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尺寸战功在身的叶剑英,为何能跻身元帅之列?

百年人物纪 2024-12-06 11:46:12

在十大元帅中,和那些军功显赫的元帅相比,叶剑英元帅无疑是非常独特的。他一生没有具体指挥过什么著名的战役,却在我军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他的一生,横跨党、政、军等多个领域,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红军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建国后和改革开放后,都发挥过决定性的作用。

叶剑英用他传奇的一生告诉我们一句话:一般的牛人,偶然改写一下历史;而真正的牛人,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改写历史。

叶剑英的资历很惊人

1920年,叶剑英从云南讲武堂毕业后,就追随孙中山参加了革命。1922年,陈炯明叛变,时任海军陆战队营长的叶剑英率部保卫孙中山脱险,之后担任东路讨贼军第8旅参谋长,讨伐陈炯明。其中言岭关一仗,让叶剑英名震一时。因讨伐陈炯明有功,叶剑英随后升任师参谋长。

1924年1月,黄埔军校建校,应廖仲恺邀请,叶剑英前往该校担任教授部副主任,同时开班授课,讲授《兵器学》。如此说来,他算是徐向前(黄埔一期)和四野首长(黄埔四期)的老师。作为云南讲武堂的科班毕业生,其他人在黄埔是当学生,而他已经是老师了。

在黄埔任职期间,叶剑英迎来了他人生最大的一个转折:受同校的共产党人影响,他接受了马列主义,从此成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

1925年底,叶剑英第一次向组织提出入党申请,组织派人和他谈话后,很长时间都没有回应。因为当时组织内部也在讨论,有人认为叶剑英当时属于“蒋介石的嫡系”,需要长期考察,有人则认为应该立刻吸收他入党。

前者的考虑是有原因的,因为在1926年北伐军攻克南昌后,蒋介石一度打算把北伐军第一师交给叶剑英,让他担任师长。但叶剑英并没有接受这个任命,他托病不就,只是出任了第二师的代理师长(由孙传芳的部队改编而来),随后前往江西吉安赴任。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背叛革命,叶剑英经过考虑,毅然举起了反蒋的旗帜。他召集全师官兵:“愿意革命的,拥护武汉政府的留下;拥护蒋介石,想去南京的,也请自便。”随后向全国发表反蒋通电。

在历史转折的关键的时刻,叶剑英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革命立场。

据记载,当蒋介石手下的第四军副军长陈可钰把此事告诉蒋介石的时候,蒋介石摇了摇头说:“叶师长不会反对我们的。”陈可钰回去确认后,再次向蒋报告,蒋这才说道:“好了,知道了,你下去吧!”

叶剑英是很多元帅的“救命恩人”

1927年7月,经李世安介绍,周恩来同意,叶剑英加入了共产党。在随后的南昌起义中,叶剑英第一次改变了历史的走向。事情是这样的:

南昌起义前,起义的领导者对是否举行起义有两种意见,周总理、李立三、恽代英等人主张必须发动起义;而共产国际的代表罗明纳兹和当时主持中央工作的瞿秋白则表示反对,他们派出张国焘前往南昌,试图阻止这次起义,劝说他们和与我党关系良好的张发奎一起返回广东,重新北伐。(《周恩来传》)

当时张国焘和叶挺都觉得,联合张发奎重新北伐,是非常可行的。两种意见于是就发生了争论。就在这个时候,叶剑英得知,汪精卫和张发奎已经秘密策划,打算以张发奎的名义片贺龙、叶挺到庐山开会,然后把他们扣下下来,再出动3个军的兵力将起义部队一举歼灭。(《叶剑英传》)

叶剑英听到这个消息后,连夜找到叶挺,把汪精卫等人的密谋告诉了他。他的及时通报,使得大家迅速统一了意见,南昌起义最终如期举行。在起义军撤出南昌后,又是叶剑英极力劝阻了张发奎对起义军的追击。

试想,如果没有叶剑英的消息,南昌起义的总指挥贺龙恐怕性命堪忧,叶挺也难逃一劫,最重要的是,参加南昌起义的一万多人就会遭到残酷的围剿。那么,党史和军史上就不会有朱德率领起义军余部上井冈山了。不夸张地说,叶剑英元帅是很多人,包括一些元帅的“救命恩人”。

南昌起义后,叶剑英并没有留下起义部队里,而是和叶挺、聂荣臻一起在广州发动了广州起义。当时叶剑英是南昌起义军事指挥部副总指挥,在起义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后来很多人提起叶剑英,主要想起的都是他在后来的贡献,而对他在革命早期的这两个贡献却知之甚少。仅仅是叶剑英在这两次起义中所做的贡献,他就注定了要被写在我军的建军史上。正如叶剑英去世后,党的他的评价:“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

广州起义失败后,叶剑英前往香港,后又去了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特别班学习。1930年,叶剑英回到上海,和刘伯承等人一起翻译了苏联红军的步兵战斗条令和政治工作条例等资料,后又进入中央苏区,担任中革军委委员兼总参谋长。

在此期间,叶剑英提出了“建设精干的统帅机关”的建议,确定了红军司令部机关的编制体制,并建立了健全参谋工作制度,对我军的参谋制度建立有奠基之功。

此后,叶剑英一直担任要职,这些职务包括:红军学校校长兼政委、瑞金卫戍司令员、红19军军长、中国工农红军总参谋长兼一方面军总参谋长、红军副总参谋长、福建军区司令员、军委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红三军团参谋长……

“在重大和紧要的历史关头,他总是挺身而出……”

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叶剑英出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这一时期的叶剑英,再次发挥了他改变历史的作用:

1935年8月毛儿盖会议后,两大方面军分成左、右两路军行动。率领左路军的张国焘,拒绝执行中央北上的方针,还妄图以非常规的手段解决双方的争论,叶剑英得知消息后,立刻把此事告诉了毛主席。经紧急讨论,中央决定率领红1、3军团连夜北上。这就是党史和军史上著名的“草地分兵”。

此时可以说是直接改写了红军的命运,不管张国焘有没有说要“武力解决”,他妄图强迫右路军南下,妄图搞分裂的念头已经是昭然若揭。如果真的南下了,那么一、三军团也会在雅安遭到薛岳的围剿攻击,到时候纵使能够掉头北上,红军的力量也早遭到了致命的削弱。

红军到达陕北后,叶剑英出任红一方面和军委参谋长。西安事变爆发前,他就受中央重托,到安塞展开了对东北军的统战工作。西安事变后,叶剑英和周总理、博古三人开赴西安。三人分工明确:周总理负责上层统战和群众工作、博古负责党内工作、叶剑英参加西北联军参谋团工作,最终促成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叶剑英又和周总理一起,和国民党进行了谈判,确定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等主要协议。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叶剑英出任八路军参谋长,挂国民革命军中将军衔,后在长江局负责军事工作。

1941年皖南事变后,叶剑英返回安安,担任中央军委参谋长兼八路军(第18集团军)参谋长,协助毛主席、朱老总指挥我军作战,并领导制定了一系列加强参谋工作的制度和措施。

抗战胜利后,叶剑英是首批被国民政府授予“抗战胜利勋章”的军事将领之一。随后,叶剑英前往重庆参加停战谈判,又作为北平军调部的我方代表,协调军事冲突,监督双方执行停战协议。

解放战争后期,叶剑英被任命为华南局第一书记、广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并和陈赓一起指挥了广东战役。随后,叶剑英转入行政工作,担任广东人民政府主席兼广州市市长。后又担任华南军区司令员、中南军区代司令员、中革军委副主席等等重要职务。

1955年,叶剑英被授予开国元帅军衔,同时获得“三枚一级勋章”。

看到这里,大家想必已经非常清楚:为什么叶剑英从未具体指挥过任何一场著名的大捷,却能够跻身开国元帅之列了。

仅仅是他在1955年之前的经历,就已经足够传奇了,更不要说他在70年代的那次改写历史。正如1997年中央领导人在“纪念叶剑英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上评价的那样:“在重大和紧要的历史关头,他总是挺身而出,力挽狂澜,表现出伟大的革命气魄和高超的斗争艺术。”

一般的牛人偶然改写历史,真正的牛人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改写历史。

3 阅读:113

百年人物纪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