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太真实!没有学区房,我该如何陪你长大?连刘涛都快被逼疯

诺妈家有男宝娃 2021-04-01 21:17:40

作为老母亲,又被一部育儿新剧击中心窝。如果说《虎猫妈猫爸》让我看到幼升小的焦虑,那么《陪你一起长大》,再次将焦虑升级。

新剧开播,还没有几集,收视率就飚到了第一。随着争议话题不断展开,电视剧热度也不断攀升。谁让剧中的每一个冲突都是生活里的残酷现实,有多少父母在现实中天天演绎着剧情里的纠结与无奈?

01学区房,每一个家庭的焦虑战争场

随着“房子自住不炒”的大政策的覆盖,近期房市一片叫衰,很多人都在观望楼市去泡沫化,然而学区房依然成为家长群体里选房的首要考虑因素。

大房换小房,小房换老破小;两套并一套,只为孩子挣个“一表”。然而事实造化弄人,绞尽脑汁,挤破脑袋,万事齐备,只等孩子入学,突然被告知:出局!

对于家长来说,再没有比这个现实更让人心疼了。

《陪你一起长大》,四个倒霉的家庭,活生生演绎出现实不同阶层家庭的喜怒哀乐、迷茫、还有挣扎。

刘涛饰演的苏醒和李光洁饰演的奚彬成为高知家庭的代表,体面的工作,不菲的收入,生活对于他们来说,虽比上触不到天花板,但比下绰绰有余。

对于这样的家庭来说,规划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一件坚定而明确的事儿。看中全市百年名校,早早为孩子储备好入学名额。

然而,计划没有变化快,房子可以提前筹备,孩子却因为户口迁入时间限制,在学校生源饱和的现实情况下,将被分流到新成立的学校。

新的学校,师资无从考察,办学实力没有保障,现实给这对高知夫妇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原先还甜甜蜜蜜的一对夫妻,霎时间为了孩子入学的事,愁得没有了浪漫情思。看电影没心情,上班心不在焉,李光洁向同事抱怨:为啥做妈的都那么焦虑学区房?

是啊,在孩子上学这件事上,妈妈永远冲在最前。就连颖儿扮演的林芸芸,作为有钱人家的全职太太,丈夫李宗翰扮演的顾佳伟对她的要求就是培养好孩子考第一,其他事情都由他来搞定。

哪怕丈夫有权有钱,再三向妻子强调“上学的事儿我来办”,可颖儿还是忍不住探路来到了妈妈维权大群。

至于胡可扮演的何景华夫妇,放养是他们对孩子的养育态度。看似心大,却其实赖着有学区房,高枕无忧。真正轮到孩子上学要被分流,竟也着急得到处攀附关系,想要凭关系拿一张入场券。

四个“倒霉蛋”家庭里,最弱势的要数无权无势的沈晓燕了。与酒鬼丈夫离婚,因为无房,孩子判给丈夫;为了孩子成长,忍辱离异后共居一室。一边要照管孩子,一边还要防着丈夫偷钱和骚扰。

可以说,为了孩子的前程,沈晓燕也是豁出去拼了自己的命,不惜以碰瓷的方式,截下了校长……

四个不同阶层不同心态的家长,在面对“学区房”这个问题上,却一致达成目标:哪怕千分之一的希望,都得豁出去争取。

这不是电视剧的演绎,而是真实生活的翻版。

就在前两天,我的一个老客户有事过来找我,期间也聊起了关于孩子小升初的问题,却不料,为了能够帮儿子拼上名校,这位平日里到处跑生意的爸爸,最近到处折腾各种关系。

我问他:“孩子自己怎么想?”

他苦笑一声:“孩子也没什么,我自己却快焦虑疯了。”

听着他的叙述,想着自己未来几年后也要升学的孩子,心里一片悲凉:学区房啊学区房,如今机会成为每个家庭的焦虑战争场。

谁能在竞赛场里胜出,谁又会倾其所有付之一炬,电视剧情值得期待,可再精彩也只能安慰安慰心情,在现实生活里,在权衡利弊下,谁又能活得那么通透呢?

02

补习内卷,争未来还是给童年?

白岩松说:高考是面前最公平的一条竞争路。

可即便在所谓的公平面前,高中升学率,仍然只有不到四成希望。于是,市场催生补习班,补习班内卷家庭,成为无数孩子不得不接纳的噩梦。

《陪你一起长大》中,做为高知本身的刘涛,她原来并没有想要怎么去鸡娃,所以在一开始,孩子放在老人身边,她只是希望孩子无忧无虑成长。

但是,当重点小学名额踏空,随着改变了她平和的心态。当这位女强人见识了别人家孩子的学习生活状态,她慌了,成堆成堆买补习资料,开始给儿子恶补学前知识。

连佛系妈妈都开始觉醒,更不用提作为全职妈妈的林芸芸。她与丈夫之间分工明确,培养孩子优秀,并且必须是“第一名”成为丈夫对她作为妻子的考核。

丈夫把压力给了妻子,妻子把压力给了孩子,而孩子,只能把压力放在心里。

颖儿一直对女儿灌输,你要做一个公主,你要领先在起跑线,不比别人学的多,学得好,哪里的优势?

小小年纪,钢琴、英语、法语、芭蕾……孩子所有的业余时间,都在各种培训班里消磨。

给童年,还是给未来?

这是一道最无法让家长抉择的选择题。

既希望孩子能够快乐成长,能够心理健康,可是一想遥远的未来,孩子如果因为自己在童年对他放手,导致孩子成年活得艰辛,没有一个父母可以忍心承受。

有条件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上!为的是将来告诉孩子一声:爹妈已经尽力。

有希望去努力!没希望也要去努力!为了是将来孩子后悔的时候,做父母的能够理直气壮告诉他们:是你当你自己不争气!

为人父母,其实自己也一路跌跌撞撞,父母拼尽一切给孩子设计的前程,不得不说,且成功不过一半一半。

可为什么我们总是那么焦虑,那么恐惧?

心理学指出:恐惧,往往来源对失控的焦虑。

孩子的成长充满太多不确定,脱离家长的掌控,于是才忍不住动手想为孩子设计人生。

可当掌控成为克服恐惧的手段,那么家长只会越来越苛求孩子,一旦孩子无法如期达到目标,做父母的更加陷入焦虑与恐惧的泥潭,无法自拔。

亲子关系陷入僵局,亲子矛盾也越来越深。

然而,这份恐惧最终只会逼得孩子越来越来越成问题,孩子厌学、抑郁、甚至不惜以各种极端的方式,抵抗父母的掌控。

03

孩子是自己的主人,父母不过是人生过客

纪伯伦有一首散文诗叫做《孩子》,其中有几句,值得每一个为人父母反复吟诵体会。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需要负责任的也只有是对自己的人生。

养育孩子是父母的责任与义务,却不要因此“绑架”孩子的人生,给自己负重。

纵然面对未知让我们恐惧,可如何化恐惧为无形,是当下作为父母更重要的修行。

接纳自己

恐惧源于无法掌握未知的迷茫,心里的问题,需要医心。

处理好“自己与自己”的关系,然后再去处理“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当大人没有了问题,那么很多孩子的问题,其实也能迎刃而解。

做一个学习型的父母吧,恐惧始于心态,也会终于认知。

接纳孩子

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说:当家长把焦虑转嫁给孩子,往往是一种“双输”局面。

家长越焦虑,孩子越受罪,到最后,谋的不是孩子的前程,毁的却是孩子的未来。

纵观整个世界,我们不得不承认,大多数的孩子都只是普通的孩子。那些高成就家庭出来的孩子,只不过成功率比普通家庭多一点点。

所以,可以期望孩子,鼓励孩子,但千万不要变成执念。如果孩子只是个普通的孩子,请接纳孩子最初的样子。

【结语】

毛不易曾在《像我这样的人》里唱到: “像我这样不甘平凡的人,这世界上有多少人。”

陪一个平凡的孩子,过一个平凡而又快乐的人生,不也是一种活法吗?#幼升小#

我是诺妈,成长路上的男宝妈,教育专业,媒体从业,专注孩子成长研究,为父母提供有价值的育儿之道。关注我,一起成长精进啊~

0 阅读:13
诺妈家有男宝娃

诺妈家有男宝娃

家有男宝,致力于亲子成长研究,分享有价值的育儿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