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藏品为建水紫陶长颈瓶一对。建水紫陶,别名滇南琼玉,云南省建水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建水陶陶泥取自境内五彩山,含铁量高,使成器硬度高,强度大,表面富有金属质感,叩击有金石之声。经无釉磨光,精工细磨抛光,质地细腻,光亮如镜。建水陶讲究精工细作,尤其注重装饰,它以书画镂刻、彩泥镶填为主要手段,集书画、金石、镌刻、镶嵌、等装饰艺术于一身。建水陶集实用性与观赏性于一身,有壶、杯、盆、碗、碟、缸、汽锅、烟斗、文房四宝等产品。这对藏品有一定工艺观赏价值和历史收藏价值。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7a9546de9cff55ece6ba8ea1878b75bd.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043d6ebfbee3d7326976b9b985fc274b.jpg)
建水陶陶泥取自境内五彩山,含铁量高,使成器硬度高,强度大,表面富有金属质感,叩击有金石之声。经无釉磨光,精工细磨抛光,质地细腻,光亮如镜。有“坚如铁、明如水、润如玉、声如磬”之誉。建水陶讲究精工细作,尤其注重装饰,它以书画镂刻、彩泥镶填为主要手段,集书画、金石、镌刻、镶嵌、等装饰艺术于一身。建水陶集实用性与观赏性于一身,有壶、杯、盆、碗、碟、缸、汽锅、烟斗、文房四宝等产品。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2b9b274a34145caaeec246ebe73ed955.jpg)
建水县地处滇东高原南缘,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五老峰为最高点,海拔2515米;五老峰南至红河谷地的阿土村为最低点,海拔230米。境内南北分布有建水、曲江两个盆地,海拔1300米。境内东西走向的山脉分南北两支,将建水和曲江两个坝子隔开。境内主要河流泸江河、曲江河、塔冲河、南庄河等属南盘江水系,坝头河、玛朗河、龙岔河等属红河水系。截至2014年,建水地区耕地面积45.3万亩。其中水田20.7万亩;旱地24.6万亩;有宜林荒山80多万亩。建水地区的土壤分为黄棕壤、黄壤、红壤、燥红土、砖红壤性红壤、紫色土、冲积土、水稻土等8个土类,10个亚类,17个土属,49个土种,适宜制作陶瓷。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6ff4105e8cb83292f432632eb16bafbe.jpg)
在建水县燕子洞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距今3500多年的陶丸、陶网坠,证明建水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原始制陶工艺。建水陶瓷萌芽于新石器时代晚期。
建水紫陶历经汉唐宋,成长于元明清时期,民间有“宋代有青瓷,元代有青花,明代有粗陶,清末有紫陶”的说法。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0411bcbbd78c414f5885bedddb5fc354.jpg)
泥料制备:将取自建水境内特有的紫、白、青、黄、五花等五种陶土原料按制陶要求进行配比,把配比好的原料分别制成粉状,放入池内浸泡、搅拌成浆,用200至300目网筛过滤再浸泡、搅拌、过滤,重复4~5次后,制成膏状泥,密封放置于遮阳处陈腐,陈腐时间不少于3个月。
拉坯造型:用陶车手工拉坯成型。
湿坯装饰:在湿坯状态下,用毛笔和墨汁等工具,手工直接在湿坯表面进行写绘装饰。
雕刻填泥:分雕刻和填泥两个环节。“雕刻”是用特制刻刀,将湿坯表面的墨线刻成槽,要求线条精准、深度一致,有阴刻和阳刻两种。“填泥”是按装饰要求,将色泥填入刻模的过程,分色泥制备、填泥、摊泥、压泥、削刮五个步骤。要求填泥与坯体衔接自然、无凸凹面、无裂纹。
高温烧制:在1120℃~1180℃高温下一次烧成。
无釉磨光:选用适当磨具,不上釉,经去火皮、擦丝、抛光等工序,对烧制完成的陶器表面进行打磨,根据需要打磨成镜光或亮光、哑光、磨砂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