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段锦预备式太厉害了:从入门到修行包含全了——五个境界解读

卫昌国学说说 2025-03-28 15:27:09

学习八段锦的人很多,但真正入门的比较少。

多数人跟随视频练习,跟随音乐练习,练习多年还停留在初学者水平。

为什么?

因为这些朋友都没有认真学过八段锦的预备式,也就是:稳定、放松、松沉、止念、入静。

当然,这个预备式的表现形式是:站桩。

然而其实质远远非站桩,如果你达到了松沉和入静的状态,那么完全不需要专门的站桩。

我将其过程用《大学》静虑五步来表达:

1. 知止;

2. 知定;

3. 知安;

4. 知静;

5. 知虑。

一、八段锦预备式与“知止”

“知止”不单是身体动作的停止,而且是思虑的停止。(注意,此思虑和第五个境界“虑”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个过程,不是简单的最终状态。

此时,需要心理和身体都做好准备。

我开始练习八段锦,

我停止其他任何思考,

我停下来,就在此地,不再移动。

这时,动作的表达是:

两脚并立,深呼吸,两手放身体两侧。

这是准备动作。

二、八段锦预备式与“知定”

“知定”是让身体稳定下来,这个稳定也是需要一定时期的训练。

“知定”并不容易:

现代人欲望强烈,自我认可度非常高,加上相信高科技可以成就一切,所以不愿意自我锻炼的很多。

于是,身体稳定性较差,气息是往上升的,人是漂浮的,腿不稳。肝火上升者多,气血基本上往头上跑。

“知定”的动作表达是:

从并立,重心放右脚,左脚旁开半步——肩宽站立;

两手自然上抱,如抱大气球在胸腹前;高低可根据自己舒适为宜。

这其实,已经包含了松沉意在里面,但可能还不能够完全松沉。

但至少,感受身体向下的力量;意识最好关注到脚底板涌泉穴上。

如果身体不能稳定,甚至可以活动下身体,甩甩手臂,动下腰。

三、八段锦预备式与“知安”

“知安”可以说是,“知定”训练的结果。

因此其动作并无变化:

肩宽,抱桩式。

只是,此时,放松要更进一步,身体从稳定过度到“安稳”状态,也就是非常舒适的状态。

如果还不够放松,那么此时可以进一步放松:

从头部开始进行身体扫描,一直到脚底板。

最终,头悬与天呼应;脚踏与地连接。

身体没有一丝摇动,呼吸也非常柔和、自然。

四、八段锦预备式与“知静”

“知静”是进一步的结果。

此时,不再用意控制身体,身体已经可以安稳不动;

此时,不需要控制呼吸,呼吸已经与身体内动呼应。

此时,你甚至开始慢慢对身体的感知变得微弱,好像身体变得轻盈起来;

也许,你开始感受不到身体的某些部分,譬如,两腿,或者脚,或者身体的胸腹部位。

但是,你又清晰的感受到身体的细微变化,甚至微风吹过身体的感觉;

你还可以感知到,身体不舒适的部分:

譬如,你一直疼痛的肩膀、腰、小腿等,这时似乎更疼了。

五、八段锦预备式与“知虑”

“知虑”不是思虑的虑,是“观”,是觉知,是不用思考、判断、琢磨,潜意识下的“观”,如灯照物体,如镜子显像。

唐代时,禅定最流行的翻译是“静虑”。

此观,是知静之后的直觉感受:

此时,你能够清晰地感受,呼吸进出鼻孔的情境:

不是控制的呼吸,而是自然的呼吸的觉察。

呼吸非常细微,但是却很深入,很清新。

吸入的每一口空气,都如同在森林呼吸,沁入心脾,带有甜味。

你能够觉察到:呼吸和身体的细微起伏相一致。

此时,你才明白《道德经》讲:“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六、总结

朋友们。

预备式简单来说,就是站桩;虽然分五个层次,但并不是绝对孤立的,这五个层次是相互纠缠的。

但,放松、稳定、入静是基本的要求。

当你身体稳定了,呼吸与身体配合一致了,再把这种感觉运用到八段锦的每一式,那么八段锦每一式也变成了桩功。

当然,所谓“身息相合,神息相合”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如有不适,自然觉察,动伸关节皆可缓解了。

卫昌国学

2025年3月

2 阅读:167
卫昌国学说说

卫昌国学说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