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李清照向新婚丈夫求欢,写下一首撩人宋词,句句都在诉说相思

念桃说历史 2023-03-03 18:36:00

宋朝是一个极为重文轻武的朝代。对外,它军事疲弱,频遭外敌来犯。对内则完全相反,它的经济与文化是一片欣欣向荣,蓬勃发展。

在丰富的精神财富下,宋人已经逐渐产生兼容平等的意识,以及开放自由的思想。

我们所熟知的宋朝词人李清照,在这方面就十分具有代表性。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或者“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等。这些词除了给我们留下或明快清新、或婉约动人的印象外,也让我们能够从中对李清照的性格窥见一二。

很明显,李清照既具诗情才意,又开明洒脱,而且还格外崇尚爱情。

她有一首流传至今的名作,不仅能看出她对爱情的向往,还能看出她对爱情的态度是大胆又奔放。

这首词写在一次雨后,李清照与新婚丈夫重聚,词中你侬我侬饱含相思之情,又暗含求欢之意,十分撩人。

才女李清照,新婚燕尔初尝爱情

李清照是“千古第一才女”,她的才情自小就可见一斑,这和她的成长环境有一定关系。

李清照出生于1804年,也就是北宋末年。

她成长在当时最繁华的都城——汴京,家里是世家大族,父亲与祖父皆是朝廷官员。

而且,李清照给《上枢密韩公诗二首》所作诗序中提到父亲与祖父时是这样说的——“蚤有盛名,识量英伟”。

由此可知,父祖二人皆是一代文人,且享负盛名,文才了得。

值得一提的是,她的父亲李格非曾经文章受教于苏轼,做过苏轼的门生,并且深得器重。

父亲与苏门弟子往来频繁,友谊也非同一般。

作为女儿的李清照,也就拥有很多机会接触当时这些顶尖的文人。

在李清照小时候,苏轼的大弟子便对她另眼相待,经常夸赞李清照小小年纪就才华横溢,学识渊博,是那时代出类拔萃的天才,李清照年少时代就已名声远扬。

李清照的成长也不乏母亲的影响。

她的母亲王氏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也属于名门之后,自小就受文学熏陶,是当时小有名气的才女,李清照的诗词启蒙少不了母亲王氏的功劳。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李清照逐渐长大。

等她18岁时,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书卷气与才气为她增色不少。

这一年,李清照遇到了命定之人赵明诚,两人喜结连理。

虽然李清照没逃过封建时代的包办婚姻,但所幸所遇之人也叫她喜欢。

赵明诚和李清照算是门当户对,也来自士大夫之家,他自小接受的教育和接触到的事物也不同于普通人。

虽然远比不上李清照,但赵明诚也有着几分才情,婚前他就读过李清照的词,对李清照很是崇拜,两人沟通交流倒也挺有共同语言。

因为两位新人都来自清廉之家,所以婚后并没有得到家里多少扶持,日子过得稍显清苦。

不过有句俗话说得好,“有情饮水饱”,李清照与丈夫的爱情让他们在婚姻生活中非但不被外在条件束缚,反而自得其乐,幸福万分。

小别胜新婚,雨后诉尽相思

刚成婚的那段时日,李清照与丈夫聚多离少,此时她的诗词风格还不像之后那样总是满肠愁绪。

相反地,这个时期,李清照的诗词中洋溢着生活的情趣,既清新自然又欢快爽朗。

自然,这和她那时的爱情生活有关。

赵明诚是书生却不是书呆子,他与李清照郎情妾意,好不恩爱,有时候他还会特意准备小惊喜,给夫妻生活创造一些浪漫。

而我们今天要说的李清照的那首撩人宋词,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写出来的。

那是两人婚后的第二年。

赵明诚在宋朝最高学府太学做学生,有一日他思念妻子,便决定请假回家看看。

那天天上乌云密布但却一点没影响赵明诚欣喜的心情,他走在路上也不怕会不会突然下雨,只想着先绕道去街市给李清照带份小礼物。

但我们知道,赵明诚和李清照的生活并不富裕,赵明诚想买些东西可身上却没啥钱。

不过他也不拘泥,想了想便把身上的衣服拿去当了500铜钱。

这下钱有了,买什么做礼物呢?赵明诚心中已有打算。

他自己以前就是个爱好金石碑文的,结婚后还带动李清照一起对金石碑文产生了兴趣。

这下正好,他买一块碑文回去,夫妻俩可以一同在家研究上好久,也不失为一件乐事。

买好碑文,赵明诚又买了些点心茶果,兴高采烈往家赶去。

对于热恋中的人来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这话是一点不假。

丈夫突然回到家中让李清照十分开心,两人执手相对好半晌,心中眼中是道不尽的相思与爱意。

两人煮了茶,摆好点心,打算这日都在家中享受生活。

屋外风雨欲来,屋中却是满满的温情惬意,李清照与赵明诚抚琴闲谈,互诉衷肠。

聊完这些时日的生活和相思之情后,赵明诚拿出自己带回家的碑文,和李清照一起把时间打发在共同的爱好上。

这样的日子时间总是流逝得飞快。

待大雨来临,雨点“啪啪”打在屋檐上,两人才注意到时间,从碑文上抬起头。

四目相对时,李清照突然有些脸红心跳。

赵明诚生得俊俏,浅浅一笑就点燃了李清照心中的爱情火花。

此时此刻,外边的风雨、屋里的碑文都被李清照抛到了一边。

她回到房间中梳洗打扮了一番,心中只剩下对丈夫的满满爱意。

李清照提笔着墨,将心中所思所想尽数写在纸上。

一篇被无数后人看做妻子向丈夫求欢撒娇的宋词就这样横空出世。

一首求欢词,爱情从甜蜜到终了

这首宋词的词牌名是《丑奴儿》,内容是这样的:

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

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

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

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傍晚的风雨带走暑热,我弹完笙簧,回到房间化起妆来。

肌肤被薄薄的红色睡衣衬得莹润雪白,也好似雪一般幽香。

词中这个美好的女子就是李清照,只见她做完这一切后,笑着对屋中的郎君说道:“你瞧,今天晚上纱帐中的枕席会很凉快呢。”

整首词甜蜜且缠绵,读到最后一句,李清照话里话外的意思自是不必多言。

而且细品之下,非但不会让人因为词里有求欢之意,写得太过浓艳而觉得艳俗。

相反这首词清新又特别,令人觉得词中女子也就是李清照本人颇为可爱。

那个时候李清照也不过19岁的年纪,率直且天真,她坦坦荡荡将自己的闺房情趣落在纸上,实实在在活出了自己的个性。

这样的大胆与奔放,就算是在以开放著名的宋朝都是极其难见的,不仅如此,就是放在当代,放在我们自己身上,都属于难能可贵,让人惊艳。

只不过这一类词李清照写得极少,没过两年她的心境又变了许多。

因为在后面,她的丈夫赵明诚走上仕途,常常因为工作调动两人不能相见。

李清照的词中渐渐少了少女时代的天真烂漫,慢慢多了相思之苦与离别之痛。

虽然她对待婚姻的态度依旧热烈,但却变得更加含蓄更加成熟也更加忧郁。

李清照虽然爱赵明诚,但她却不会爱得失去自我,她是大才女,更是敢爱敢恨的奇女子。

公元1127年,靖康之乱,金兵南下攻占宋朝首都。

战乱中的生活翻天覆地,赵明诚生动地演绎了一下什么是“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当头各自飞”。

他抛弃李清照,以母奔丧为由率先跑到江宁,让李清照在战火中携带足足装了十五辆马车的家什物件去江宁与他汇合。

李清照这一路,一走就是一年。

如果这都能说赵明诚事出有因,那后面一件事是真正让李清照看清了赵明诚的真面目。

赵明诚跑到江宁后,当上了江宁知府,但安稳的生活没过多久,战火便蔓延而来。

眼看敌军压城而至,赵明诚贪生怕死再度弃城而逃。

李清照终于明白,自己爱了那么多年的丈夫,竟是一个毫无气节的懦夫!

至此李清照对丈夫再无爱意。

后来两人路过乌江,李清照有感而发,写下千古名作:“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129年,赵明诚病死在建康,两人的婚姻正式宣告结束。

宋朝的包容与开放养出了大才女李清照,而李清照,也成为宋朝历史上一颗光芒万丈的明星,宋朝因为有她而荣耀。

4 阅读:835
念桃说历史

念桃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