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一般酒瓶背后的贴纸上标着保质期10年的字样。那82年的拉菲不是过期酒吗?怎么还有人买,还卖好多万?”
“葡萄酒保质期”这件事,真是一个消费者永远在问,进口商永远在澄清的话题。不得不说,历史造就的问题,需要回到历史当中去认识,去解惑。
保质期10年是怎么来的?历史的车轮要倒回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推行食用商品全面质量管理,任何入口的东西都必须标配一个保质期。有人说是那时法规制定者对葡萄酒专业知识的匮乏,才出现了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特别规定。
但经调查深入了解,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当时法规制定者特意咨询了国内权威酿酒总工程师,总工综合考虑到法规制定的初衷、国内老百姓的理解程度,以及当时葡萄酒生产、进口、销售周期等诸多因素,才不得不“一刀切”地将葡萄酒的保质期限统一制定为10年。
乙醇含量10%以上的酒不必标保质期时代在进步,历史的车轮前进到1995年,《食品标签通用标准》出台,“保存能力超过18个月的食品,可以不用标注保质期。”而2007年开始实施的《预包装饮料酒标签通则》也规定了,乙醇含量超过10%的葡萄酒或者其他酒精饮料,可以不用标注保质期。因此,碰到没有标示保质期的葡萄酒也不需要去担心,没有保质期的它会不会存在什么问题。
葡萄酒到底有没有保质期?在经常饮用葡萄酒的国家,其实是没有葡萄酒保质期概念的,他们买酒、存酒、喝酒看的是“适饮期”。
适饮期是基于葡萄酒的生命周期而言的。葡萄熟成后,经过采摘、榨汁、生产加工、橡木桶熟成等一系列酿酒流程后,葡萄酒会得到酿酒师所赋予的提升。然后装瓶,这时葡萄酒会进入休眠期,它必须要有一个合适的储藏环境。经过陈年后,葡萄酒的品质会得到二次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