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这个要义,才算真正懂得养生功呼吸法的真谛

卫昌国学说说 2025-02-08 14:40:32

现在网络发达,视频特别多,各种教学也很多。这种现象一方面方便了初学者,但另一方面也给学习者造成了困扰。

信息密集化,为了保持更新度,不免造成饮鸩止渴的现象。

对于养生功法而言,初学者并不适合一开始就重视呼吸法。

相反,呼吸发力都是经过长期训练,自然而然的结果。

但实际上,不少初学者为了追求效果,无论八段锦也好,易筋经也好,五禽戏也好,特别强调动作和呼吸的配合。

结果,不少人吸气如吸面条,弄得头晕眼花。

养生功呼吸法,除了呼吸的“柔”“和”“轻”“均”这些技巧外,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要点,唯有掌握这个要点,才不会造成各种障碍。

这个要义就是:“守中”。

然而,这个要义它不是简单的秘诀,它是通过自然训练的结果。

一、易筋经的“守中”意

易筋经养生功法虽然有各种动作姿势,但“守中”是非常重要的心法。

易筋经“内壮论”中说,“凡练内壮,其则有三。一曰守此中道;二曰勿他想;三曰待其充周。”

虽然,这种内壮的练法借助于揉法和敲打,但就其守中意而言,各种易筋经的动作呼吸法均以守中为要。

这个“中”简单而言即是小腹,也说丹田,但又不必局限于丹田。

守这个中,是似守非守,但却不能离于中。无论是腿部动作,手部动作,意识始终有一线守中。

周潜川老师易筋经十二势就特别强调“守中”:

譬如,他讲“摘星换斗”说:一面要眼注释掌心,一面则把心念集中在另一手背贴的腰眼,随呼吸吐纳,腰眼必然起伏凸凹;心念和手背随凸凹起伏也微微运动。

二、八段锦的“守中”意

八段锦练习者最多,所以关于呼吸方法也很多。多数者会强调,意随动作走。这本来没有错,但是缺少“守中”这个“锚”,动作的“船”必然随风乱动。

于是“双手托天理三焦”这一式,不少人因为呼吸不当引起头晕眼花。

为什么?

“双手托天”是吸气上托,但却不是一位气上行,而是“守中”,即意守丹田前提下的“吸气上托”。事实上,这个吸气,是吸到腹部,而不是吸到头部。

然而,这个节奏对于初学者而言,并不好把握。所以,最好的方式时,当气没有下沉,当身体没有完全放松时,不如先不管呼吸:仅仅觉察动作,自然呼吸即可。

其实,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不少版本八段锦特别强调“守中”即“意守丹田”。如马风阁先生改编的八段锦强调练习要领有三:刚柔结合、意守丹田、呼吸均匀。周稔丰先生八段锦大法中也特别强调了“守中”。

现在不少练习版本说明中,会讲“意守丹田”,但练习中往往会忽略。

更重要的是“意守丹田”这几个字太泛滥了,反而成了烂大街的不被重视的口头禅。

三、太极拳行功要诀的“守中”意

太极拳算是特别强调“守中”的,而且讲得比较透彻,可以作为练习养生功的参考。

如王宗岳“十三势行动要解”第一句就强调:“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所谓命意源头在腰隙也。”

马国兴老师解读说:“命者,气也;意者,形也。外形的变化以腰围中枢,内气的运使以腰为主宰,故曰腰为枢使。”

这一段非常透彻。

其实也不陌生,甚至我们常常听到,也常常说,如“核心力量”,即便健身的朋友也天天锻炼这个。但可惜的是,当我们练习动作时,往往忘记这个核心变成了纯粹的四肢运动。

胡耀贞先生讲“子路太极”,专门强调丹田呼吸法练习,其实,就是训练“守中”的习惯。

养生功虽不练习攻击能力,但是“守中”是呼吸最重要的核心,也是动作运行的核心,可以说,唯有掌握“守中”才算真正掌握养生功呼吸法真谛。

卫昌国学

2025年2月

0 阅读:0
卫昌国学说说

卫昌国学说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