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妃被人从井里拉出来的时候,把人们都吓坏了

历史有小狼 2024-10-21 18:03:11

1901年的一天,在紫禁城宁寿宫真顺门里的一口井旁边,几个太监和宫女正小心翼翼地把一具尸体从井里打捞上来——说是尸体,实际上,由于已经在水里泡了将近两年,整个尸体除了尚具人形以外,已经浮肿腐烂到完全不可辨认,而周围这一群被尸体惨状吓坏了的众人,也只能根据当年她投井的这一事件,来确定她的身份。

这个“她”,就是光绪帝曾经的爱妃,珍妃。

在近代那段最后的清朝历史中,除去独掌政权长达47年之久的慈禧太后以外,能够留下自己的故事、并引起无数人关注的后宫女性,大概就只剩下这位“神奇”的珍妃了。她曾经是光绪帝身边的“不二宠妃”,也遭受了无数打压,最终在时代的局限下,香消玉殒在了二十四五岁的花样年华里。

或许有人会问,一个只能依附皇帝生存的后宫女子,为什么会早早殒命?可实际上,对于当时的珍妃来说,死亡,似乎才是她唯一注定的结局——

一、入宫

1889年,在慈禧的包办和主持下,年仅十六岁的光绪皇帝和慈禧的侄女、年仅21岁的叶赫那拉氏成婚;而就在两人结婚前不久,刚有两个小女孩同时被慈禧选拔入宫,并按照年龄大小,分别封了“瑾嫔”和“珍嫔”:

这两个女孩,就是户部右侍郎他他拉·长叙的两个女儿。

对于他他拉氏的两个女孩子而言,入宫,确实是一个“深似海”的事情。毕竟,在入宫以前,他他拉氏的姐妹俩都跟着伯父他他拉·长善居住在广州,而那里,是个生活环境和社会风气都相对开放不少的城市:

由于地理位置和之前“五口通商”的政策,清末的广州早早地受到了西方思想文化的冲击。除了伯父为姐妹俩专门聘请的一代名士文廷式作为中式思想的讲师以外,姐妹俩还能在这里接触到许多“西洋玩意儿”,大到西洋琴,小到床头的自鸣钟,这些都成为了之后他他拉氏小妹炫耀和受宠的资本之一,当然,这也为小姑娘最后的悲剧结局埋下了伏笔。

在后来清史中对于珍妃的描述中,史官称她是“才色并茂,且有胆识”,尤其是在他他拉氏姐妹刚刚入宫的最初一段时间里,小小年纪的“珍嫔”,由于性格比姐姐活泼,又十分聪颖伶俐,很快就得到了上至慈禧太后、下到光绪皇帝的一致喜爱:

而根据曾经在珍妃身边侍奉过的宫女回忆,在刚进宫的前几年里,他他拉氏的“珍嫔”如同一团新鲜空气,给当时那个沉闷而小心翼翼的后宫当中带来了许多欢乐,尤其是手握大权的慈禧,对于这个小姑娘特别看重,不仅时常将她召到宫中聊天,更专门指派内廷侍奉的“才女”缪嘉蕙给她做书画老师,为她提升书画水平;

当时,慈禧每逢臣工家中有喜、或者节日过年,总是会喜欢给臣工们赐字一副,以表重视。而在后来宫女的回忆当中,珍嫔刚进宫的几年里,因为颇得慈禧的喜爱,有很长一段时间里,慈禧赐下的“龙”“福”“寿”等大字,全数都是由他他拉氏代笔的。

而另一边,年轻的光绪皇帝对于珍嫔的“专宠”,则有着更多的情感杂糅其中:

其一当然是出于男女之情。在清史的记载当中,有不少地方都提到珍嫔在当时的后宫中属于“漂亮”的类型,这一点,也是让她在后宫本就为数不多的女性当中,能够脱颖而出的原因之一;

而第二点,则是珍嫔活泼的天性,和敏捷的思维,给光绪帝带来的“新鲜感”。

对于当时的光绪帝来说,上面有慈禧的“敦促”,身边的几个妃嫔又都沉闷规矩,每天睁开眼还有无数繁重的公务缠身,只有珍嫔能够给他带来难得的轻松时刻;

再加上当时的光绪帝本身就抱着想要开放、“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想法,曾经接触过西方思想和各种东西的珍嫔,显然就成了他最想争取的“盟友”。

至于第三个原因,则还是要归咎到慈禧身上。

在野史的记载当中,光绪帝和慈禧的侄女隆裕皇后的大婚之夜并不愉快,这对新婚夫妻甚至没有圆房,而其背后的原因,则是光绪帝对于隆裕的排斥和厌烦。

实际上,在最初的选秀当中,光绪帝最不看好的秀女就是隆裕。从出身上来讲,急于想要收回权力的他,并不想给慈禧多一个后宫的助力,而无论是隆裕中规中矩、老实木讷的性格,还是平平无奇的长相,都不甚符合光绪帝的胃口。

所以,当最终他不得不迫于慈禧的淫威迎娶隆裕时,作为皇帝的光绪自然内心是极其不情愿的,可是他又不敢把这个怨气发给慈禧,因此,无辜的隆裕,也就成为了光绪最好的“出气筒”。

为了报复隆裕、也是抗议给慈禧看,光绪帝选择了偏宠年轻活泼的珍嫔。1894年,18岁的珍嫔和姐姐瑾嫔一起被晋位为妃,而他他拉氏小妹的悲剧之路,也就此缓缓开启……

二、得宠

从嫔成妃,他他拉氏得到的宠爱,终于引起了后宫里两位叶赫那拉氏的关注,而首当其冲感到难以忍受的,当然是贵为皇后的叶赫那拉·隆裕。

无论是身为皇后还是身为妻子,隆裕在踏进紫禁城之前,或多或少地都曾经梦想过和丈夫能够有一段举案齐眉的甜蜜婚姻;然而,在成婚后,光绪对于隆裕的冷淡和忽视,让隆裕的内心感到了极度的痛苦。

据野史记载,一次,隆裕因为嫉妒,出言责备了当时还是嫔位的他他拉氏,得知此事后,光绪帝竟然偷偷命人将死猫放到了隆裕的被子当中,导致隆裕惊吓过度,大病一场。

而另一边,珍嫔不仅得到了光绪帝的“特批”,可以随时随地伴驾,在后来晋位为妃后,珍妃竟然还和光绪帝玩“互换装束,以为游戏”,即她女扮男装,穿着宫里太监们的马褂和顶戴,跟随在光绪帝身边,这一行为不仅彰显了光绪帝对她的包容和宠溺,也深深刺痛了始终被光绪帝冷落在旁的隆裕皇后。

在这之后,隆裕皇后也开始针对珍妃进行了一系列的报复。她先是派人在珍妃的卧房里丢了一只男人的靴子,并借此试图污蔑珍妃与他人私通;

一次不成,隆裕又抓住珍妃身上衣服的料子竟然和宫里戏子穿着的衣料一样的事情大做文章,导致珍妃遭到了严厉的斥责。

如果说隆裕和珍妃之间的种种,还算得上是女人间争风吃醋勾心斗角的话,那么,后宫中另外一位叶赫那拉氏对于珍妃态度的改变,则为珍妃带来了“杀身之祸”。

前文曾经提到过,慈禧起初对珍妃十分疼爱,这是因为对于当时已经年近六十的慈禧来说,刚进宫时年轻活泼又漂亮聪颖的珍妃,让她恍惚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可是,随着珍妃越来越受宠,珍妃的“西式”逐渐让因循守旧的老太后变得难以接受。尤其是在封妃以后,珍妃“仗着”皇帝的宠爱,在宫里“女扮男装”、“不分尊卑”,这些在宫里颇有些逾越规矩的行为,都让慈禧对珍妃越来越看不过眼,对她的态度也悄然发生了改变。

某一次,隆裕陪同慈禧在御花园中散心,恰好遇见了同样在御花园里打闹玩耍的珍妃和光绪帝。见到两人你侬我侬,隆裕的心情自然算不上好,而慈禧作为老成持重的长辈,看到自己亲手养大的小皇帝不仅不思国事,反而做出这样的轻浮之举,心中也同样感到不快。

而更糟糕的是,那段时间里,光绪帝为表示自己对于珍妃的偏宠,曾经专门为她定制了一件串满了珍珠和翡翠的旗袍,这件旗袍有多奢华美丽自不必说,唯一的问题是,在当时等级森严的后宫当中,如此贵重的旗袍穿在妃嫔身上,属于不折不扣的逾制,偏偏被慈禧和隆裕撞上的这一天,珍妃刚好穿着这件旗袍,和站在慈禧身边朴素无华的隆裕顿时形成了鲜明对比。

逾制,轻浮,奢靡,勃然大怒的慈禧命人当场剥掉了珍妃身上的服饰,让她只穿着内衣回到自己的宫中反省;不仅如此,在回宫后,慈禧还又下令用细竹竿鞭打了珍妃,让她“牢记教训”。

有人说,慈禧这时是在替隆裕出气,也有人说,当时的珍妃制衣使用的那些珍珠翡翠都是从后宫库存中出的,而那些都是慈禧的珍宝,所以才招来了老太后的愤怒。

无论如何,可以确定的是,在他他拉氏晋为珍妃后,她和慈禧之间的“婆媳关系”急转直下,已经到了慈禧对她“看不顺眼”的地步。

其实,如果只是停留在后宫女子争风吃醋层面的话,慈禧或许还能放过珍妃“一条命”;只是,在这之后,手握帝王宠爱的珍妃开始不知天高地厚地“干政”,也因此让慈禧彻底对她动了杀心——

三、逾矩

在后世人的总结当中,当时珍妃恃宠生娇、进而引起老太后的厌恶及杀意,主要是因为两件事:

一件是珍妃的“西方思想”,和她对于光绪帝新政改革的支持。

众所周知,清朝到了光绪的那一代时,已经“病入膏肓”,急于需要一个改变。当时,光绪帝不仅想要为清朝开辟一条新的道路,他更想借新政和革命党人的手,来将慈禧彻底推回到幕后当中去。

而另一边,尝过大权独掌的慈禧,也同样不愿意就此松手,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当时的清廷中,逐渐形成了两派人物:一派以光绪帝为首的“帝党”,主张改革和奋起反抗列强的入侵;而另一派则是以慈禧为首的“后党”,主张的是固守的稳定和和平。

显而易见的是,由于从小就在广州长大,珍妃对于改革和开放,以及对于“西方思想”的“入侵”,是持一个包容甚至于接纳的态度的,这就意味着她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已经彻底站在了光绪帝的一边;

同时,随着光绪帝将她的地位在后宫越抬越高,珍妃彻底成为了慈禧在后宫当中,除了光绪帝以外的“最大敌人”——而对于慈禧来说,我舍不得也没有正当理由罢黜皇帝,我还能处理不了一个小小后宫妃嫔吗?

所以,在还没有人意识到的时候,珍妃的“杀身之祸”,就已经在这一点一滴中,逐渐向她逼近。

而另外一件彻底将珍妃送入冷宫的,是珍妃恃宠而骄,试图在宫内赚钱的事情。

在入宫不久,珍妃曾托人悄悄购置了一台照相机,不仅自己学会了照相,更是教会了自己住的景仁宫的太监宫女们,让他们拿着相机给自己拍照。

起初,这件事并不算什么问题,毕竟在当时,连慈禧都能够接受“拍照”这一新鲜事物。可是,由于光绪帝对她有着最大限度地宽容,所以,在后宫里,珍妃拍照逐渐变得“不拘姿势、任意装束”,不仅穿着男装拍照,更是敢举着相机跑到皇帝的养心殿拍照;

更有甚者,之后不久,珍妃居然“逾矩”地找了几个小太监,在东华门外的角落里开了一家照相馆,试图赚钱。这件事很快传到了慈禧的耳朵里,老太后立刻勃然大怒,她不仅将珍妃叫去大加斥责了一番,更是命人杖毙了那几个开照相馆的小太监,以儆效尤。

或许会有人觉得奇怪,珍妃作为皇帝的后妃,每天穿金戴银,每个月还有月俸,怎么会需要自己找小太监开照相馆“赚钱花”?

据史料记载,当时的珍妃,每个月都可以领到三百两的月俸,然而,性格活泼的珍妃不仅喜欢收集各种“西洋玩意”,还特别喜欢热闹,宫女太监们顺了她的心思,珍妃就免不了赏赐一二,一个月下来,手里的月银自然也就不够用了。

所以,在慈禧断了珍妃开照相馆的“财路”以后,入不敷出的珍妃只好找寻其他门路来给自己生财,而这个门路,就是“卖官鬻爵”。

实际上,后宫“卖官鬻爵”,尽管非法,但在清朝却属于“屡禁不止”的“黑道”。官员们奉上金银,妃子们在后宫给皇帝吹点“枕头风”,更有甚者,在慈禧大权独掌的时代里,各种托关系找慈禧太后来“买官”的人可谓是前仆后继,源源不断,所以,珍妃选的这条路,确实可以为她带来丰厚的金钱——

只不过,珍妃“发财”的前提,是需要光绪帝真正手握权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珍妃依仗的“宠爱”,在买卖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可是,当时的珍妃或许是年轻气盛,并没有想到这么多,她很快依靠自己的兄弟志锜,串通了奏事处里负责和朝廷官员传达沟通圣意的太监,开始了在光绪帝年间“卖官鬻爵”的道路。

据《国闻备乘》记载,最多的时候,珍妃依靠卖官,一次能收获四万白银;而通过她上位的人里,最夸张的居然有文盲,面见光绪帝时,连一封基本的奏折都读不出来,令光绪瞠目结舌!

这件事传到慈禧耳朵里时,连一向偏宠珍妃的光绪,都实在是没有理由为珍妃申辩了。因此,在1898年前后,珍妃和她的姐姐瑾妃一起,被慈禧从妃位降至贵人,没过多久,珍妃又单独被慈禧关进了紫禁城北面宫西二长街百子门内的东北三所当中,并在这里度过了将近三年的“冷宫”时光,直至迎来了她的死亡……

四、死亡

1900年7月,八国联军逼近北京,慈禧准备带着光绪等一行人前往西安“避难”。而在离开的队伍当中,却少了一个人,她就是珍妃。

1985年,故宫博物院主办了一本名为《紫禁城》杂志,在这本杂志当中,有关珍妃的死亡的回忆,被第一次展示在了民众的眼前,而她的冤屈和无辜,似乎也才在这一天有所昭雪——

原来,在珍妃被关到“冷宫”以后,这位可怜的花季姑娘还不得不每天都吃着下人们的饭菜,并接受来自太监们的训斥和责骂;

直到1900年7月20日这天,慈禧突然破天荒地命人将珍妃带到了自己的居处。看到珍妃进来后,慈禧很快就道明心意,希望珍妃能够“明白大体”,不要“对不起列祖列宗”。

起初,一头雾水的珍妃并没有意识到慈禧话里正在要求她自戕,她还为自己辩解了一句;可是,在听见慈禧说宫里人要出去“避一避”后,珍妃下意识地提议让光绪皇帝继续“坐镇京师”,以便“主持大局”,而这让慈禧又一次勃然大怒:

在珍妃被关进冷宫后,随着国内革命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光绪帝和慈禧的“争权”斗争也逐渐被翻到了明面上。所以,在这种敏感时刻,慈禧很难不想到,如果自己走了、而皇帝留下,那么等她回来时,这个紫禁城里就不一定还是她说了算了。

基于这样的出发点,珍妃让皇帝留下的提议,无疑是戳中了慈禧最大的软肋。所以,闻听这句话后,慈禧立刻拂袖呵斥道:“死到临头,你还敢胡说!”

紧接着,慈禧便命人将珍妃架了出去。几个太监一路将珍妃推搡拉扯到了真顺门内的一口井旁,紧接着,慈禧身边的得力大太监将她一把推进了井里,为了能够“完成任务”,这位姓王的大太监还往井里补了两块石头,而不过25岁出头的珍妃,就这样香消玉殒在了深而黑的井中……

珍妃死后第二天,八国联军冲进北京城,做农妇打扮的慈禧带着光绪仓皇出逃。一年多以后,慈禧和光绪重新回到了紫禁城,这位老太后才重新想起了当年被她残忍冤杀的珍妃,她命人将珍妃打捞出来,先是普普通通地埋葬在了阜成门外的宫女墓地当中,后在光绪的坚持下,才又为她追封了“恪顺皇贵妃”,迁葬进了光绪的妃园陵寝当中。

实际上,当现代的我们去回顾这段历史时,珍妃的悲剧很难不让人为之扼腕叹息。然而,囿于时代的局限,对于当时的珍妃来说,很难有别的选择:

毕竟,无论是慈禧太后的“守旧”还是光绪帝的“新政”,都最终在历史的长河当中被证明是行不通的,对于当时已经积重难返的清朝来说,最好的办法,只有后来那段痛入骨髓的革命,才能让古老而封建的国家,焕发出新的生机。

如今,我们生活在幸福的年代,这样的和平与安宁,非常值得我们去守护。因为,唯有和平,才能带来快乐的新生活,不是吗?

参考

《历史的温度1》张玮著

《中国历史悬疑系列·明清卷》范荧、俞钢主编

0 阅读:87

历史有小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