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洛文尼亚,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西北部,面积约2.03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213万,首都位于卢布尔雅那。斯洛文尼亚是一个小国,曾经是南斯拉夫的一部分。1991年,斯洛文尼亚带头脱离南斯拉夫,现在斯洛文尼亚是一个富裕国家,2004年3月加入北约,2004年5月1日加入欧盟,2007年12月21日加入欧洲申根区,人均GDP2.8万欧元。
南斯拉夫全称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存在于1945年到1992年,包括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黑山,塞尔维亚,马其顿六个共和国。1991年6月,斯洛文尼亚带头脱离南斯拉夫,推动了南斯拉夫的解体。那么斯洛文尼亚,带头脱离南斯拉夫,有什么底气呢?
第一,文化差异。斯洛文尼亚和塞尔维亚,黑山,克罗地亚这些国家一样,都是南斯拉夫人国家。南斯拉夫人是斯拉夫人的一支,公元6世纪前后,斯拉夫人从现在波兰一带的维斯瓦河谷地区迁徙到巴尔干,后来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分成了西斯拉夫人,东斯拉夫人,南斯拉夫人。
斯洛文尼亚虽然属于南斯拉夫人,但处在巴尔干半岛西北部,北部和奥地利接壤,属于南斯拉夫人和日耳曼人混居的地区。在文化方面,斯洛文尼亚也和塞尔维亚存在差异。公元748年,法兰克王国将斯洛文尼亚地区纳入版图。在法兰克王国查理曼大帝的推动下,斯洛文尼亚地区基督教化进程加快,这里的南斯拉夫人逐渐皈依天主教,而塞尔维亚信仰东正教。
10世纪时期,神圣罗马帝国建立后,将斯洛文尼亚地区纳入版图。1278年,哈布斯堡王朝迫使斯洛文尼亚地区的卡尼奥拉公国签署《莱茵费尔登条约》,开启了对斯洛文尼亚地区六百年的统治。在漫长的统治下,斯洛文尼亚贵族基本已经日耳曼化。1867年,奥地利帝国改组为奥地利与匈牙利二元帝国,斯洛文尼亚被划入奥地利部分。
1918年12月1日,奥匈帝国瓦解,斯洛文尼亚和塞尔维亚、克罗地亚等共同组建“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后来改名为南斯拉夫王国。1945年二战结束后,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成立,斯洛文尼亚成为南斯拉夫联邦的六个共和国之一。
第二,南斯拉夫的联邦体制危机。南斯拉夫的联邦体制效仿苏联,赋予了每一个共和国相对独立的地位。特别是到了1974年,南斯拉夫国名从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改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并且通过了新宪法。新宪法赋予各个共和国近乎主权国家的权力,这导致南斯拉夫联邦政府逐渐沦为协调机构。这种制度设计在铁托时期尚能运转,因为铁托是南斯拉夫国家的建立者,拥有很大威望,但1980年铁托去世后,联邦主席团轮值主席每年更换,重大议题需要六共和国全体同意,加剧了南斯拉夫内部纷争。在这种情况下,斯洛文尼亚在南斯拉夫内部的话语权越来越大。
第三,斯洛文尼亚的底气。在南斯拉夫联邦内部,斯洛文尼亚的工业和经济实力非常强悍。早在奥匈帝国时期,斯洛文尼亚被纳入了奥地利范围,在奥地利的建设下,斯洛文尼亚打下了坚实的工业基础。到了南斯拉夫时期,斯洛文尼亚和奥地利、意大利接壤,是南斯拉夫对外贸易的一个窗口。铁托非常重视斯洛文尼亚的建设,将斯洛文尼亚打造成了南斯拉夫的机械制造、电子设备、化工制药中心。数据显示,斯洛文尼亚以全国8%的人口贡献了南斯拉夫联邦20%的GDP,人均收入是塞尔维亚的2.3倍。
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斯洛文尼亚已经成为南斯拉夫联邦的经济中心。1989年,东欧剧变影响了南斯拉夫,斯洛文尼亚单方面截留海关收入,至1991年初,南斯拉夫联邦财政已失去90%的税收来源。不久后,斯洛文尼亚再次拿出杀手锏,宣布南斯拉夫第纳尔与德国马克挂钩,导致南斯拉夫央行实际上失去了货币政策能力。这种强大的经济控制力,使得斯洛文尼亚的地位不断上升,南斯拉夫联邦已经无力控制斯洛文尼亚。就这样,到了1991年6月,斯洛文尼亚第一个宣布脱离南斯拉夫,加速了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瓦解。
用户17xxx87
[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49xxx77
就是离梵蒂冈近,不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