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完《心动的信号》回归到现实,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家会追捧刘泽煊,不喜奥斯卡?因为前者主动出击,后者安静如鸡。
近期看到某博主写的一篇文章疑惑,为什么现在的男生不爱追女生了,是真的为了高质量的单身?没遇见合适的?还是怕被拒绝?
其实归结到一个点就可解释:懒~
前几天朋友说自己老公单位里有个钢铁直男,谈起女生和恋爱,只有两个字:麻烦。追求女生对他而言,完全不及游戏里的冲锋陷阵来的直接,喜欢就多撸,不喜就开骂。这样的刚硬人群也是游戏世界多有的了;还有一类人群,不爱游戏爱社交,众多社交软件里沉浮多年,头像信息来回切换。或许早期还有几分耐心和初心,随着来往互撩拒绝和接受次数越发平均,目的性也就慢慢明确演变成工作不饱和之余的消遣,自己内心还美曰江湖浪子,等待金来换。
《东京爱情故事》里有这样一段话:“现代人不缺爱情,或者说不缺貌似爱情的东西,但是寂寞的感觉依然挥之不去。”
当前情感世界里,再也不是早二十年文火煮滋味的节奏,也不是十年前小幸运后的脸红心跳。这几年浮躁的快餐式情感,一如《非诚勿扰》线上直接面基或线下各种相亲网站牵线一对一八分钟交流。时间,成了最为奢侈的东西。门户,身份学识,体态容貌,7秒决定是否是彼此此刻所需。
《心动的信号》里主持人提出一个问题:多久时间,你会和心仪的对象表白?初体验爱情滋味的超越妹妹脱口:半年吧~被老字号恋爱成员张雨绮否定后,迟疑的说,那几个月吧?对比超越妹妹不多的情场经历,张雨绮和朱亚文一致觉得三四次见面后即可。看着超越满脸震惊的样子,却也不得不承认现实即是如此。逼近要结婚年纪的见面,如若见了三四次之后,还没有表示,即可认定PASS或者沦为微信里的备胎了。十年前如杨超越年纪的你,肯定也一样对这个答案惊讶乃至惊恐。那时候你奉之叫做爱情,现在发现顶多就是一场镜花水月的朦胧好感。
这样的情感社会形态下,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心动的信号》里刘泽煊那么受女生的认可了。水瓶特质的早期漠然冷淡和暗自观望,到一两次主动接触后,认定一个人就主动到底的专一性。无论什么年纪的女生,对专一的认可度永远是最高的。所以比起奥斯卡后恍悟之后的主动,它早了一份真诚。也许两人喜欢的重量相等,但表现天平上,游离不定的奥斯卡一直输给只压一人的刘泽煊。抛却原生家庭赐予的条件和个人阅历积累赋予的性格上的成熟,最不被看好的刘泽煊成为大家的团宠不是没有原因的。 天选CP带来的“心动”,不是仅仅的初见的心动,更是过程中的心动。
生命里过客匆匆,形形色色的潜在对象在我们的世界里轮番登场,眼花缭乱的人群中,千万分之一的可能才会遇到一个所谓的合适的人,忙碌生活里几次接触发现对方或可能是soulmate,为何还要挂上“慢热”的标签,一次次的试探呢?
寻爱已懵懂,心动亦不易,何必再让错觉早生根,最后只落得擦肩而过的遗憾。愿未来,我们能在洗去铅华之后,不沉心叩问每一次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