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文史”系列发布研究九江的文史类文章。除修订个别标点,适当调整排版并补充图片外,编者不对原文做更多修改。为尊重原作者,本系列在“浔阳叙话”公众号上首发,再由编者“冯晓晖”公众号转发,并在国内主流自媒体网站(今日头条、百度、搜狐、新浪、网易、微博、豆瓣等)上同步转载。
本文首发于《九江日报·长江周刊》,经作者授权在本公众号转发。
九江自古就是舟车辐辏,商贾云集的通都大邑。九江古城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灿烂的文化,丰富的文物资源,信誉卓著、独具特色的百年老店,令自古至今的人们纷至沓来。
19世纪中叶,九江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美、英、法、日、俄等帝国主义列强在九江开埠通商,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使九江及周边地区的自然经济解体,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但客观上也促使许多行业中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并在缓慢的发展之中,从而形成了众多的民族资本工商企业。这些行业历经近现代沧桑岁月,孕育了许多名闻遐迩、富有生机的商品及商业品牌,而其中一些产品和品种历经传承,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文化底蕴深厚的老字号。
民族资本工商业的萌生,促进了老字号工商业的发展,老字号企业的发展也带动和繁荣了九江的商品经济。简言之,老字号的历史,也是九江商业文化形成和发挥影响的一个缩影。九江市政协文史委员会编写的《九江老字号》收录的老字号,基本涵盖了九江各地有影响的老字号。
民国时期九江瓷器商铺(编者配图)
九江发达的经济和商业文化也对医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许多医药老字号的质量、信誉在业内外有口皆碑,获得了很好的社会评价,如九江城区的王万和国药店、周大生药店、福生堂药店等。其中,王万和国药店,清光绪四年(1878)即在九江西城门外大街开业,此后五代行医卖药。药店在业务制度上讲究的是三个字:"天、地、人"。天者、天时,天气也。任何药品的采收炮制都与天时天气有极大的关系,采非其时,制业其候。地者,地产也,所谓"道地药材"不但包含真伪之分,还包含正品与水货之分。人者,专人负责也,该药店是前店后厂的经营方式,从挑拣到洗浸漂润,切碾烘晒,水飞火煅,或制成饮片,或制成丸散膏丹,必须经过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有专人负责,因此王万和药店的丸散膏丹有很高的声誉。
百货是指以衣着、器皿和一般日用品为主的商品总称,从这一学术界定看,百货业与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九江百货业的老字号历史悠久,而且规模也较大,在近现代九江民族商业的发展中,九江百货业老字号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后,外迁各地的本地商号纷纷归来复业,市场一度繁荣。九江城区的商号已恢复百货、绸缎呢绒、服装皮货夏布、五金颜料、草履业、瓷器业、棉花业及其他杂业的商号等16个行业,其中仅百货业商号就有68家,资本总额2993万元(法币)。
民国时期大中路龙开河地段(编者配图)
九江经济的发达繁荣和历史积淀的厚实,造就了九江地域文化中的一个突出特点,这也是九江老字号文化特征和意义所在。
第一,才子文化培养的儒商。九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九江商人表现出更多的儒商气质。老字号能够多年不衰,就是因为九江商人将经商的智慧与守德画上等号。如"梁义隆"糕点分店原材料都是由总店统一把握标准,配方由总店独家策划,从而保证产品质量和传统特色;"胡鼎康"在创业初期就为了保证作坊糕点、烧酒、酱油加工质量,而定下"不合格时追查原因,不惜亏本报废"的原则,从此而声名鹊起。另从老字号的招牌名称也可以见到儒商的追求,如九江继承酒厂,意取继承"集成"和"江义顺"酒作坊的传统工艺,保证酿酒的质量和风格,另在传统产品的基础上,开发了适应九江旅游文化特色的新产品"保鲜糯米酿"。
第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优良传统。九江老字号始终有热爱家乡、为国分忧的情怀,有以富民强国为己任的自觉性,这样的传统代代相传。清末宣统三年(1911),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满清政府,九江商号参与声援革命活动,筹得大批军饷,翌年,孙中山路过九江赞誉说:"武昌起义,九江首先响应,商民积极拥护革命,使革命顺利成功,我很钦佩。"孙中山还同舒先庚等九江商界代表合影。
九江解放前夕,"华盛昌"店主熊季康与众多民主人士在地下党的领导下,开展一系列的护厂护店活动,为九江市面的安定作出贡献。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的进城部队,在熊季康等父老乡亲的迎接下,大踏步地开进九江城,宣告九江的和平解放。解放军进城后,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由于没有营房,部队分散借住民房,当时一个团部就设在华盛昌熊家,受到熊家的热情接待。熊季康以扶贫助人为乐,遇到他人有困难时,便毫不犹豫地给人以资助。他把为家乡父老修桥铺路办学视为己任。他曾出资整修改造过龙开河铁桥。
民国时期大中路龙开河地段(编者配图)
第三,促进经济发展的中坚。老字号的创办者往往都是社会中有号召力之人,他们的经济活动在九江乃至全省的经济发展中都产生巨大影响。清末民初九江营造厂的张谋知,从商不忘回报社会,不忘地方经济发展,先后承办许多诸如修桥、修路、修防洪堤等公益事业和慈善救济工作。华康商号创办者金浩如把经商所获利,拿出一部分作为慈善求德、奉行人生本色,他认为"留财不如多留德",对九江城市的公共建设事业都作出过贡献。他同众商集资兴建龙开河铁桥,单独投资兴建龙开河上一座木桥,还投资兴建九江红十字医院、城外清真寺,为九江同文书院捐献书籍等等。
第四,经济发展的历史见证。九江老字号经历沧桑,其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记载着行业的兴盛和环境的变迁。比如,许多老店在开业初期都有自己的生存与民族实业发展息息相关的经历,有20世纪50年代中期公私合营的经历,以及有改革开放后重新振兴的经历,这些经历,无一不是与九江经济发展的大环境紧密相连的。
崔若林(作者像)
【读后记】崔老师发给我的原文比较长,这是《九江日报》的编辑版。我跟老师们有个约定,如果在报纸上也投稿了,就先等着官方纸媒先发布。
作为曾经繁盛一时的长江港口,九江的商业故事很值得研究和讲述。我也在考虑是不是最近写两篇。因前段时间在广州忙碌,回到九江又是开学的时候,最近没时间更新。会慢慢恢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