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之前是元朝,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统治政权,蒙古的强大起源于12世纪。而让蒙古进入全盛时期的正是我们熟知的铁木真,也就是“成吉思汗”。成吉思汗不仅统一整个蒙古,而且建立起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
之后蒙古帝国开始征讨西夏、金与南宋,蒙古灭西夏用了22年的时间,灭金用了23年的时间,但却用了将近50年的时间才灭了南宋,结束了自唐朝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
那么问题来了:蒙古灭南宋的时间为何那么久呢?
郭靖与黄蓉
有人说:郭靖与黄蓉坚守襄阳,自然不容易被攻破。
这只是影视剧中的场景,并不是真实的历史。
很多人以为蒙古的强大是从铁木真开始的,毕竟他建立起了横跨欧亚的蒙古帝国。但实际上蒙古人战斗力一直都很强大,可以这样说他们是天生的战士。
之所以这个强悍的民族一直在我们的视线外,是因为他长期处于分裂的状态。一直没有出现一个人将整个蒙古统一起来,而铁木真的出现不仅将整个蒙古统一起来,而且还建立了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
就像清太祖努尔哈赤一样,清太祖努尔哈赤先是将分散的建州女真统一起来,然后将野人女真与海西女真全部收复,成为整个女真部落实际上的首领,开始与明廷相抗衡。
其实人们一直有一个误区:就是认为一个国家将另一个国家灭亡,是因为这个胜利的国家必定相对来说更加先进文明。
其实并非是绝对的!
之所以一方胜利,是因为他的将士勇猛,并一定是他的军事机构先进。
可能你会认为一些不怎么读书认字的野蛮人,怎么能战胜那些长期接受军事谋略训练的所谓的先进文明的将士们呢?
军事与经济并非一直保持同等的步伐,往往大部分时候是脱离的。
蒙古的军事制度其实很简单,但不是有这样一句话“越是简单的东西越厉害”。确实蒙古没有南宋、西夏以及金的朝廷机构,他们最擅长的无非就是最原始的突袭的方法,攻打敌人薄弱的地方。
若是在突袭的过程中遇到困难的话,便会直接撤走,然后再找寻合适的时机或者是方位进行突破。这便是我们所常说的“机动”,是蒙古部队最常见的特点,也算是一个优点。
虽然蒙古的官僚机构很简单,并没有像南宋那样的“三省六部”制的官僚机构,但是蒙古人擅长钻研武器,尤其是他们发明的弓,非常可怕:
射程三百
铠甲再坚固也能被射穿
在南宋所有的武器中,或许只有最精锐的神臂弓能与之相较吧。
当然我们都知道一个事实:武器装备精良并不一定能打胜仗,武器一般不代表不能赢。看过《亮剑》的应该都对李云龙有很深的印象,面对日本装备精良的坂田联队,在楚云飞的眼里李云龙必败无疑。但李云龙不仅赢了,而且还直接轰了几个鬼子军官。
我们不得不承认一句话:武器精良是一回事,参与作战的将士才是关键中的关键。
就像靖难之役中的李景隆,即便是建文帝给了他60万大军,照样让朱棣打的只知逃命。
跟蒙古人打仗其实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痛苦在哪儿呢?
并不能跟这些蒙古人直接兵戎相见,因为他们非常善于使用弓箭。
进攻之前射箭
进攻的时候还在射箭
若是打不过逃走的时候还是射箭
跟蒙古人打仗就是有一种有劲使不出的感觉,自然会有极大的挫败感。
除了箭术了得外,蒙古人会屠城。他们屠城的目的就是让对方屈服,若是不投降的话屠城还能理解,让人不理解的是即便是投降的他们也不会放过。
因为在他们的认知中:若是将人留在自己身后的话不放心也不安全,只有杀光了才能安心。
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队横跨欧亚的时候,被欧洲人称之为“上帝之鞭”,可见其残忍程度。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征讨金与西夏时,照样采取了屠城的策略。我们看一组数据:
金全盛时期的人口是768万,蒙古灭金时,金只有87万户;
南宋嘉定十六年1267万,蒙古灭南宋时,下降为937万户。
蒙古人靠着他们的强项射箭与屠城,对中原地区诸国的攻击确实非常厉害,22年的时间灭掉西夏,23年的时间灭掉金国。
西夏大家可能不是很了解,但若是提到金国的话大家有没有想起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自称大汗。就因为努尔哈赤将自己认为是金的后代,努尔哈赤麾下的后金士兵是异常勇猛的,很快便征服其他的女真部落。
对于蒙古人而言,勇猛强壮的金人都不堪一击,更何况只会吟诗作画、体态柔弱的南人呢?
但就是蒙古人看不起的南人,他们用了近50年的时间才彻底灭亡南宋。
面对蒙古人屠城,这些看似瘦弱的南人似乎并不害怕。一直在进行激烈地反抗,从不畏惧。
1259年二月,蒙古大汗蒙哥率部攻打合州。看似容易的一场仗,但一打就是五个月的时间。合州守将王坚不仅将守住了合州城,而且还将大汗蒙哥击伤。
此时的蒙古贵族们才开始反思: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存在,让这些看上去柔弱的南人这么坚强呢?
1279年,南宋最后一位丞相陆秀夫背着年幼的皇帝赵昺投海自尽。
自此,南宋灭亡。
有一个人的存在,终于解开了这些蒙古贵族心里的疑团。
此人便是文天祥!
文天祥被蒙古俘虏后,元廷派了很多人前来劝降,但文天祥誓死不屈。
见软的不行,元廷便来硬的,将文天祥直接关到了臭气熏天的牢里边。
但文天祥就是软硬不吃,在狱中作了一首《正气歌》:
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
此时元朝的大汗是忽必烈,忽必烈是一个接受汉文化教育的大汗,他很清楚文天祥这样的人坚守的就是自己的信念,杀他容易,但是若想要征服他很难。
忽必烈惜才,便亲自出马劝降文天祥,但不管忽必烈如何恳求:“你是真正的人才,做我的宰相不好吗”,文天祥就是坚持不屈服。
实在是没辙,忽必烈便问文天祥:“先生,你究竟想干什么?”
而此时的文天祥一心求死,也绝不苟且偷生。
1283年,文天祥被押赴刑场,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在被斩首之前,他问旁边的百姓,哪边是南边?得知答案后,朝着南边跪拜行礼,从容就义。
确实我们承认这是原因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原因,毕竟历朝历代都会有像文天祥这样大义凛然之人。
另外还有两点我们不能忽视的细节问题:
第一点,蒙古人在征讨南宋期间自身出现了问题—汗权更替,内乱频仍
蒙古在灭西夏与金时大部分时间都是成吉思汗在汗位上时完成的,暂时不存在汗权更替的矛盾问题,自然蒙古内部齐心协力一致对外。
成吉思汗
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建立蒙古帝国,被尊为元太祖。成吉思汗为了能够灭掉金朝,首先就需要切断金夏联盟。夏襄宗继位后不久,成吉思汗便开始攻打西夏,先后三次征讨下,夏襄宗不得不向金求助,但是遭到了金朝的拒绝,夏襄宗只好主动向成吉思汗求和,不仅送去了大量的物资,而且主动依附与蒙古一起征伐金朝。
在同蒙古一起伐金的过程中,西夏民生凋敝,夏襄宗在宫廷政变中被废,夏神宗继位;
但夏神宗仍旧依附蒙古一起对抗金朝。
1216年因为西夏不愿再继续帮助蒙古,成吉思汗便第四次进攻西夏,夏神宗不得不重新与蒙古和谈。夏神宗不愿做亡国之君,便主动禅位于夏献宗,夏献宗决定联合金朝一起对抗成吉思汗,但很快便失败了。
夏献宗不得不投降蒙古,1226年成吉思汗以夏献宗没有履行合约为由开始灭西夏之战,
1227年西夏灭亡,与此同时成吉思汗病逝于六盘山。
拖雷按照成吉思汗意愿扫平西夏,虽然最终是拖雷灭的西夏,但实际上大部分的功劳都是成吉思汗的。
拖雷
西夏被灭以后,金朝便成为蒙古与南宋之间共同的敌人。
1230年窝阔台三路伐金,再加上南宋的“帮忙”,1234年金朝彻底灭亡。
所以说在蒙古征伐西夏与金时,大部分时间都是成吉思汗在汗位上,虽然后来窝阔台父子上位大汗之位,但整体来说还算是比较安稳的一段时间。
1227年,成吉思汗病逝;
拖雷掌权一年的时间,便稀里糊涂去世;
1229年窝阔台登上汗位,窝阔台先后三次伐金,同时还攻打高丽,导致蒙古军队兵力分散。
1241年南宋收复部分失地,这一年窝阔台去世。
窝阔台去世后,窝阔台的王后乃马真掌握大权5年的时间。
乃马真去世后,贵由继位;
贵由的身体不好很也病逝了,之后便是贵由的王后海迷失掌握大权。
到了1251年,蒙哥才正式坐上汗位,这时候已经距离金朝灭亡16年的时间了。
1259年蒙哥病逝,忽必烈与弟弟阿里不哥争夺汗位四年的时间。
忽必烈
到了1264年忽必烈坐稳汗位以后,才开始正式征讨南宋。
南宋灭亡是1279年,这样算的话蒙古灭南宋应该是用了15年的时间,相对来说比灭西夏与金朝的时间还要短。
我们一般认为蒙古灭南宋是从成吉思汗开始的,所以时间才会更长一些;实际上从成吉思汗去世一直到忽必烈继承大汗之位,中间30多年的时间其实可以称得上是蒙古与南宋相对安稳的一个阶段。
第二点原因便是,蒙古人这样的游牧民族习惯了草原上飞驰,到了南宋的地界上自然会遇到地形的问题。
不管是金朝还是西夏相对来说还靠北一些,与蒙古帝国相比,不管是生活习惯还是地形等方面相对区别还没有那么大,自然会更加容易适应一些。
但是到了南宋的地界便不一样,不仅地形大不相同,气候更是不一样。
蒙古军队当中并没有水军,而南方河流较多,若是没有水军的话确实很难取胜。另外南方的崇山峻岭也比较多,蒙古骑兵自然无法发挥自己的长处。
元初名将阿术曾很无奈地这样说:“所领者蒙古军,若遇山水寨栅,非汉军不可。”在攻打襄阳的时候,阿术便念叨:“若是想要围攻襄阳的话,必须要训练水军才可以,最先需要做的就是造舰船。”
阿术
根据《元史》的记载,蒙古在当时训练了7万的水军,如此才将襄阳城攻下,将长江上游控制在了蒙古人手里。
襄阳攻下仅两年多以后,阿术等人便从汉水直下,直取南京城。
窝阔台在攻打南宋的时候因为没有做到“知己知彼”,不了解地形,只是分散兵力进攻,导致仗打的很不顺畅;
蒙哥的重点是攻打四川,蒙古骑兵在冲高山峻岭之间自然无法施展自己的能力,结果蒙古死在了钓鱼城。
如此我们便可以得出,蒙古灭南宋之所以用的时间最长,差不多50年的时间,原因有三点:
第一点:南人看似柔弱,但不缺乏像文天祥这样有骨气的人,决不投降。
第二点:南宋的地形复杂,崇山峻岭与河流纵横,确实不适合蒙古人发挥自己的特长;需要训练水军、利用汉军才可以,这都需要时间。
第三点:蒙古汗权的更迭导致内部出现混乱,等到忽必烈登上大汗之位,才算是正式征伐南宋。用了15年的时间,南宋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