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六七十年代“吃不饱饭”是造谣,经历过的人都会记得

星空巨影 2025-04-12 13:51:16

关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否普遍存在饥饿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作为1956年出生的人,我亲身经历了那个年代。那时候,能吃上一个白面馒头就是莫大的幸福。那些质疑这段历史真实性的人,显然没有经历过那个特殊的时期。当时流行一句话"够不够三百六",指的是每人每年360斤粮食的定量,折算下来每天只有一斤口粮,根本不够吃饱。这种饥饿的记忆至今让我难以忘怀。我在农村长大,1976年之前,很少有机会吃饱饭。母亲为了全家人的口粮操碎了心。直到改革开放后,我们才真正解决了温饱问题。如今的生活水平与那时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那时候的日子真是艰难,吃不饱穿不暖,和现在物资丰富的日子没法比。粮食和日用品都稀缺,生活全靠老天爷赏脸。要是碰上自然灾害,一年到头可能颗粒无收。人们穿的衣服都是补丁摞补丁。就拿河南来说,作为中原腹地,一旦遇到灾荒,河南和山东一带的人就会往北大荒逃难,形成大规模迁徙。现在东北很多人祖籍都是河南和山东,当年他们就是为了活命才北上讨生活。那时候的黑龙江北大荒人烟稀少,但土地肥沃,去了那儿至少能填饱肚子。这些历史背景,现在很多人可能都不太了解了。

对于年轻一代来说,那段历史可能难以置信,但我们这些出生于50年代的人都亲身经历过。如今七十多岁的我们,都曾熬过那段"半年粮食半年糠"的艰难岁月。那时候每人每年只能分到280斤带壳的粗粮,主要是高粱、麦子和玉米。我们常吃的就是用麦麸和高粱糠做的窝窝头,吃下去连排便都困难。回想起来,真不知道当时是怎么熬过来的。粮食问题成了最大的困扰,家里孩子多的父母,看到锅里的饭快见底了,往往自己只吃个半饱,把剩下的留给孩子们。想了解那个年代的生活状况,可以看看《平凡的世界》,这本书真实记录了那段艰难岁月。

过去粮食供应紧张,细粮尤其稀缺。我记得有一年,我们生产队每人全年只分到12斤小麦,剩下的主食是少量的玉米。日常饮食基本是黄面、黑面或红薯面做的窝窝头,配着辣椒水或咸菜吃。有时候甚至只能靠红薯充饥。婴儿没有母乳,只能喝杂面糊糊。只有在春节时,生产队宰杀集体饲养的猪,每家才能分到几斤肉和一些黄豆。人们用黄豆发豆芽,包进黄面或黑面团里。那时候,连买针线都成了难事。生活确实艰难,不仅吃不饱,很多人还因为营养不良而面黄肌瘦。这种经历,80年代后出生的人恐怕很难想象。

集体粮仓,我们那儿叫苞米仓子。因为饿得慌,我常拿根棍子从仓底缝隙里捅出玉米粒,揣回家烤着吃。最苦的日子是集体食堂时期,大家伙儿一起吃大锅饭。后来连玉米芯都磨成淀粉充饥,吃多了连上厕所都费劲。说到吃的,你们可能好奇我们那会儿穿的是啥?

为什么粮食总是不够?主要原因在于当时的生产和分配制度。那时候,农民需要将大部分收成交给国家,也就是所谓的“公粮”。当时的社会观念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农民们首先考虑的是完成国家的粮食上缴任务,之后才顾及集体和个人的需求。在集体化生产模式下,农民缺乏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导致粮食产量普遍偏低。此外,除了上交公粮,农民还需要完成购粮任务,这进一步加剧了粮食短缺的问题。

回首往事,仿佛另一个世界。那时没有机械和车辆,农民们只能靠牛车或肩挑背扛。为了赶集又不误农活,他们常常挑着公粮走几公里甚至更远到镇上交粮。交粮过程很严格,粮食可能要重新晒筛。交完粮后,大家能逛会儿街,接着去供销社买肥料挑回村里。那时候肥料稀缺,粮食产量很低,遇到虫灾、旱灾或涝灾时,有些田地甚至颗粒无收,抗风险能力差,劳动效率也不高。我上高中时,每周带一瓶咸菜和米,就是一周的伙食。有时轮到看宿舍或去砍柴交给学校,一瓶咸菜得吃两周。装咸菜的瓶子是药店里装药片的,容量大约500毫升。

过去粮食短缺,主要原因在于产量不高。每亩地只能产出三百斤左右。当时,政府设定了增产目标,即“跨黄河过长江”:黄河以北地区亩产达到400斤,长江以南则要达到500斤。相比之下,如今亩产普遍超过2000斤。这些情况反映了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

在1970年代,全国约80%的农民面临粮食短缺问题。当时,高浓度化肥如尿素和二铵尚未普及,农业生产主要依赖农家肥。种植玉米时,农民会少量使用碳铵(当时称为肥田粉)和硝铵,但粮食产量依旧很低。收获后,大部分粮食被国家征收,每户每年只能在春节时分到几十斤小麦,平时主要食用杂粮和野菜。春季时,人们常常爬上树摘取榆钱、柳叶和榆叶充饥。由于长期营养不良,那个年代的人普遍身材较矮,与上一代和下一代相比都有明显差距。

在实行包产到户政策的同时,农业科技也有了显著进步,特别是化肥的广泛应用,使得粮食产量从原来的每亩七八百斤提升到了一千三四百斤,优质土地甚至能达到两千斤以上。我们不应过度夸大包产到户的作用。如果当时继续坚持集体化道路,同样有可能改善民众的生活水平。实际上,科技进步和农业机械的推广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那个年代,化肥和农药供应不足,农民主要依赖野灰和家肥。此外,缺乏高产作物品种,导致产量普遍偏低。再加上需要上交公粮和预留来年的种子,最终可供食用的粮食确实有限。尽管如此,这些情况并不能成为全盘否定那个时代的依据。

0 阅读:3
星空巨影

星空巨影

星空巨影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