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点一:午时交节,阳气依然旺盛
处暑交节的时刻落在农历七月二十六的午时,这可是阳气正盛的时段,距离正午12点还差44分钟。虽然“处暑”意指暑气逐渐减弱,但今年的午时交节意味着阳气依然强劲。可以预见的是,这股热浪不会轻易退场,气温还会继续攀升,预计在处暑过后的十天左右达至峰值后才会慢慢回落。今年的“出暑”,其实更像是“延暑”!特点二:三伏天仍未结束,“处暑不出伏”更显真实
民间常有“处暑不出伏,遍地起新F”的说法,意指暑气依旧徘徊,气温难以一下子转凉。今年尤为应景,三伏天直到七月二十八才出伏,而处暑提前到来,这说明今年的暑气还未消散。伏天尚未完全结束,处暑时节仍然留有夏日的余温,预计暑热会延续更久。《开元占经》中就曾提到,若处暑仍像夏天一样炎热,往往会导致冷热不调,甚至疾病流行,对农耕时代的百姓尤为不利。特点三:处暑的雨水——农作物收成的关键
处暑节气也被称为“雨节”,是农作物由生长走向成熟的重要时刻。人们说“处暑三日割黄谷,处暑高粱遍地红”,这代表庄稼即将收获,却仍然需要一定的日照来充实谷粒。然而,过多的雨水反而会带来麻烦,如俗语所言“处暑有雨万人愁,立秋有雨万物收”,处暑后的暴雨容易导致农作物腐烂,影响秋收产量。今年处暑若出现极端天气,可能会给农田带来大风、冰雹等破坏性气候,对粮食收成形成不小的威胁。处暑后的暑气反常,农耕与生活面临挑战
今年的处暑节气似乎格外顽固,暑热不减反增,这种情况让人们不得不面临新的挑战。不仅是农业生产,温湿度过高还极易导致病菌滋生,引发各种传染病。古人早已认识到,过热的秋季会带来灾荒和疟疾,对生活影响深远。虽然三伏天结束的日子是固定的,但气候的“出伏”却受气温的掌控。今年的“处暑不出伏”,可以说是极具现实意义,暑热未走,秋凉未至,这个节气反而让人“心有余悸”。通过今年的特别气象,不难看出处暑并非简单的“清凉开始”,而是大自然的一场气候考验。希望大家在了解了今年的处暑节气后,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个特别的夏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