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局势剧变,海外干涉引起热议,“虽远必诛”需要哪些条件?

陈虎新观察 2024-12-10 20:16:41

这几天叙利亚局势剧变,我看网络上有人开始提起海外干涉问题了,趁着有这么一点点的热度,我想在这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在我们绝大多数人看来,海外干涉这个词是带有贬义的一个词,在我们的政治词典当中,这个词也不是什么好词,所以过去很长时间,这个词讨论起来似乎有点进入到“禁区”了。那么怎么办呢?没关系,咱们给他换一个说法,毕竟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换个什么词呢?“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其实别忘了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我们就曾经派出过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打了一场轰轰烈烈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虽然就在家门口,算不上“虽远必诛”,那毕竟也是出了国门的,回过头来想想这场战争的前世与今生,就会发现现在美国人在战略领域造的一系列华丽辞藻,像什么先发制人、预防性战争、塑造有利战略态势等等,不过是被我们早就玩剩了的东西。

讲到这个话题,可能很多人都会拿出另外一个东西加以否定,那就是不干涉内政原则。很长一段时间,在很多人看来,不干涉内政成为中国外交的一条道德底线。作为一条原则没有问题,但是要牢记的是,原则是要随着时代环境的发展而不断进化的,那种一成不变“僵死”了的原则,实际上早就失去了生命力。换一个说法就是原则的解释权,要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不是动辄被国际上的一些坏人,甚至是恶人举起来当免死金牌。

翻一翻老人家当年给我们留下的“百宝箱”,不就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吗?别光记着前两条,第三条也是不能丢掉、不能忘记的。

讲了这么多上层建筑层面的东西,似乎可以讲通了。那么剩下来要想“虽远必诛”,就需要有物质基础的东西了,没有物质基础,“虽远必诛”只是一句大话、空话。写出来的只能是爽文,就像叙利亚乱局期间,有人在讲一个合成旅就可以荡平叙利亚境内的各色武装势力。

真要想做到“虽远必诛”,没有足够的物质力量是不够的,具体来说物质力量涉及到哪些方面呢?

第一个涉及的就是侦察与情报。远方发生了什么,它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对我们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些事情不搞清楚,你是无法动,不能动的,而搞清楚这些东西,不能靠后知后觉,要有先知先觉,先知先觉靠什么呢?靠情报,靠对远方那个地方的了解。换句话来说,你的情报网,你的信息网延伸到多远,你才能真正做到在多大范围内“虽远必诛”。离了这个条件,“虽远必诛”那就成了无的放矢了。

讲完情报之后,接着就要讲力量了、力量不光要有现实摆在那的东西,而且你要有能力把这个力量投送到你需要的远方去,这个投送不仅仅需要投送的工具,更需要投送的通道和中间过程当中的保障。

我记着好些年前,在央视7频道有一次做年终盘点的访谈,其中讲到运-20在这一年飞到了多远多远的地方,主持人问了我一句您期盼着明年还能飞多远?我当时的回答是,我不光是关注运-20飞到了哪些地方,我更关注运-20落到了哪些地方?放到今天这个语境里,我想这句话大家都能理解的。

讲打仗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那句老话,叫外行谈战略,内行谈后勤。真要把力量投送到远方,要作战,要持续作战,哪怕不打仗,在那里存在,后勤保障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中国古代许多次在西北、西南边境兴兵,仗打得都很艰难,不是对手有多强,而是后勤保障太困难了。征了民夫,拉着粮食往前线送,路途太远,等到送到的时候,粮食已经被民夫吃光了大半了。

所以“虽远必诛”一旦足够远了之后,就会发现后勤保障的难度呈指数级别的上升。当然后勤保障涉及到最关键的硬性的条件,依然是运输的通道和沿途的保障。抗美援朝那一仗我们胜了,胜的一个很大的因素是因为那一仗打在我们家门口,这一点可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

当然“虽远必诛”,既然讲到打仗了,一个很常规但是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就会浮出水面。那就是打仗不能光考虑怎样开始,要考虑如何停止,如何在对自己有利的情况下停止,停在对自己有利的位置上?

想到这么一个话题,能讲的差不多也就这么多了。最后讲一点,那就是“虽远必诛”不能滥用,毕竟中国人打仗首先讲的是师出有名。我们的“虽远必诛”和那些盎撒国家的所谓海外干涉相比较起来,本质的区别在哪里呢?本质的区别就在这里。

2 阅读:37
评论列表
  • 2024-12-11 10:17

    俄罗斯,这次,在叙利亚吃瘪,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是在,它的势力范围的力量边缘,冒险使用力量,当时,兵行险招,堪堪成功。而之后,一有风吹草动,便力有不逮。而对比之下,中国,永远在自身的实力范围之内,谨慎的使用力量,顺应世界的大势,师出有名,行王道之术,圣人抱一而守天下势!东方的智慧,西方人,要学的,还多着呢👍👍

陈虎新观察

简介:陈虎专栏,国际军情点评,武器装备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