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人才兴院、科技强院”战略,进一步激发全院医务人员投入科技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可持续支撑,8月30日,苏州市中医医院召开2021-2022年度科技奖励大会。苏州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章鸣林,苏州市卫健委党组成员、市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程军平,苏州市卫健委二级调研员倪川明,苏州市卫健委中医处处长周红及医院领导班子成员等出席。该院副院长马奇翰主持会议。
会上,苏州市中医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徐俊华作2021-2022年度医院科研工作总结报告。近年来,苏州市中医医院不断深化改革,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培育了一批专业拔尖人才和学科带头人,造就了具有地区优势的特色专科品牌,科研成果显著。2021-2022年,医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省部级科研立项7项;发表SCI论文63篇,出版论著35本;获得省级科技奖励9项、市级科技奖励14项。其中,骨伤科姜宏教授团队主研的“益气活血利水法促进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重吸收的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2021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填补了医院省级以上政府科技奖的空白。
徐俊华表示,接下来医院将继续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为学科建设发展做大、做强“插上翅膀”;加强科研和临床工作一体化协同建设,开展以解决临床问题的医学研究,有效提升疾病诊治能力;重点培养科研人才,完善人才梯队建设,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苏州市中医医院副院长吴楚宣读《关于确定苏州市中医医院2021-2022年度科技奖励的通知》。
现场,与会领导为科研项目立项奖、科研项目完成奖、科技成果奖、论文、论著奖等共24个团体及个人奖项进行颁奖,奖励人数累计超过400人次。
作为获奖代表,江苏省名中医、骨伤科姜宏教授,肿瘤科副主任中医师宋卿分别发言,用自己的切身感受为大家分享对于科研和临床工作的理解。
章鸣林强调,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关乎医院评价体系、临床服务水平及高质量发展。科研与临床是相辅相成的,要通过持续不断在临床科研中的发声,助力医院学科、人才的发展,通过临床科研成果的转化,让广大患者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一大学、两中心”建设为苏州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也为市中医医院科研发展提供了“国家级平台”,要紧抓机遇,充分利用国家级资源,为医院的科研创新发展提供裨益。
章鸣林希望,医院通过出台激励支持政策,创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和环境,用大数据助力科研水平提升;医务工作者潜心科研、不断进步,实现自我能力提升和超越,更好满足老百姓对优质医疗服务的期盼和需求。同时,借助吴门医派发源、生物医药产业等背景,以“一大学、双中心”建设为契机,将名城、名院、名科、名医、名方的优势持续发扬,不断实现科研突破,建设高水平的研究型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