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灵兽第1198篇原创文章
那些本就没有未来的业态或模式,无论怎么折腾,终究是梦幻泡影,如露如电。
作者/李又寻欢
ID/lingshouke
【编者按】
2020年12月,《灵兽》发布了《2021年中国零售业发展预测》。
其中,提及社区团购、前置仓、社区生鲜、商超到家、供应链、新消费、实体店、数字化、直播带货、宏观环境等10大问题,并对一些业态发展做出趋势性判断,这些判断正在一一应验。
比如,如今社区团购“熄火”,前置仓业态遭遇模式挑战。
早在2020年的预测中,《灵兽》就表示,单靠生鲜这个品类,除非你一直像现在这样补贴。而且,单靠生鲜品类,社区团购也不可能从黑暗走向光明。因为它不具备让这一模式盈利的所有要素。
《灵兽》曾不止一次强调过,生鲜是少数的无法靠烧钱培养出用户忠诚度的品类。在疫情期间单量和客单均达到峰值的情况下,前置仓仍然难以盈利的现实,也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让资本后怕,估计前置仓企业自己也有点怕怕。
对于商业尤其是生鲜,真的应该秉持一点敬畏之心。
现在看来,一年半以前发布的预测,至今读来,仍有参考意义。
很多年之后,当人们回忆起2020年,除了刻骨铭心,应该还有一个更接地气的感受:活久见。
比如巴菲特,这个世界级的股神曾说过:我活了89岁,只见过一次美股熔断。结果,2020年,他见到的美股熔断的次数,比之前活过的89年,要多了好多次。
我在想,这位年近90的老人,会不会对2020年发生的这一切,也经常目瞪口呆。
疫情最开始把中国搅得鸡飞狗跳,随即又让全球主要国家陷入“一片汪洋”。而大多数人都没有想到的是,中国居然在度过前期的无序和惶恐之后,成为全球市场上的一枝独秀,是为数不多的无论是经济还是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运转,都保持着基本正常的国家。
但这仍然是最不堪的一年。
当零售业者回忆起2020年,同样也有无限感慨,这一年:
黄光裕终于获得“自由”,国美未来走向引发业界关注;
张近东的苏宁被传出资金链紧张,尽管目前看是谣传,仍然激起市场一片水花;
黄明端正式退休,大润发成为了互联网巨头的囊中之物,变成了阿里的亲儿子;
马云在外滩峰会炮轰传统金融,引发一片争论,讨伐与支持声四起,褒贬不一;
蚂蚁金服,这个本应成为中国IPO市场最大的巨无霸的企业,上市前夜竟然被紧急叫停;
而阿里巴巴,在2020年12月下旬,因为“二选一”被以反垄断立案调查......
真是城头变幻大王旗,就在宫外也不知。
这一年,王兴,程维,黄铮,三个新兴的互联网巨头美团、滴滴、拼多多,都杀入了弯腰捡钢蹦儿的社区团购,阿里(包括十荟团,盒马)、京东(收购美菜旗下美家买菜,7亿美元战略投资兴盛优选,东哥据说都要重新出山要亲自领导社区团购,)也纷纷介入……
但随着《人民日报》的一通评论和市场监管总局的一通约谈(9不得),社区团购好像一下子就降温了不少。
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是魔幻的2020年。
所以,正在走来的2021年,除了在2020年里让所有人切身感受到什么叫不确定性的毫无悬念的延续外,经济和民生,尤其是零售业,还会有哪些理所当然,大跌眼镜和意料之外?
由于前几年的年度预测中已经有过详细解析(文尾有链接),今年《灵兽》(ID:linghouke)将不再重复探讨业态具体的商业模式,而只是对行业的现象与趋势做出前瞻性的分析与预判。
如有雷同,纯属胡扯,请勿对号入座。
1
“一出好戏”社区团购
一出好戏,还是一地鸡毛?
抛开政策的风险和决策层的考虑,巨头们玩儿社区团购也基本是一场游戏一场梦。
前天你说达到500万单,昨天你突破800万单,今天我宣布突破1000万单,再不行,我向世界宣布,我的日单量已经是全国第一了——混乱的社区团购市场,在2020年底,迎来了它最夸张的时刻。
美团,拼多多,滴滴,你方唱罢我登场,搞得社区团购的正规军兴盛优选,也是压力山大。
业界也看呆了,社区团购让一众大佬为之倾心,她真的有这么迷人吗?
就连盒马CEO侯毅,在连夜赶去战火最猛烈的武汉的途中,也发朋友圈说,社区团购是超级赛道,需要一场硬仗打,需要创业者的格局、战略和勇气,刺刀见红,要么功成名就,要么马革裹尸,创业者没有其他选择.....
一半豪迈,一半悲壮,好一段出征曲。
2020年,平生不知社区团购,便是英雄也枉然。你要是个媒体,不管是科技还是娱乐的,没有写过社区团购,哪还好意思说自己是媒体人?作为企业,尤其是互联网消费企业,若是没有染指或介入一下社区团购,你怎么好意思出去见人?就像,春风得意马蹄急,很多“暴富”者,出去不带个新女朋友,怎么好意思参加圈里的聚会?
活久见,在中国零售业里,真的不是一句空话。
可以想见,2021年,只要不是政策上彻底掐死,至少在上半年,社区团购仍将是竞争激烈的赛道之一,因为,上百亿真金百亿砸下去,哪能这么就算了——真的,2019年,所有人都在唱衰投资机构募不到资、市场没钱,互联网巨头也要勒紧裤腰带过苦日子。
骗子,原来都是骗子。
看看现在1分钱一斤的白菜,1毛钱一斤的土豆,1块钱一盒的鸡蛋,你会觉得,土豪们高兴起来,撒钱那叫一个欢儿——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你愿意做傻事,我也就乐意装傻配合你,这么便宜的东西谁不要?买呗!
有钱当然可以任性,而且,任性也并非就不能获得短暂的胜利成果。就像,谁还能阻止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航空母舰的飞机,疯狂地扑向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的珍珠港呢?
只是,飞机起飞的那一刻,代价也就开始倒计时了。
很多人都咨询《灵兽》,你们怎么看社区团购?
作为一家专业且力求严谨的垂直细分自媒体,《灵兽》其实早在2020、2019甚至2018年中国零售业发展预测中,就已经非常清晰地指出过这一模式的未来,所以,关于它商业模式及未来前景的问题,在此就不再赘述了。倘若需要说得更直白一点,那就是:
事实上,如果没有新冠疫情,社区团购本应该成为2020年里中国市场(零售市场)上最早翻篇的那一页。
很遗憾,没有如果。
但是,就算市场环境或多或少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们仍然秉持这一观点。
因为,商业模式和逻辑的本质,是不会变的。人类自文明以来,从物物交换到钱物交换,介质虽有变化,做生意的基本逻辑和底限却始终牢固。
所以,要么是几千年来,人类社会的生意模式和经商逻辑错了,要么,我们错了——当然,2020,已经让我们见识到了,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发生的。
幸存者,当然在这一领域有机会,毕竟,触目所及,稍加计算,就知道这是一个千亿万亿级的市场。关键是,谁能成为最后幸存者。
然而,目前所谓的100万单、1000万单,日活100万、1000万,都是供资本和巨头自嗨的数字,严格来讲,并没有太大意义。
截至目前,无论是去团长化还是强团长制,社区团购靠目前的平均客单(十来块钱),根本无法构建起一个有效的盈利模式,这是致命软肋。当然,巨头们目前根本就没有想什么是盈利模式,先收割用户,用钱砸出一个用户习惯,然后再考虑变现问题。
问题是,几十亿几百亿的扔钱,这玩意儿能靠一分钱一毛钱的菜变现回来吗?
还有,如果直到今天,仍然还在幻想着通过高频刚需带动低频高利商品这种伪命题来欺骗自己,可以很认真的考虑一下智商是否欠费的问题。
王兴或许是看到了美团在下沉市场的本地生活被一些社区团购企业分食的威胁,拼多多可能是为了进一步强化和巩固在下沉市场的地位,那么,滴滴的橙心优选切入社区团购的商业逻辑,估计大多数人,到现在还没看懂。
互联网巨头们,真的已经把所有的战争打完,只剩下买菜的用户这一场流量之战了吗?
无人货架和共享单车,殷鉴不远。
笙歌易散人易归。既是盛宴,就定有散场的时候。或许,这一刻,不用等到2021年底。
2
“一声叹息”前置仓
如果不是12月8日,每日优鲜宣称获得了青岛市政府的10亿元战略投资的消息,估计大家都很久没有听到关于前置仓的融资消息了。
都说世界变化太快,其实,资本的风向和热情,比世界变化还快。
如果打个并不太恰当的比喻(无褒贬之意),资本可真是一个切切实实的渣男——只贪新欢,不恋旧爱,除非旧爱,可以给这个渣男带来更大的价值——这个价值可不是颜值。
话又说回来,很多被资本盯上的业态和模式甚至行业,也并非善茬,本身也不是什么好人家的女孩儿。
前置仓一开始应该是想努力做个好女孩儿的,但走着走着,可能也就忘了自己当初是为什么而出发了。
道理其实很简单,非不为也,实不能也——生鲜电商,是没有被电商攻克的堡垒,也是前置仓这样的生鲜电商仍然难以攻破的堡垒。
如果你要问《灵兽》,在巨头的加注下,社区团购可以攻克吗?
我们的回答是:单靠生鲜这个品类,除非你一直像现在这样补贴。而且,单靠生鲜品类,社区团购也不可能从黑暗走向光明。
因为它不具备让这一模式盈利的所有要素。
然而,社区团购却让前置仓更加难过,一方面,不计成本以获得所谓单量、GMV的方式(虽然前置仓最初甚至现在仍然靠这样的方式抢夺流量与用户),迅速分流了前置仓的用户和市场,而且也将资本的目光转了方向。
另一方面,在疫情期间单量和客单均达到峰值的情况下,前置仓仍然难以盈利的现实,也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让资本后怕,估计前置仓企业自己也有点怕怕。
头部的前置仓企业仍然很努力,开仓、攻城略地,然而,业界好像已经不再有那么多的热情了。
《灵兽》曾不止一次强调过,生鲜是少数的无法靠烧钱培养出用户忠诚度的品类。这一点,前置仓应该是深刻领教过了,但社区团购对它的领教,才刚刚开始。
客单价、单量的提升加上仓的密度,理论上可以构建出一个完美的盈利模型,但事实可能会告诉你,没那么简单。
对于商业尤其是生鲜,真的应该秉持一点敬畏之心。
因此,在闹心的社区团购的搅局下,2021年,前置仓企业的日子,恐怕会有些煎熬。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褪去了资本泡沫的企业,可能更能懂得如何生存下去。从这个角度来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耶?
3
“一步一趋”社区生鲜
既然是说生鲜,就无法避免社区生鲜这个也曾经被资本追逐了两三年的业态——单纯从资本移情别恋来讲,社区生鲜和前置仓,也称得上是一对难兄难弟了。
另外共同的一点是,虽然有碧桂园这样的地产商、宝能这样的“野蛮人”以“野蛮”的方式快速开起了生鲜门店,但社区生鲜在2020年仍有些稍显沉寂。
但这一切在2021年将迎来改观。因为,两者的区别在于,社区生鲜离开了资本,同样是可以活得下去的。但地产商的社区生鲜不在此内。
如果说互联网巨头们流量或下沉市场的最后一战是社区团购,那么,生鲜能够笑到最后的,一定是社区生鲜——当然是不断迭代和进化后的社区生鲜。
生鲜离不开社区,生鲜的成功,更离不开社区店。
无论是尝试大、中、小三种业态互补、在合肥市场深耕,追求单店盈利模型突破的生鲜传奇,还是仍然在高歌猛进的钱大妈,或者是新一轮融资全是老股东接盘的谊品生鲜,以及国内各个市场存在的大大小小数千个社区生鲜品牌、数万家社区生鲜店,都在以自身市场和优势,探索企业的生存与突破之道。
好在,头部的社区生鲜企业,短期内暂无身家性命之虞。
然而,也必须要看到,这一业态截至到2020年底,也没有一个成熟的盈利模式或模型,甚至社区生鲜实体店也跑出了规模但不经济这一应该只体现在生鲜电商身上的特点。
这是社区生鲜亟须解决的问题,因为规模化后单店的盈利,是核心中的核心。
生鲜的出路只有贴近再贴近消费者,性价比做到极致,新鲜、品质、健康、安全。更重要的一点是,社区生鲜从理论到实践上,盈利模型都是成立的。
从这点来说,社区生鲜业态具备了基本条件。但是,业态的大小究竟有没有一个固定模式,商品的结构是否有一个定式,SKU数是唯生鲜还是兼具其他,品类是做加法还是减法,在《灵兽》看来,应该不拘一格,不拘一城,甚至不拘于一街一小区,因地制宜。比如,在一些市场的老城区的老小区周边,以老年人和外来人口居多,商品定位、价格、陈列、营销方式等都与新城区的新小区的目标用户截然不同,如果用一套方法论去复制到门店的运营里,必然会出现与消费需求脱节的现象。
换句话说,80后消费者虽然已经年近四十,却仍然有一颗20岁顾客的心,这与70后、60后随着岁月变化而变化的消费需求,是有着质的区别的。如果他/她要的是千禾的酱油,而你非得摆放李锦记,这不是用户的问题,也不是社区生鲜业态的问题,而是你自己对市场需求把握和运营能力快速迭代的问题。
还有,如果已经足够零距离的社区生鲜,都不能完善和丰富自己给用户提供良好的到家服务体验,那么,就不要怪前置仓和社区团购快速的分食掉你的用户、市场、流量、客单……
然后,只剩下你的无计可施。
这么说吧,徐新说得生鲜者得天下,其实前面应该加两个字:得社区生鲜者,得天下。
所以,你就会看到,为什么一直植根于社区的超市发、首航超市等,能够在行业环境不好的情况,仍然保持着逆市增长,这与其一直与时俱进满足顾客需求,围绕社区和生鲜两件事情上做足文章,是密不可分的。这也值得绝大部分社区生鲜企业学习借鉴。
4
“一言难尽”商超到家
虽然说了社区团购不少“坏话”,但有一点要肯定,任何一种商业模式,都有其进步之处,社区团购也一样,巨头们的搅局,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整个商业生态的进步与升级,这对零售企业和消费者,长远来看,都不是一件坏事。
比如,说社区团购抢小菜贩的生意,说互联网巨头与小民争利,说马斯克比王兴高尚,这样的上纲上线的观点,《灵兽》就很直接的表示不认同。
因为按照这样清奇的逻辑,淘宝让很多小店的生意一落千丈,早就应该取缔,京东让很多家电零售小店没了活路,早就应该查办,连锁超市断了很多副食品店和小菜店的生路,应该一出现就被勒死;购物中心让很多百货店尤其国企百货店倒闭,更应该成为千夫所指……
再说下去,改革开放,让农民进城,影响了工人的生活质量,自媒体抢夺了很多传统媒体的市场…….
细思极恐,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下,绑架法律、市场和民生,戴上高尚与强势的帽子,指责企业的市场竞争,这是一种多么深入骨髓的“阶段斗争为纲”思维,完全忘了市场化的资源调配和自我修复与平衡作用。
如果辨证地来看问题:就业是不是因此增加了?内需是不是进一步拉动了?体验是不是逐步升级了?市场是不是更加扩大了?品质是不是快速提升了?服务是不是更好了?企业的竞争力是不是倒逼提升了?
这20年来的发展基本可以给出一个肯定的答案。很简单,连锁超市已经发展了二十多年了,菜贩们照样活得好好的。这样的竞争对它的影响,还远远不如当地拆除或关闭一个农贸市场来得更可怕。
好了,言归正传,刚从新零售几年的轰炸中缓过来的传统零售企业确实感受到了社区团购带来的巨大压力。
2020年下半年,大部分传统零售企业的销售和客流都双双下滑,10%~20%的下滑,对零售企业来讲,不仅是时下的现实,也是未来的危险。
让他们担忧的,是不知道如何解除这个危险。因为2021年,这样的现象大概率还将持续。
社区团购让实体零售的销售和客流雪上加霜。
一方面,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不仅改变了很多人的消费习惯(如线上购物),一部分人的收入也下滑,消费能力下降。更重要的是,还有一部分人出于对未来的未知,消费意愿显著降低,明显压缩支出。
另一方面,传统零售企业在到家业务能力上的缺位,造成了消费群体的部分流失。
所以,2021年,夺回失去的消费者,应该成为实体零售企业的头等大事——到家业务不是你做不做的问题,而是你必须要拥有的基本技能。
但《灵兽》对未来一年,零售企业在到家业务上服务客户的能力,仍然抱谨慎态度。
因为,目前大多数零售企业的到家业务,最多也只到了起步阶段。而且,基因这东西确实很重要,很多企业的到家之路,一开始就已经走偏了。
如果方向是错的,那么,走的越快,就在错误的道路上走的越远——希望实体零售企业在到家业务上,好好回味这句话的内涵。
5
“一望无际”供应链
生鲜电商在可预见的1年、3年或是5年里会怎么样?
社区团购的未来前景如何?
或许会有头部企业胜出,但更多的,应该是一地鸡毛。
那么,这其中,谁会成为真正的受益者。
《灵兽》的判断是,生鲜供应链——那些在这场混战中目光如炬,避开一线的炮火,潜心耕耘供应链的零售企业,还有那些专注于为前端激烈的战争中的各方提供精准弹药的生鲜供应链解决方案提供商们。
这真的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是未来极有可能诞生百亿、千亿级巨兽的领域。
当你看到,疫情期间很多餐饮门店前,在醒目处贴着:“本店原材料由蜀海供应链提供”时;
当你看到,疫情期间拥有自身稳健供应链的零售企业在全国很多城市“封城”时仍然能充足调配商品,保障供应时;
当你看到,永辉超市前些年布局的彩食鲜在12月11日获得由中金资本旗下基金与腾讯等领投的10亿元A轮融资时;
当你看到,生鲜零售和社区团购领域前端的商品大战引发的海量商品需求时;
当你看到,中小零售企业生鲜供应链平台九州生鲜兄弟联和水果供应链专业解决方案商链果在生鲜品类上给全国零售企业在品类、品质、价格与物流配送上的赋能时;
你应该能感觉到,一个真正的大时代来临了——商业的充分竞争,也可能说稍微的过度竞争,一定会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同步升级。
而供应链这一核心竞争力,是所有链条中最重要的一环——越到紧要关头,越到决胜时刻,就越能体现出其地位的关键。
这不仅仅是生鲜供应链企业,常规品类的供应链也同样是这个道理。2B在这一领域,可能远比数字化的市场要大得多。
就如年份酒,时间越长,价值愈显。
它会不会成为资本竞逐的下一个赛道?不好说。但至少应该是未来资本值得重视的一条赛道。
当然,它需要耐心的打磨和更宽容的时间的厚爱,套用经纬中国张磊的话说,它最适合做时间的朋友。
2021年,供应链也将是最不会缺席的那一位。
6
“一饷贪欢”新消费
高手在民间。
比如,2020年最后一个月的这条段子:
泡泡玛特上市前,投资人对王宁的评价是:学历平平,没正经上过班,说起话来表情平静,没感染力,团队也没有精英。
泡泡玛特上市后,投资人对王宁的评价是:王宁性格沉稳,话不多,喜怒不形于色,拥有“消费创业者”的许多优秀品格。
结果导向,没毛病。
创业者千万,成功者一二。谁能保证自己每次都那么独具慧眼,一押就准?
就像新消费这个词,当资本和巨头们在新零售领域无奈折戟之后,它就成为了2020的炙手可热。
泡泡玛特,就在这一年,给大部分投资人展现出了一幅新消费未来的美好画面。
信息边界的不断扩充,新一代消费者的个性需求,让极少数产品一夜爆红。个别以零添加、安全健康而又口味十足的产品,同样也受到了从十几二十岁就开始养生却仍然抵抗不住美食诱惑的新一代群体的追捧。
新消费,就此开始了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盲盒、苏打水……元气森林、钟薛高、王饱饱……对,新消费品牌,就是资本在2020年里宠幸的新欢之一。
甚至,不只是资本,连企业都坐不住,你看,名创优品都开始推出盲盒。
只是,当接力棒传到你手上时,你能确定,它不烫手吗?
有句词写的好,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
移动互联时代,狂欢的年轻群体,三天热度的任何事件,落寞也就在一念之间。留下来仍可能顽强向上的,一定是极少数。
所谓爱有多销魂,就有多伤人——多少网红、爆红产品,短暂的火爆之后,仿佛一夜之间就销声匿迹了?
时代永远不缺新产品,但时代无法预测下一代,除非AI彻底战胜并取代人类。
但就新消费而言,2021年仍然会是行业资本追逐的热点——需求仍在,黑马仍会闪现,但成功的路上,羁绊也会更多。而且,需要提醒的是:
大部分品牌的生命,不会比它自身产品的保质期更长。
大部分产品的保质期,也远远超过用户对它的新鲜感和买单意愿。
这帮年轻人抛弃你的时候,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
还有,请一定记住:政策和舆论风险,“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7
“一轮升级”实体店
2020年,实体零售尤其是商超业态,前几个月是躺着赚钱。但综合来看,情况似乎也并不那么乐观。
有数据显示,北京零售业1~8月到店客流平均下降30%,有37%的零售企业只发50%的工资。而除了个别企业外,中国大部分省份的零售业,增长应该都极其式微吧?
当然,单就北京而言,据说有30万年轻人选择了彻底离开——这当然是影响销售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居民收缩水,消费信心不振,线下互动难以恢复,唯有成本居高不下,也是主因。
就如,新消费一时风光无二,但实体店尤其是超市,似乎却并没有收获到本来有着通路优势应该带来的新收益。
问题在于,很多实体店,真的老了。老到战力已几近为零。
且不说家乐福等那些走进去仍然恍若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那几年一成不变的卖场(少数升级卖场不含在内),哪怕是环境、灯光、陈列,营造得或小清新或烟薰妆,或性感或纯真,或取悦或别出风裁,消费者置身于一个个颜值靓丽的卖场,转了一圈后,更多的人却似乎找不到自己想要买的商品。
问题在于,很多实体店的商品,真的老了。老到已无法吸引用户哪怕多看一眼。
这是病,真得治。
采购体系僵化,旧有盈利模式权衡与固执,消费需求新变化脱节——多少实体零售企业,沦为了过老过旧商品和一些不思进取的供应商的“下水道”?
多少实体店,早已是一些在市场已经不受欢迎的传统商品的“接盘侠”?
多少实体店的很多商品,就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而言,某种程度上来已经无异于垃圾?
多少零售企业的自有品牌,其实更多是一种自嗨和意淫式的存在?
这种情况下,业绩不下滑,消费者仍络绎不绝,那才是天理不容。否则你只能说:这是真爱,这是真爱。
而疫情、电商、社区团购等一波又一波的新兴搅局者对这一市场的步步逼压,本就是在少有的增量市场中,抢夺原本的存量份额。
你不难受,谁难受?
好在,实体店的基本盘仍在,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所以,被倒逼的新一轮实体店升级,2021年应该会加速,这一轮升级,将不再是门店设计、装修、环境或陈列的表面文章,而是从差异化商品的根本入手——逻辑也很简单,就遵循一条:让消费者在你的门店,找到他们需要且真正有购买意愿的商品。
毕竟,颜值最好,激情过后,还是得有共同价值观才能牵手走得更远,是不是?
只是,话虽如此,谈何容易。
这才是一场涉及到实体零售从采购、物流、营运到商品的全方位的革命。哪怕是很多企业中的很多人,还有着“保皇派”的美丽幻觉,抱有一丝侥幸和幻想。
但是,不革命,迟早没命。
8
“一波三折”数字化
在疫情面前倒下的,还有前几年在新零售的鼓吹下,如雨后春笋般涌出的一大波数字化服务商。
这一天迟早都要来的,只是稍微加速了一点。
换个角度看,中国市场永远不缺乏前赴后继的先烈和先驱,还有一拥而上的盲目勇敢——数字化行业如此,零售行业包括现在的社区团购,又何尝不是如此?
错了,这不是勇气,这是鲁莽。
2B的市场,看起来非常美好,现实却荆棘丛生,很多互联网转行到零售行业数字化的创业企业,显然没有看到这个利润微薄的行业,可以把钱袋子捂到死都不松手的地步。
哎,草率了。
所以,中国零售行业整体的数字化水平,也就不需要过多渲染了——要多低有多低。当然,你要问有高的没有,肯定有的,只是屈指可数,且也并不怎么深入。
你光有一个大块头、一副数字化的架子怎么行?子早就曰过,光大是不行的,我们还要深发展。
但数字化这三个字在行业的确已深入人心。时至今日,数字化与否,已经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更多是能不能的问题。
基因这个东西,很难解释清楚——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电商天生会抢流量,实体店闭着眼睛也知道怎么卖菜,郭德纲张嘴就是一口钢牙妙语连珠骂人都不带吐一个脏字儿。
这类现象,用老郭的话说,是老天爷赏的饭吃。
但实体零售企业,是真的不知道怎么数字化,如果你说还需要很多钱,那么不好意思,大哥,要花钱呐,哦,好的,那先等等啊。
相较于一部分前瞻的企业和品牌商来说,庞大的中国零售市场上,更多的中小企业和品牌,数字化上尚未迈出应有的步伐。
不是没有付费能力,更多是没有付费意愿——实体零售,就在这样的纠结与计较之间,与时代和需求渐行渐远。
销售和客流,也就在这一犹一豫间,慢慢地向他处或明或明地快速流动。
别的不说,到家业务的能力,首先就需要具备最基本的一点:数字化。
在这方面,先行者已渐行渐远,但后知者仍浑然不觉。
说了一堆大道理,来点数据吧:2020上半年社消品牌零售总额下降11%,但网络零售却仍然实现了14.3%的正增长——这其中不仅有电商巨头的增长,也有实体零售企业线上业务的快速增长。
而另一个无情的现实是,疫情期间,很多企业不具备到家业务能力,以至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消费者流失,业绩急剧下滑。
一场疫情让企业充分意识到了,线上业务的能力从可选项变成了必选项,成为了未来夺回消费者的必备技能。当数字化必须是实体零售和品牌的标配,企业就只剩下自我进化,并充分借力来实现快速进化。
不过,就算认识加强,相比营运、KPI、商品与服务等前端业务,大部分企业依然未将数字化提升到足够的战略高度,一方面是源于对后台建设投入的顾虑,另一方面也是对技术的“陌生”。
重新发现消费者,重新找到消费者,重新夺回消费者,经验当然重要,但光凭经验和现有的方法论,显然已经力不从心。所以,打破信息孤岛,重构业务流程,将所有流程连成一片,所有数据融汇贯通,线上线下融为一体,再加上这么多年的实战经验,就算不能恢复昔日的趾高气扬,也至少在群狼环伺时,知道子弹最该往哪个方向飞吧?
路虽漫漫,却是必须求索之途。
不少企业还有着占便宜的心态,喜欢选用一些免费的解决方案——这纯粹是在给自己的未来发展埋雷。一个可以长期稳定并能持续叠代的解决方案才是首选,否则,一旦提供商出现问题,留下的就是一个烂摊子,数据和信息系统的“烂尾”,将成为企业无法解决的毒瘤。
羊毛出现猪身上,兔子买单的现实,在零售行业的数字化身上,是不会出现的。
所以,你希望所有的努力过后,是成为夺回消失的消费者的那个成功者,还是仍只是一个旁观者,甚至沦为一个失败者?
不要还没“入世“,就先急着鄙视人家的前台、中台和后台是不是鸡肋,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2021年,零售企业至少在数字化方面,步子可以迈得大一点,放心,不要怕扯着蛋——首先把这一块的预算,先大大地增加了再说。
9
“一厢情愿”直播带货
从吃瓜开始,到吃瓜结束。
张大奕的瓜,把网红和直播带货在普通民众中的关注度,2020年推至新高。然而,2020年底,大家看到的,是如涵要准备退市的消息。
真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你知哪句是真,哪句是假。
而一夜20亿收的薇娅,日进斗金的李佳琦,一进入就还掉几亿的罗永浩,不仅是让资本和行业对直播带货疯狂地追了好几个月。
多少普通人,就这样被带进了直播带货,梦想着一夜暴富的沟里。
然后呢?
除了头部的那几位,大家可还能数出多少位直播带货的流量网红?
本就是市场推广与销售的补充渠道,营销方式的另一种体现,的确能带动一些特定品类、商品的销售,成为零售企业和品牌商业绩的助力器。如果脚踏实地稳步发展,这个行业可以有更长的生命力。
比如,百货类商品,零售企业通过对主播的培养与直播的坚持,有效带动销售是可以做到的。
然而,若非要说这能挽救一个企业或是一个行业,上升到这样的高度,是它不可承受之重。
但社会竟然如此浮躁,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一般,认为它能拯救未来。
结果,小苗刚起,就被无情鞭笞,然后就差连根拨起了。
不得不说的是,除了直播带货自身的认识不清和头脑发热,只追流量的舆论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只能是一声叹息——很多企业,或者说有个别行业并不是自己作死,而是被媒体无知的捧杀快速透支而倒。
媒体,或者说,文字,是公器,一定要慎之又慎,不懂而乱点江山,既误导企业,甚至会造成行业的混乱无序。
直播带货本就是一个容易出问题的领域——稍有不逊就是风险,辛巴就是一例,燕窝造假一事更是将直播带货推上了风口浪尖,公众对其的信任度降至冰点,而因为此事,辛巴也被广州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立案调查。
这个行业出现这样的问题丝毫不要觉得意外,只是时间早晚而已。因为,既然不是仙,难免有杂念,道义放两旁,把利字摆中间。
以利聚,利尽则散。
其兴既勃,其亡难免也忽。
2020年尚未过去,直播带货似乎已经在众人遗忘的路上,走的很远,很远了。
2021年,它当然还会存在。但是,不会再有奇迹。
其实,所有的技巧,在绝对的实力面前,都是浮云。
电视剧《奋斗》里,在商场里,面对一大堆人,向南对着杨晓芸大叫:杨晓芸,你这个骗子。
杨晓芸:向南,你今天给我说清楚,我骗你什么了?
向南:你......你这个骗子,你偷走了我的心。
对于零售业来说,未来最需要做到的,就是像杨晓芸这样的 “骗子”,不动声色地,去偷走向南(用户)们的心。
这不仅要靠技巧,更要靠实力,而且,实力更可靠。
10
“一叶知秋”宏观环境
2020年11月份,中国外贸竟然出造出了一个历史:海关数据显示,11月份进出口总值和出口打破了41年以来的单月最高纪录。
其中,进出口总值高达超过46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万亿元),增长13.6%。出口值超过2680亿美元,增速更是达到21.1%,创下2018年2月以来的最高值。贸易顺差是754亿美元,也至少是1990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
意外不意外,惊喜不惊喜?
用一位网友的话说,11月,中国从外国赚回的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
这是个美丽的意外——全球疫情导致国家之间供应链与商品贸易不畅的严重程度,也由此可见一斑。而在这方面维持了正常运转的中国,成为了获利者。
命运这东西,有时候确实很神奇。
这一年,中国的GDP也是为数不多的正增长的国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0年中国经济将增长1.9%,是唯一保持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0年三季度GDP初步核算数据显示,三季度GDP为266172亿元,同比增长4.9%;前三季度GDP为722786亿元,同比增长0.7%。
2020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3324亿元,同比下降7.2%,降幅比上半年收窄4.2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增长0.9%,季度增速年内首次转正。
根据商务部的判断,初步预计2021年社零总额将会进一步回升,有望实现较快恢复性增长。原因有几点:
一是内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复商复市均走在世界前列,为消费稳健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二是我国有14亿人口的大市场,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成长最快的中等收入群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蕴含大体量、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潜力。
三是今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援企稳岗、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扩大财政赤字规模,发行抗疫特别国债,政策效应将进一步显现。
四是线上线下融合为主要特征的新型消费不断涌现,在疫情防控中加速发展,契合了消费升级趋势,为经济企稳注入了强劲新动力。
一切似乎都在逐渐向好。但有一点必须明白,数字,更多的时候是个游戏。
但有一点,一切必须朝着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疫情终将过去,世界必然重启,与其悲观,不如积极。
不过,也不能忽略另外一些数据,尤其是两相对照的。
2020年的GDP ,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
2020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256亿元,同比下降11.4%。其中,1~6月份限额以上百货店、专业店和专卖店销售额分别下降23.6%、14.1%和14.4%。
一季度,受疫情影响,12000家教育培训机构、11000家旅游行业企业、50000家以餐饮店倒闭——在社会逐步恢复正常后,它们也很难再复活了。
2020年,至少46万家企业注销,3884家A股上市公司中有1711家实行了裁员,840多万大学生等待就业,失业率一度达到6%。
至于固定资产投资的下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同比下降,手机、汽车、服装销售等三大显性消费品在2020年的进一步萎缩等等,都在侧面表明着经济并非一路向好。
这一年苦不苦,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自己心里最清楚。
所以,还是要清晰的看到,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并没有根本性转变,经济面临的挑战并没有显著降低,消费市场持续增长的动力并不充分,而且很可能进入是一个长期逐步萎缩的曲线,市场一枝独秀的行为,在全球化的今天,不可能是长期状态。
因为,没有谁能够始终独善其身。
零售业在2021年面临的宏观环境,并不会比往年更好。
11
“一言以蔽” 之结语
未来的一年,将有很多是2020年的延续:
这仍将是新旧势力搏杀的一年;
这仍将是让人爱恨交织的一年;
这仍将是让人忐忑不安的一年;
这仍将是让未来的世界,更不确定的一年。
有评论说,别老惦记几捆白菜的流量。
但是,也不要忘了,自古以来,世人慌慌张张,不过是图碎银几两。
可偏偏这碎银几两,可解世间万般惆怅。
更何况,几捆白菜的流量,加起来,可不仅仅只是碎银几两,而是一个亿级的用户流量,和一个千亿万亿的消费市场。
喝退几个巨头,并不会对行业格局和即将到来的裂变产生太大影响。新的企业仍然会冲杀进来,因为,开放的市场,供需自然流动。那些本就没有未来的业态或模式,无论怎么折腾,也终究是梦幻泡影,如露如电。
如果卖菜这个生意未来将是一个不再开放的市场,那就另当别论——这一点也适用于其他所有领域。
只能说,孤石万仞,自有草木依附。
还是那句话,89岁仍然健康地活着的巴菲特,见到了89年里都没有见过的事情,或许,90岁的他会见到更多。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活得久才能见得多,活下去才是硬道理。只要你活的足够长,你总有机会,见到不一样的世界,或精彩或黯然,或悲或喜,或爱或不爱,或高歌或低吟。
天之将明,其黑尤烈;飓风过岗,伏草惟存。
熬过去,前面是个天。(灵兽传媒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