张学良能扛事、能打仗。就算是其他张家子弟,也没有张学成这样的待遇。可是他不这么想,他总觉得自己被埋没了,被张学良的光环压得喘不过气来。

于是,他开始离开帅府,去外面寻找“历练”的机会。1924年,他主动投奔了张宗昌,离开了奉天,成了张宗昌麾下的一名师长。这一步,看似是为了证明自己,其实更多是为了逃离张学良的阴影。他的野心,却没有找到施展的舞台。

3. 一念之差:背叛家族的第一步

张学成的“历练”并不顺利。他跟着张宗昌,混了几年杂牌军,却始终没有太大的建树。更要命的是,他的部队军纪极差,屡次因为烧杀抢掠被告到张学良那里。张学良为了挽回民心,将他撤职。这一决定,彻底激怒了张学成。从那一刻起,嫉妒变成了仇恨。他开始觉得,是张学良故意压制自己,不让自己出头。

1928年,张作霖在皇姑屯事件中被日本人炸死,张学良接管东北。张学良曾派人去找张学成回东北,想给他安排重要职位。可张学成却拒绝了。他不愿意再回到张学良的掌控之下,而是选择了投靠“倒戈将军”石友三。

这一选择,可以说是张学成走向深渊的第一步。石友三一向以反复无常著称,张学成跟着他,看似找到了新的靠山,实际却只是一个更大的泥潭。1931年,石友三被东北军和中央军夹击,部队全线溃败,张学成再次失去了依靠。流落到天津的他,彻底成了一个没有根的浮萍。

4. 投敌为奴:民族败类的诞生

就在张学成走投无路时,日本人伸出了橄榄枝。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占领了东北,急需一个能拿得出手的“代理人”。张学成,作为张作霖的侄子、张学良的堂弟,又在东北军中有过任职,正是他们眼中的理想人选。

张学成很快答应了。他被任命为“东北自卫军总司令”,开始替日本人镇压抗日义勇军。他觉得,这一次,自己终于可以胜过张学良了。张学良虽然是少帅,可在九一八事变中,他“弃东北而去”,名声大损。而自己,却成了日本人的“新宠”。

可他没想到,他的这种“胜利”,不过是自取其辱。他的“东北自卫军”,其实就是一帮乌合之众,靠收编土匪组成。与抗日义勇军的几次交战,损兵折将不说,还让黑山县的百姓恨透了他。张家在东北积攒的声望,被他败得一干二净。

5. 兄弟反目:家族最后的审判

张学良得知张学成投靠日本人后,既愤怒又痛心。在一次家族会议上,他说:“父亲在世时,叮嘱我一定要照顾学成。可他如今选择了这样一条路,我不能让二大爷的在天之灵不得安息。”张学良最终下令,消灭张学成及其伪军。

不久后,辽西抗日义勇军的骑兵部队突袭了张学成的司令部。当时的张学成,正在高山子的司令部内休息,毫无防备。随着一声枪响,这位曾经的张家子弟,倒在了自己家族的枪口下。

张学良后来曾感慨:“睫毛长的人不认亲。”或许这是他在为自己的决定辩解,但无论如何,张学成的死,既是家族的悲剧,也是历史的必然。

张学成的故事,是一个关于野心、嫉妒和背叛的悲剧。他原本有机会成为张家的一员猛将,可他的不甘心和自视甚高,让他一步步走向深渊。有人说,张学成的结局,是他咎由自取;也有人说,这是家族荣耀对背叛者的最后审判。但不管怎样,他的选择,注定了他只能成为历史的反面教材。

0 阅读:76

瑞礼评历史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