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时期,国共双方正在进行和谈。国民党希望划江而治,但在当时实力悬殊的情况下,这种要求显得不切实际。蒋介石已暗中准备逃往台湾,而中国共产党则设定了和谈的最后期限——4月20日,如未能签字,便将采取军事行动。
渡江战役的前一天,英国皇家海军“紫石英”号悄然闯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防区。此时,解放军的炮兵已将大炮对准长江南岸,等待总攻的时机。早上8点30分,江面上的雾气尚未散去,解放军的观察所突然发现了一艘不明军舰从薄雾中显现,缓缓驶向解放军阵地。经过仔细观察,确认这艘军舰悬挂着英国米字旗,编号为F116,正是英国皇家海军的紫石英号快速护卫舰。
这一表面理由实际上隐藏着两大目的:一是为确保与南京地区的电报联系顺畅,二是利用停泊舰艇的先进通信设备监听国民党政府与解放军的通讯,获取关键情报。国民党政府同意了这一请求,英国军舰每月轮换一次。
在渡江战役前夕,中共中央明确指示,若与帝国主义发生冲突,不可主动开火,若其先开火则需坚决反击。紫石英号的航线严重威胁了解放军的渡江计划。解放军决定对其进行警告,8时30分,炮兵发出警告炮火,但紫石英号不仅无视警告,反而开始向解放军开炮。
随着事态的发展,伴侣号、伦敦号等多艘英国军舰先后出动,试图援助紫石英号。伴侣号虽火力强大,但在解放军的反击下受损严重,最终狼狈逃窜。英国伦敦号重巡洋舰在接到特殊命令后出动,但在与解放军的交火中,损失惨重。
在接下来的几周中,中英双方展开了艰难的谈判。中国方面坚持要求英国就侵略行为道歉,而英国则试图避免责任问题,重心放在确保紫石英号安全离开上。中方以德报怨,保障船员的生活,为伤员提供医疗援助。这一事件成为了国共两军交战及中英关系的重要转折点,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