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大臣被赐死,断头饭吃了2块肉喝了3杯酒,皇帝看后:放了他

任飞鸿之影 2024-12-11 16:09:42

午时三刻,菜市口人头攒动,杀气腾腾的鬼头刀下,一名年逾古稀的老臣却平静地端坐,桌上摆放着丰盛的断头饭。他举起酒杯,一饮而尽,仿佛是在庆祝什么,而不是即将赴死。令人惊讶的是,这名老臣并非十恶不赦之徒,仅仅因为为父求谥号惹怒了乾隆皇帝,就被判了死刑。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乾隆在得知老臣如此坦然面对死亡后,竟然改变了主意,赦免了他的死罪。这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1·】——

阴冷潮湿的刑部大牢里,弥漫着一股腐朽的味道。年迈的尹嘉铨独自坐在冰冷的石床上,面前摆着一张矮桌,上面是丰盛的酒菜——他的断头饭。然而,尹嘉铨却面无表情,仿佛那些美味佳肴与他无关。他只是缓缓地端起一碗酒,一饮而尽,眼神中透着一丝决绝,又似乎隐藏着一丝期待。这顿断头饭,是尹嘉铨精心策划的一场豪赌。他知道,自己已经惹怒了乾隆,等待他的只有死亡。但他不甘心就这样死去,他想赌一把,赌乾隆的好奇心,赌自己最后的机会。

事情还要从几个月前说起。那时的尹嘉铨已经告老还乡,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然而,一份奏折却打破了他平静的生活,也将他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那份奏折是尹嘉铨为父亲请求追封谥号而写的。

在他看来,父亲一生为官清廉,为国尽忠,理应得到朝廷的认可。然而,乾隆却勃然大怒。在乾隆眼中,尹嘉铨的请求不仅仅是简单的尽孝,更是对他皇权的挑战,是对他不满的暗示。“谥号是随便能给的吗?朕还没死呢,他就开始惦记他爹的谥号了,这是咒朕早死吗?”乾隆怒火中烧,将尹嘉铨的奏折扔在地上,狠狠地踩了几脚。

一时间,朝野震动。谁也没想到,一件看似平常的“孝道”之举,竟然会引来如此大的风波。有人为尹嘉铨鸣不平,认为他一片孝心却被曲解;也有人指责尹嘉铨不知进退,不懂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理,触犯了皇权的威严。然而,此时的尹嘉铨并不知道外界对他的评价。

他被押解进京,关进了阴森恐怖的刑部大牢。死亡的阴影笼罩着他,但他没有绝望,他在等待一个机会。

终于,机会来了。狱卒送来了断头饭,按照惯例,死刑犯的最后一餐会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尹嘉铨却只点了两样东西:一块简单的酱牛肉和一壶烧酒。“怎么不多吃点好的?这是最后一顿了。”狱卒不解地问道。“不必了,够了。”尹嘉铨淡淡地回答,眼神中没有一丝波澜。他缓缓地吃着牛肉,细细地品着酒,仿佛在享受一顿普通的晚餐。

他平静的神情,淡定的举止,让狱卒们都感到不可思议。“这老头,是真不怕死还是装的?”狱卒们私下议论纷纷。

尹嘉铨的表现很快传到了乾隆的耳中。乾隆也感到好奇,一个即将赴死之人,为何还能如此镇定?难道他真的看破了生死?还是另有隐情?带着疑问,乾隆召见了尹嘉铨。“你为何要这样做?”乾隆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探究。“回皇上,老臣年迈,已至暮年,生死早已看淡。

只是心中尚有一事未了,故而……”尹嘉铨欲言又止。“何事?”乾隆追问道。

“老臣只是希望,皇上能够体谅老臣一片孝心,不要因为此事,让天下人寒了心啊。”尹嘉铨跪倒在地,老泪纵横。乾隆看着眼前这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心中五味杂陈。他何尝不知道尹嘉铨的孝心?只是,在皇权面前,任何情感都显得微不足道。

——【·2·】——

清朝,一个以文字狱闻名的王朝。无数文人墨客,因为一篇文章,一首诗,甚至一个字,就可能招来杀身之祸。在乾隆年间,这种对思想文化的控制达到了顶峰,而尹嘉铨案,就是其中最触目惊心的案例之一。

尹嘉铨,可不是什么无名小卒。他曾官至大理寺卿,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是乾隆皇帝眼前的红人。他学识渊博,著述颇丰,在文坛也有一席之地。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清流”官员,却因为一件看似平常的事,卷入了一场灭顶之灾。事情的起因,是尹嘉铨想为他的父亲请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平事迹赐予的称号,相当于盖棺定论。这本来是人之常情,但尹嘉铨的父亲只是一个普通的官员,按规定没有资格获得谥号。尹嘉铨却认为,自己的父亲为官清廉,教子有方,配得上一个好的谥号。

他坚持要为父亲请谥,甚至不惜上书乾隆皇帝,结果触怒了龙颜。乾隆认为,尹嘉铨这是在挑战皇权,是在藐视祖制。乾隆一声令下,抄家!一群官差冲进尹府,翻箱倒柜,结果让人大跌眼镜:尹府里竟然藏了大量的书籍,堆积如山,要用好几辆大车才能装完。更要命的是,在这些书籍中,官差们还发现了不少禁书,内容涉及批评时政、讽刺朝廷,甚至还有歌颂前朝的。这下可好,罪名坐实了!乾隆怒不可遏,认为尹嘉铨表面上是清廉学者,背地里却心怀叵测,是在挑战自己的权威。

尹嘉铨百口莫辩,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从朝廷重臣沦为阶下囚,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死亡的阴影笼罩着尹嘉铨,但他却出奇的平静。在狱中,他每天读书写字,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行刑前一天,他平静地吃完了断头饭,甚至还多喝了几杯酒。这一幕,让狱卒们都感到震惊。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坦然面对死亡的囚犯。乾隆得知此事后,也感到十分惊讶。他决定亲自提审尹嘉铨,想弄清楚这个老臣究竟在想什么。在金銮殿上,尹嘉铨坦然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他表示,自己不该妄自尊大,不该私藏禁书,更不该触怒龙颜。但他同时也强调,自己一生为国尽忠,问心无愧。对于生死,他早已看淡。

尹嘉铨的这番话,深深地触动了乾隆。他想起这位老臣过去的功绩,想起他为官的清廉,想起他对朝廷的忠诚。乾隆的心开始动摇,他意识到,也许自己真的错怪了尹嘉铨。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乾隆最终决定,赦免尹嘉铨的死罪,改判流放。消息传出,朝野震动。人们纷纷议论,这个尹嘉铨,真是命大!尹嘉铨案,是清朝文字狱的一个缩影。它让我们看到,在那个时代,皇权至高无上,任何敢于挑战皇权的人,都将付出惨痛的代价。

同时,它也让我们看到,在专制统治下,知识分子生存的艰难。他们如同惊弓之鸟,稍有不慎,就会招来杀身之祸。尹嘉铨的遭遇令人唏嘘,但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警示:在任何时代,言论自由都是弥足珍贵的。我们应该珍惜这份自由,并用它来推动社会进步,而不是去限制它、扼杀它。

0 阅读:34
任飞鸿之影

任飞鸿之影

任飞鸿之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