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的临终遗言,揭露了清朝覆灭的真相

向日葵爱过去 2024-10-25 03:43:53

1909年10月4日,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张之洞在重病中死去,在临死前,自己的头号政敌,醇亲王载沣以慰问的形势来看病重的张之洞,在与张之洞对完话后,张之洞却加重了病情,没过几日就在死了,据史料记载,张之洞在临死前,对自己的家人说了一句,国运尽矣的临终之语。

醇亲王载沣作为政敌不知道与张之洞说了什么,这些在历史上无从考证,但我们能肯定的是,载沣所说的话触动了张之洞的内心,让张之洞黯然神伤,才会让张之洞说出一句冒犯皇权的一句话,想知道张之洞为什么会说出这句话,我们得回溯到张之洞的那个时代,回忆那幽幽过往。

张之洞

出露锋芒

张之洞出生于官宦世家,父亲张瑛乃是咸丰年间的兴义府知府,父亲为官清廉。勤于政事,在民间颇有好评

张之洞图照

有怎么样的父亲,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儿子,作为儿子的张之洞7岁时随父到兴义府城就读,13岁始回河北原籍应试,考取秀才;15岁时赴顺天府乡试中举人第一名,成“解元”;26岁考取进士第三名,成为“探花”。曾官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也就短短几年就超越父亲一辈子的成就,正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积极改革

张之洞积极新办洋务,推展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大大支持了左中棠和李鸿章进行的军事战争。

光绪十五年(1889年),张之洞上奏朝廷,建议修筑一条芦汉铁路,自芦沟桥至汉口,以贯通南北。他认为铁路之利,以通土货厚民生为最大,征兵、转饷次之。他提出芦汉铁路是"干路之枢纽,枝路之始基,而中国大利之萃也" 。朝廷准奏,计划北段由直隶总督主持,南段由湖广总督主持,南北分段修筑。于是,清廷调张之洞任湖广总督。

芦汉铁路通车

张之洞大力新建学校,在湖北地区先后成立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武备学堂、农务学堂(今华中农业大学前身)。武汉科技大学的前身-湖北工艺学堂也是在这个历史时期在张之洞的策划和指导下诞生的。不仅是湖北地区,张之洞任两江总督时在南京创立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前身)。所以,中国民国的教育改革开端史于张之洞。

自强学校

张之洞在工业上也有所建树和投入,张之洞到达武汉,开始修建汉阳铁厂,汉阳铁厂是一个集炼钢厂、炼铁厂为一的仿西方式的钢厂,大小工厂10个、炼炉2座,工人3000,采煤工人1000。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大规模的资本主义机器生产的钢铁工场,而且在亚洲也是首创的最大的钢铁厂,日本的钢厂工业还比这晚几年。

汉阳兵工厂

张之洞还在湖北地区兴办湖北织布局,在武昌开车,纱锭3万枚,布机1000张,工人2000,使的中国近代也拥有了资本主义下的织布工厂。

所以张之洞可被誉为近代的中国改革之父。

晚年张之洞

空有报国志,无奈客京华

张之洞即使是满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也有实权,但无奈自己想做的事情,都被满清内部人士所阻挠,远的不说,就说同为四大臣之一的李鸿章,一直在与张之洞唱反调,张之洞的改革之路上的艰辛一直都是李鸿章为他添舍的,所以两个人在朝堂上很多时候都是剑拔弩张。

宿敌李鸿章

`�而在内宫深处,慈禧太后身边的红人宦官李莲英与张之洞素来不对付,而且张之洞为人清廉,没有银子给李莲英送,使的李莲英怀恨在心,经常在慈禧太后说张之洞的不适,使的慈禧太后慢慢疏远了张之洞。

太监李莲英

前有阻碍,后有袭扰,张之洞终有多少宏图目标也不能完成,因为根基已坏,难以延续。

醇亲王载沣的话触动了张之洞

张之洞在病重前,推荐过袁世凯接他的班,但最后被以素来讨厌汉臣的醇亲王载沣给否决了,而醇亲王载沣想出来自己做军机大臣。

醇亲王载沣

醇亲王载沣是个不学无数的八旗子弟,话语话外全是纸上谈兵,张之洞一看由他做摄政王,做总理王大臣,治理国家,已经能遇见到这个大清朝的下场了,果然没几年清朝就亡国了。

0 阅读:27
向日葵爱过去

向日葵爱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