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开年,美国对塞尔维亚最大的能源企业——石油工业公司(NIS)实施制裁。
塞尔维亚本就是个挣扎求存的小国家,却始终躲不过美国的制裁大棒。
在西方媒体宣称,塞尔维亚经济因铜矿和其他资源开发问题“注定走向死亡”时,中国带来的资源合作,将彻底改变塞尔维亚的命运。
这座曾被视为“死亡之城”的博尔铜矿,为什么在西方资本的冷眼中凋零,却在中国的合作下涅槃重生?
塞尔维亚是巴尔干半岛的小国,国运艰难。
作为内陆国家,它没有直接通向海洋的出路,资源虽丰富,但开发难度极大。
再加上历史遗留问题,比如南斯拉夫解体后的政治冲突,北约对其多年的经济和军事压力,以及科索沃问题,塞尔维亚在欧洲版图中的地位始终尴尬。
即使在冷战后逐渐融入全球化的经济大潮中,这个国家的基础工业却始终举步维艰。
博尔铜矿曾是塞尔维亚经济的重要支柱,这座百年老矿在1902年被发现后,曾是南斯拉夫的骄傲,一度被誉为“欧洲工业的璀璨明珠”,是南斯拉夫经济的核心。
但这颗明珠却因为北约在1999年的轰炸走向了衰落。
轰炸摧毁了大量采矿设备,而塞尔维亚因为经济制裁根本无法进口设备来进行修复。
采矿量下降,收益大幅缩水,铜矿陷入设备无法更新、资金无法周转的恶性循环。从巅峰时期的两万名员工,到后来铜矿几乎停止运营,这座矿场成了国家负担,成为西方媒体口中的“死亡之城”。
在铜矿崩溃的过程中,塞尔维亚政府一度通过外包开采权来缓解困境。
德国和法国的企业带着“合作”的姿态进入博尔铜矿,但资本的逐利性让塞尔维亚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外资企业只选择高品质、易开采的矿脉进行开发,挖走了价值最高的资源后,便以矿产资源枯竭为由终止合作,将问题又丢回给塞尔维亚。
这座铜矿不仅没有复苏,反而因为外资过度开采变得更加支离破碎。无资金、无设备、无资源的“三无矿场”留给了塞尔维亚政府和人民。
在此期间,西方媒体甚至嘲讽说,博尔铜矿已经是经济上的一片废墟,未来塞尔维亚只会在通货膨胀的深渊中越陷越深。
谁也没有想到,真正的转机来自东方。
2018年,中国紫金矿业以3.5亿美元收购博尔铜矿63%的股份,并承担了矿场2亿美元的债务。这是一笔令西方媒体感到意外的交易,因为在他们眼里,这座铜矿早已没有价值。
中国企业进入后,立刻展开了一场全方位的改造。
首先是设备更新。紫金矿业投资巨资引入先进的采矿设备,淘汰了那些老旧、早已超期服役的机器,大幅提升了开采效率。
其次是技术革新。针对博尔铜矿资源品位下降的问题,紫金矿业运用了自主研发的矿石提纯技术,让那些西方资本不愿碰的低品质资源也变得具有市场竞争力。这些技术上的突破,直接改变了博尔铜矿的命运。
仅仅半年时间,这座矿场就扭亏为盈,重新成为了当地经济的支柱。
环保问题也得到了重点关注。多年来,博尔铜矿因为污染问题被当地居民诟病。
紫金矿业接手后,投入巨资整治废气、废渣,并在矿区内外种植了48万棵树苗,绿化面积达306万平方米。博尔市那种灰蒙蒙、弥漫着焦糊味的景象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生机盎然的矿区生态。
在这场重建过程中,塞尔维亚民众的生活也发生了改变。
紫金矿业保留了原本的4000多名矿工,还对他们进行了全面的技术培训,让这些“老员工”迅速掌握现代化的矿场操作技能。
如今,博尔铜矿的员工平均工资比当地其他行业高出60%,许多家庭因为矿场的复苏得以维持优渥的生活。
这些变化让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在2021年视察铜矿时,直言感谢中国,并说中国是“真正的伙伴”。
博尔铜矿的复苏仅仅是开始。
2022年,中国紫金矿业进一步收购了距离博尔铜矿5公里的丘卡卢·佩吉铜金矿。
这两座矿产的联合开发让塞尔维亚在欧洲的矿业地位迅速上升。当年,博尔铜矿年产铜22万吨,而丘卡卢·佩吉铜金矿年产金8吨,成为塞尔维亚第一出口创汇大户。
到2023年,中国企业追加投资38.11亿美元,用于两座矿场的扩产和技术升级。
中企的努力,全世界都看得到:2025年初,塞尔维亚已经是欧洲第二大铜生产国。铜矿出口对全国GDP的贡献不可忽视。
而中塞的合作远远不局限于矿业。
2016年,中国河钢集团收购了塞尔维亚的斯梅戴雷沃钢厂,这座百年企业同样因为设备老化和管理问题陷入困境。
在中国企业的帮助下,钢厂产量迅速提升,员工就业得以保全,甚至成为了国际市场上的“绿色标杆企业”。类似的合作模式,让塞尔维亚经济从多个领域焕发了生机。
美国对塞尔维亚石油工业公司的制裁以及其他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让塞尔维亚压力倍增,但这也让塞尔维亚更加坚定了与中国、俄罗斯等非西方国家合作的信心。
在能源、基础设施、贸易等领域,中塞合作的深化帮助塞尔维亚渡过经济危机,这个在欧洲政治版图中不被看好的小国获得了更多的底气。
今天的博尔铜矿不再是西方媒体口中的“死亡之城”,它的复苏改变了塞尔维亚的经济版图,也为这个夹缝中求生存的国家带来了新的发展和希望。
塞尔维亚的逆袭故事已经向世界证明,小国也可以在大国博弈中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只有建立在诚信、公平、友好的基础上,合作才能长久,这也是中塞合作共赢的发展之路。
参考资料:
环球网《中企助力塞尔维亚百年矿城在绿色中重生》2023/9/23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习近平会见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2023/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