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典展播丨科技让老师变身“心灵捕手”,这所学校让个性化学习走进现实

成都商报教育发布 2024-12-11 18:10:59

怎么布置作业,一直是个大难题。太难了,学习基础不好的孩子做起来耗时又吃力;太简单了,学得好的孩子得不到提升;太多了,孩子负担过重,也不利于长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太少了,有的家长又担心达不到学习效果。

到底怎么布置作业才合理呢?

作为四川省教育厅授予的“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四川省成都市石室联合中学(以下简称“石室联中”)自2020年起,就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打造了“学情分析平台”和“微课平台”,在作业数量上做减法、在作业质量上做加法,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实现了从“数据采集—学情分析—精准教学—个性化作业—个性化辅导”的闭环。

教育科技正迅速成为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力量。石室联中这一尝试,也为塑造教育的新时代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上课铃声响起,物理老师石老师准备开始上课,这节课要讲解‌欧姆定律的相关习题。“从以往经验来看,这个知识点属于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讲解之前,石老师先打开了“学情分析平台”,哪些习题错误率高、哪些学生掌握得不好,一目了然。

这些数据为石老师备课和讲课提供了参考,“优先讲解错误率比较高的题目。”

教师借助学情分析平台上课

这样的讲解,在精准度上和以往完全不同。以前,老师们对学情的判断主要是基于教学经验,“批改作业的时候,哪些题错得多,会有个大概的印象。但有时候同时批改几个班的作业,没办法做到精准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而“学情分析平台”则让每一位学生的学情画像都更加清晰。“通过扫描题卡的方式,系统可以快速采集学生们的答题情况并进行批改,生成不同班级、不同学科、不同学生的学情报告。有了这些数据,老师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们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重点,或是针对不同学生进行精准教学。”石老师说。

为了尽可能打造一个功能完备、实用性强的平台,学校整合了多个平台的功能。经过几年的调整和优化,目前石室联中的“学情分析平台”具备智能批改、学情分析、个性化错题本推送、个性化作业推送等功能,基本能够实现对学生长期、过程性学习效果的追踪和研判。基于此,老师们也可以进行分层作业布置和试题组卷,精准教学也得以实现。

作业承担着练习、巩固、提升的重要功能,但以往“一刀切”的作业并不能精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有时候反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所以,石室联中的老师们想,能不能借助技术,来更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呢?

“我们希望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足够‘精简’的,一是要减少重复、机械的无效作业,二是提高作业内容和学生学情的匹配度。这就需要老师们精准掌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情况,‘学情分析平台’给我们帮了大忙。”

学生查看自己的学情数据

石老师介绍,平台会以学生的作业、试题为主要样本,依据他们近期的知识点得分率、历史作业和试卷得分率等数据,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再从题库中选择不同难度、不同目标的题目,组成“个性化作业”推送给学生。

“C组的作业以夯实基础、查漏补缺为主,来帮助学生巩固薄弱的知识点,B组的作业会在C组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变式练习,A组的作业难度就会高一点了,让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得到拓展”,石老师介绍,“‘分层’布置作业,不仅能兼顾不同孩子的个体差异,也满足了不同的作业目标。”

那题库有哪些构成部分呢?个性化作业的质量如何保证?

石老师说,目前题库由三个部分构成,一个是石室联中历届学生的错题库,汇集了学生各个科目的个性和共性错题,“目前错题库收集了超10万道易错题,涵盖了语数外等多个学科”;第二是精品题库,包含各个学科的历年真题、重点题型和经典例题等;第三是各科老师上传的有价值、易错的题目。“这样一来,既保证了题库的质量,也保证了题库能实时更新。”

另外,老师还会定期通过平台向学生推送“错题本”,由70%的共性错题和30%的个性错题构成。“比如说,一道题目整个年级只有50%的正确率,那我们就会把这道题纳入错题本推送给学生,提醒他们要格外注意这类题目。”

石室联中开展学情分析教研

“重差异、控时长、减重复,是我们对个性化作业的目标和要求。未来,我们也会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平台功能。”石老师说。

“学情分析平台”能够记录和分析学生的每一次作业,生成可视化的成长曲线、学科均衡度分析。借助这些数据,学生也能更加精准地认知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而调整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

知道了学习的问题所在,但老师也不是24小时都在,家长辅导不了怎么办?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石室联中又打造了“微课平台”作为“学情分析平台”的补充。在微课平台的“学业辅导”功能中,“同步辅导”板块对日常作业、测试中疑难点进行解答;“预习衔接”板块涵盖概念讲解、学法指导、实验演示等;“专题突破板块”围绕中考的常考点、失分点,侧重解题思路和方法的介绍、答题注意事项的总结。

教师录制微课视频现场

“平台的所有课程资源都是老师们自己录制、上传的。老师们还会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学情数据,精选相应的微课、错题解析、知识点讲解等等,精准推送给学生。这样一来,就实现了个性化的辅导。”石老师表示,“基于学情大数据的微课,极大地扩充了课堂容量,完善了线下课堂的‘售后服务’。每节微课都配有练习题和拓展题,讲练结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

学生课间观看微课视频

为了提高微课质量,学校还通过将微课制作纳入青年教师培训、举办“园丁杯”青年教师技能大赛比赛等方式,来提升老师们教学设计、微课制作的能力。老师们也会定期组织学科教研,针对近期的学情分析情况,商讨需要录制哪些微课资源。

有了这两个平台,老师可以较为精准地掌握学情,再通过分层作业,让学生自主完成针对性的巩固提升。打开微课平台,基础不好的学生可以观看错题解析,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进行拓展训练,由此实现了个性化学习的闭环。

“两个数字化平台给学生和老师都带来了极大便利,好评如潮。”石老师说。后台数据显示,自学情分析平台启用以来,有超过80%的任课教师常态化开展学情调查和分析,生成课后作业报告4.5万份;微课平台访问次数达到18万次,视频播放量突破10万次。

但同时,石老师也提到,“平台和数据只是辅助工具,作为教育行业的从业者,教师的专业判断和教学经验更为重要。数据也不代表一切,老师还是应该去关注数据背后每一位个性化、差异性的学生。”

0 阅读:1

成都商报教育发布

简介:成都商报权威出品,主打独家教育资讯发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