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死磕增程背后:不只省油,智驾才是大棋,各打算盘

浅笑看风云 2025-03-25 16:25:23
为啥有些人,就是对增程车型死心塌地?这事儿,我之前聊过一次,但总觉得还有点没说到位。这次,咱们再掰扯掰扯。

你说,理想、问界这些牌子,死磕增程,难道真是因为发动机、变速箱技术不行吗?要我说,倒也不至于。虽说比不上那些老牌车企,但花钱买技术、挖人才,也不是啥登天难事儿。李想估计也觉得憋屈,你说他技术不行,他肯定不服气。王传福倒是说了点门道,他说啥?电动机响应速度是0.02秒,发动机呢?0.2秒,差了十倍!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发动机慢吞吞的,电动机却能“有充足的时间来调整”,这才是关键。说白了,增程车型背后,藏着的是对智驾和安全驾驶的野心。比亚迪牛就牛在,啥技术都有,纯油、混动、纯电,玩得溜溜转。但话说回来,智驾这玩意儿,不是光有传感器、算法就行的。你得能让车“听话”,对吧?传感器收集数据,芯片拼命计算,最后谁来执行?

发动机吗?别逗了。0.2秒的反应时间,对于智驾来说,简直慢成蜗牛。想象一下,高速上,眼看要撞了,你的车还在慢悠悠地调整发动机转速,黄花菜都凉了。智驾需要的是毫秒级,甚至微秒级的反应!能做到这点的,目前看,只有电动机。电动机嗖一下就能反应过来,实现感知、决策、执行的闭环。

这就好比足球比赛,临门一脚,需要的是电动机这种快准狠的射门,而不是发动机这种慢吞吞的传球。有个模型挺有意思,把车比作人。传感器是你的眼睛、耳朵,负责“看”和“听”;ECU、CPU那些芯片,就是你的大脑,负责思考;发动机、电动机呢,就是你的手脚,负责执行。智驾,就是让你的“手脚”能更快、更准地执行“大脑”的指令。那为啥不直接纯电呢?这才是问题所在。现实很残酷,中大型SUV,纯电的销量,普遍不太好。

为啥?电池成本高、寿命短、续航焦虑……桩子是越来越多,但架不住大家心里没底啊。就算有固态电池,也还面临着容量衰减的问题。所以,增程就成了个折中的选择。既能用电,享受电动机的快感,又能烧油,解决续航焦虑。插混车型更是集大成者,增程、纯电、油电并联,各种模式随便切换。说白了,就是为了让电动机能随时待命,提供最快、最精准的响应。这么一想,那些“执着于增程”的车企,其实挺鸡贼的。他们不光是为了省油,更是为了在智驾这场牌局里,抢占先机。当然,这背后也反映了消费者对纯电的种种顾虑,以及车企在技术和市场之间的博弈。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