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自古以来都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
日本侵略者在战争期间对中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但是在1972年中日建交的时候,我国竟然放弃了日本对我国1200亿的战败赔偿。是的,你没有听错,这一笔巨款最后我国分文没取。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背后的原因。
要说这事其实还听复杂的,二战结束后,同盟国就开始商讨让战败国进行战争赔偿的事儿。
当时各国都提出了自己的赔偿要求,准备向日本追要540亿美元的赔款,其中有216亿美元是要陪给咱们得,也就是约合1200亿人民币左右。
但随后,关于这笔钱到底该交到谁手里,反而成了个争议问题,老蒋当然希望把这些钱全部赔给国民政府,美国也是支持老蒋的,这笔钱到了国民政府手里,美国自然也就能分一杯羹。
但是这里就有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日本不愿意给钱,或者说他根本就给不出钱。
战后的日本国内的经济几近崩溃,大量的青壮年都死在了战场上,许多工厂都陷于停业或者破产的状态,日本砸锅卖铁,也赔不起啊。
最后商量着只能是分期付款,不过这时候老美就不地道了
美国占领日本之后,肯定不是要让日本成为一个病殃殃的死狗的,
美国是要一个能咬人的疯狗,所以美国肯定是要扶植日本重建的。
于是美国就说了,要求世界各国向日本追讨赔偿款的时候,必须要在日本的经济范围内进行。
啥意思
就是说日本的经济一直不恢复,世界各国就不能找日本催债,想要索赔必须要过美国这一关
老赖不给,自己又能有什么办法呢!总之就是美国在这搅水,不想让日本支付太多赔款。
到了1948 年,美国干脆发布了《日本经济安定计划》,进一步限制日本用于赔款的物资和资金,
让日本赔款的事一拖再拖。
把老蒋气的没脾气,可蒋介石千算万算没想到,
赔偿款还没来,他自己倒是先被赶到了台湾岛上。
小日子也是看人下菜,一看老蒋失利索性就赖账了。到了1951年,老美在未经咱们允许的情况下
逼着蒋校长和日本签了一个日台条约,意思就是日本的赔款不能影响到日本人民的生存和本国发展,老蒋直接吐血,美国就差把赖账两个字写在脸上了。
只要日本一直哭穷,到死我都拿不到赔款。
老蒋虽然不乐意,但是还要仰仗美国,只能打碎牙往肚子里咽。放弃日本对于中国的赔偿。
那时候我们新中国也是刚成立,在联合国并没有得到承认。也只能提出严重抗议打打嘴仗,
不承认这个条约的合法性。新中国想要顶住美国的压力吧这钱要过来,显然是不太现实的。
主席也是一直在考虑对于这样一笔赔偿款,究竟应该怎样处理。
此后,这件事也就被暂时搁置了。
后来国际环境风云变化,咱们和苏联开始翻脸,和美国的关系又开始逐渐缓和。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虽然没有正式建交,但两国的关系也算破冰了。同时,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也得以恢复。
主席也知道,我国想要在亚洲打开外交局面,就必须要在亚洲乃至全世界,开辟出一条平顺的外交之路,日本是一个不可绕过的对象。与日本关系长期僵化对我国在亚洲的外交很不利。
于是1972年9月25日继尼克松访华之后,日本首相田中矫荣为期五天的访华之旅。
也正是在此期间,中日两国签署《中日联合声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声明中日本必须与台湾断交,承认台湾是中国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主席也算到了,日本是没办法付清巨额赔款的,所以主席主动豁免了日本的战争赔款,但日本要给予中国相应的援助以及政府贷款,这是目前日本可以给得起的。
这份声明发布之后,很多人都不理解主席的用意,主席就用了一个比喻来形容这一决策
“东和孙权,北拒曹操。”
这里的“孙权”指美国,“曹操”指北方的苏联,当时由于和苏联的关系交恶,我国的工业水平又太低了,加上和美国日本缓和关系,在外交上能获得更多的机遇,也能摆脱苏联的威胁,为将来的自强独立创造条件。
后来从70年代开始,日本陆续给咱们提供了总额超过2600万亿日元的低息贷款,为后来咱们改革开放提供了很大的助力。到1980年的时候,两国的贸易额就突破了一百亿美元,中国也成了日本重要的原料供应国和产品市场。
改革开放之后,大量日本企业来中国投资建厂,以及给我国转让了不少技术,这些技术转让涉及彩电、汽车、计算机等各个领域,直接推动了咱们的工业升级换代。也建立咱们自己的生产体系,这种互惠互利的经贸关系,远比单纯的战争赔款更有价值。
到如今将近50年过去,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看着这日新月异的世界,人们才慢慢发现主席的智慧,毛主席以一笔本就要不到的赔款为筹码,迫使日本作出了诸多让步,并提供实打实的利益,让中国在之后的几十年间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