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鎏金蔓草花鸟纹八棱银杯 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个高峰。唐代的很多器物都具有中外文化融合的特征。
这件鎏金八棱银杯的造型,是原来中国完全没有过的,具有典型的粟特风格。
粟特,大致位于今天中亚塔吉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境内。把杯是粟特银器中极具代表性的器型之一,有环状把手,把手上部有指垫,底部带圈足。

这件鎏金八棱银杯高5.9厘米、口径7.2厘米、重121克,八棱形制,口沿下有圆形环状把手,上部有叶尖形指垫。指垫向内渐宽,连接口沿处,宽度略为杯口周长的八分之一。
杯体为银质,腹部内敛、略带弧形,分为八个棱面,底部下折为圆圜,圈足外撇、亦为八棱形。

腹部的八个棱面,四面錾刻缠枝蔓草纹,四面錾刻花草瑞鸟纹(两面是鸳鸯,两面是鸿雁)。腹底亦錾刻缠枝蔓草纹,圈足錾刻折枝花卉。
蔓草纹,在隋唐时期最为流行,枝茎弯曲延伸,形象丰美,有茂盛长久的吉祥寓意。

主纹之下还遍布细密的鱼子地底纹。所谓 “鱼子纹”,就是指很多凸起的小圆点,形似鱼卵,是唐宋金银器常见的錾刻工艺。把手和指垫亦有錾刻纹饰,但看不清楚。
杯体边棱和主纹皆鎏金,金银相映,熠熠生辉。

这件文物时间是唐代,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韩森寨电车二场,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