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小伙马库斯带622张日军侵华照片抵达北京,希望无偿捐赠给中国!

种花知兴衰 2025-02-19 11:04:00

2025年2月15日,法国青年马库斯·德雷特斯携带着一个老旧的皮箱抵达北京。箱内装着622张泛黄的照片,每一张都是他外祖父罗杰·皮埃尔·劳伦斯在20世纪30年代冒着生命危险记录的日军侵华暴行。这份沉甸甸的“历史证词”,不仅承载着家族的血泪记忆,更是一份跨越国界的和平宣言。

2021年,马库斯在整理外祖父的车库时,偶然发现一本被防水袋包裹的相册。最初,他以为这只是家族的生活记录,但随着翻阅,画面逐渐变得触目惊心:被轰炸的上海街道、黄浦江上漂浮的尸体、日军对平民的暴行……照片背后,外祖父用颤抖的笔迹标注着时间、地点与事件细节。首批发现的170张影像已令人震撼,后续整理中又陆续找到452张,总计622张照片成为日军侵华铁证。

回溯到1935年,马库斯家族与中国的缘分就此悄然开启。在往昔岁月里,他的外祖父罗杰在上海法租界担任种植园主管。罗杰极具语言天赋,对中文运用自如。凭借这项本领,再加上他友善亲和的性格,他在中国结识了一众志同道合的挚友。在中国生活期间,罗杰被这里的文化氛围与质朴人情所打动,心中描绘出一幅美好的未来景象,遂打算举家在中国落地生根。

不过,命运总是充满了无常。1937年,侵华日军悍然进犯上海,罗杰原本规划好的安稳生活瞬间化为泡影。在那暗无天日的时期,罗杰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朋友倒在日军的屠刀之下。愤怒与悲痛像熊熊烈火一般在他内心肆意燃烧,为了让日军的暴行大白于天下,他果断地拿起相机,一帧一帧地记录下那些令人发指的罪行。

然而,罗杰维护正义的行动却给他的家族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不久之后,日军展开了疯狂的报复。罗杰的两个孩子没能逃过这场劫难,被日军残忍杀害。长子马克成了家族中的唯一幸存者,可他亲眼目睹了弟妹被害的恐怖一幕,精神遭受了极大的冲击,整个人彻底绝望崩溃。从那以后,马克始终被困在那段如噩梦般的记忆里,怎么也走不出来。

出于难以言说的痛苦和恐惧,这段历史成了家族内部心照不宣的禁忌话题,家族成员们都选择了沉默和逃避。直到多年以后,马库斯偶然间发现了那些照片。那些曾经被刻意掩埋起来的伤痛,就像被重新翻开的历史书页,再次展现在世人眼前。

根据当时外国记者记载,日军在占领南京后系统性地展开大规模暴行,在长江边屠杀平民百姓,这场持续六周的军事行动中,日军刻意摧毁文化中枢,紫金山天文台仪器被劫,金陵大学藏书遭焚,致使南京从六朝古都沦为”文明废墟” ,英国《曼彻斯特卫报》评价此为”现代史上最黑暗篇章”,其暴行模式成为后来东京审判的重要证据链。

捐赠并非易事。马库斯在好友松松(中国籍)和士杰(法国籍)的支持下,历经波折:他们遭遇网络攻击和威胁,2024年,三人成立“中国回声”协会,通过社交媒体发布照片故事,引发国际关注。最终,他们联系到中国驻法大使馆,并在国家文物局协助下启动鉴定流程。2025年2月,三人分别从法国、成都和普吉岛飞抵北京,皮箱始终不离手,仿佛守护着历史的重量。

而他的行动不止于捐赠。马库斯即将启程探访上海两处历史见证地,其一是淞沪会战中八百壮士血战的四行仓库%26nbsp;,其二是外祖父罗杰当年在法租界生活工作的故居旧址。他计划在此展开寻访工作,通过比对照片中人物信息与现存历史档案,尝试联系当年与外祖父建立深厚友谊的中国友人后代,与此同时,他正与多国文化机构接洽,拟将这些记录日军侵华铁证的照片汇编成册全球发行,并策划跨国巡回展览,以期通过影像实证打破历史虚无主义 。

他强调:“这些照片不属于我个人,它们属于所有被战争伤害的人。” 在法国,年轻人对日军侵华历史的认知几乎空白,马库斯希望通过影像重建集体记忆。正如好友士杰所言:“捐赠是起点,教育才是终点。”

站在北京街头,马库斯感叹中国的发展远超西方媒体的刻板印象:“这里充满未来感。” 这份“未来”正源于对历史的铭记。622张照片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血色的过去与光明的未来。

0 阅读:5
种花知兴衰

种花知兴衰

历史及影视领域剪辑博主,种花家从来不缺闪光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