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爷如果再活十年会是什么结局?或成超级贤王,或铁帽子王难保

夜莺歌声凄凉 2025-04-08 09:11:19

【善始善终成为辅佐两代皇帝的超级贤王】

鉴于此举延长了允祥的寿命,在雍正帝驾崩之后所颁布的遗诏里,顺理成章地将允祥任命为首席总理事务大臣。而允禄与允礼,因遗诏之命,只能位列允祥之后,居于从属地位。

依循传统规制,新帝登基之际,往往会对宗室及群臣大行封赏之举。彼时,允祥在爵禄荣衔方面已达登峰造极之境。故而,乾隆帝所能施予者,仅限于银两与物品等物质赏赐,实难再赋予其更为尊崇的头衔或别样的荣耀。

在此契机下,首先对允祥于雍正时期所获殊荣及头衔予以梳理:

雍正元年之际,朝廷诏令将允祥所兼管之佐领划归王属范畴。同时,为彰显优渥,在护卫配置方面,增添一等护卫一员、二等护卫四员、三等护卫十二员;于兵器配备上,增设豹尾枪二柄、长杆刀二把。此外,针对每一佐领,特增亲军二名。

允祥以恩封亲王之身份,兼摄佐领事务,于旗内获王属地位,实则近乎拥有半个旗主之权势。就护卫仪仗规格而言,已然凌驾于普通和硕亲王之上。

雍正三年二月,鉴于其在总理事务时展现出谨恪忠诚之态,经朝廷审慎评议,特予从优嘉奖,进而再行加封郡王爵位。同时,圣上恩旨,着令该王于其诸多子嗣之中指定受封之人。于亲王爵之外,又获郡王之封,此情形在封建爵禄体系中实属凤毛麟角。

雍正三年八月,朝廷恩赏亲王双份俸禄,此为亲王俸禄体系中的最高额度。

雍正七年六月,朝廷诏令怡亲王允祥总理西北两路军事要务。与此同时,为彰显其特殊地位,朝廷特将允祥之仪仗规格较之前大幅提升,使之仪制仅次于帝王,以表尊崇。

雍正八年,此人离世后,雍正帝为其追加谥号“贤”,且于“贤”字之前特意增添“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在清朝的谥法体系中,此情形极为特殊,他成为整个大清朝唯一获“九字谥号”的王爵,而彼时其余王爵通常仅得一字谥号。

雍正八年,朝廷虽未正式降旨,但已许可怡亲王允祥享有亲王世袭罔替之特权。至乾隆中期,清廷以正式谕旨的形式,明确敕令怡亲王爵位世袭罔替。

自雍正朝对允祥进行封赐后,各类封赏已达极致。至乾隆时期,于封赏方面,实难再有拓展空间。除非授予议政王这一特殊头衔,然而乾隆以成年之姿继承大统,而授予议政王头衔之举,明显与祖宗成法相悖,故难以施行。

虽无法获致更高之荣誉衔位,但可于任职期间予以补偿。以允祥之威望与才具,极有可能膺任宗人府宗令一职,并出任首席军机大臣。

从后续发展态势观之,乾隆皇帝对于皇叔允禄(其弟允礼因身体欠佳,于乾隆三年辞世),并未寄予十足信任。在相关守丧期满后,乾隆便将允禄自军机处移除,使之彻底脱离政治核心圈层。

在清朝的统治架构中,皇帝对宗室王公始终怀有忌惮之心。以乾隆朝为例,弘皙等宗室成员的存在,使得乾隆敏锐察觉到,宗室内部对其皇位继承的正统性存在潜在质疑,且时刻面临着宗室成员妄图篡夺皇位的威胁。

乾隆四年,乾隆皇帝明确确立了“回避宗亲”这一理念。在此理念下,无论宗亲是否具备可信度,皆需予以全面回避。

尽管允祥功勋卓著,但身为臣子,终究处于皇权统御之下。在封建皇权至上的体制中,乾隆秉持着对皇权的绝对掌控,决然不会对允祥有所迁就。据相关历史推断,至迟在乾隆四年,允祥极有可能从军机处撤离,仅留任宗人府宗令一职,专注于宗室事务的管理。即便如此调整职务,允祥依然能够维系既有的政治权益,使其在政治格局中的利益得以保全。

【稍有不慎可能铁帽子王爵位不保】

在康熙末年那场激烈复杂的“九子夺嫡”政治纷争中,允祥历经诸多波折起伏,形成了谨慎沉稳的行事风格。从历史发展脉络来看,于康熙、雍正两朝,允祥分别以皇子与皇弟的身份处于政治核心圈层。在此情境下,其对权力欲求保持一定程度的克制,实乃符合当时政治生态的正常表现。

以张廷玉为典型例证。在康熙与雍正两朝,张廷玉秉持忠诚与勤勉,殚精竭虑地襄助帝王理政。其行事谨小慎微,于政治活动中始终亦步亦趋,严格恪守臣子本分,绝无僭越之念。

至乾隆时期,一贯行事审慎的张廷玉,心态有所转变。因其历经三朝,身份资历深厚,渐生倨傲之意,对乾隆帝存些许轻慢之心。在此心态驱使下,他竟与鄂尔泰展开党争,全然不顾朝廷纲纪与政治稳定。

类似情形亦或出现于允祥身上。盖因乾隆乃其侄,新帝登基伊始,威望未著,此特定历史阶段,极易诱发允祥萌生权力之欲。

从性格特质分析,允祥秉持宽仁之道,迥异于当年行事张扬的多尔衮。乾隆初期,皇权尚未臻稳固,在此情形下,允祥虽或存在行事稍有逾矩之可能,但从根本理念与行为动机来看,绝无越俎代庖乃至觊觎皇权、取而代之的念头。

与之类似,乾隆帝在执政风格上展现出显著的强硬特质,此点在其后续的治国理政理念中清晰可辨。乾隆登基伊始,对宗室成员秉持着宽宥之态,然而,当宗室中有人逾越其划定的原则界限时,他便会果断采取强硬举措,毫不留情地予以打击。

若允祥在行事中不慎触及乾隆所设之底线,即便出于无意,亦必为此承担相应后果。鉴于允祥曾竭诚辅佐先帝雍正,于社稷有功,乾隆在实施惩处时或有所顾虑,难以径直采取行动。然而,可以明确的是,在允祥故去之后,其怡亲王爵位将不会被赐予世袭罔替之特权。

在当时的政治格局中,怡亲王允祥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因允祥之威慑,弘皙等人虽心怀不轨,却惮于其权威,不敢贸然向乾隆的统治发起挑战。与此同时,张廷玉与鄂尔泰这两位位高权重的军机大臣,同样因对允祥心存敬畏,故而秉持着侍奉先帝时的忠诚与职守,尽心辅佐乾隆。从历史发展的逻辑来看,此种情形若能持续,乾隆盛世的到来极有可能大幅提前。

5 阅读:213
夜莺歌声凄凉

夜莺歌声凄凉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