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缺席淮海战役,绝不只因腿上有伤,从这三个迹象可以判断

鹤说历史 2024-01-16 11:19:27

在57名开国上将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当属许世友上将。在红军时期,他便以勇猛著称,他不仅参与了红四方面军的所有战役,还多次担任主攻,七次参加敢死队,手提一口大刀常常冲锋陷阵。

在鄂豫皖苏区反“围剿”作战中,许世友7次参加敢死队,2次任敢死队队长,以无畏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屡次击败强敌,但也不幸4次负伤。同年11月,在红四方面军主力向川陕边转移途中,他指挥第34团在漫川关与堵截之敌勇猛拼杀,为全军杀出一条血路。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许世友任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相继参加了莱芜、孟良崮战役后,任华野东线兵团司令员,与谭震林带领部队进行胶东保卫战和周张、潍县、兖州等战役。济南战役中,许世友仅用了8天时间,就攻克了王耀武10万重兵镇守的济南城,尽数歼灭守城之敌,成功割裂华东及华北两地的国军。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华野猛将,自济南战役后就销声匿迹,就连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也没有担任指挥官,这是为何?仔细回溯那段时期就会发现三个问题,而腿伤并非主要因素。

其实,早在济南战役爆发前,许世友由于长期南征北战导致旧病复发,正在接受治疗和休养。1948年8月25日,华东局在曲阜召开了华野前委会议,制定攻打济南的计划,许世友因身体抱恙未参加会议。

会议决定由粟裕、谭震林指挥攻济及打援的济南战役,但毛主席纵观全局后,坚持让许世友为济南攻城总指挥使。于是,许世友紧急抵达前线指挥战斗,成功攻克济南后,他的病情再次加重,不得不返回胶东继续养病,不宜南下继续作战。

其二是需要许世友坐镇山东后方。山东作为连接华北和华东的交通枢纽,是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中我军的战略要地。彼时,山东大部分地区已获得解放,而青岛在40年代,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军港和工业城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直到1948年末,青岛仍被蒋军掌控,修建了大量防御工程。就连附近的海上,也有数千美国海军在此徘徊。在这样的情况下,攻克青岛的难度和复杂性都大大增加。

加之南下作战时,大部分解放军都被调往前线,只有少数地方部队留在山东。然而,作为南下作战的大后方,山东的安全至关重要。一旦山东被敌军突袭,将对整个战局产生重大影响。为了保障大后方万无一失,防止国民党和美国的偷袭,中央军委决定将山东的地方部队升级为野战军。

然而,新组建的山东野战军面临一个挑战——士兵素质参差不齐。为了迅速提高部队的整体战斗力,急需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将。而许世友擅长武术,又在山东主持军政多年,其经验和影响力是其他华野将领难以比肩的,这个人选非他莫属。也只有他才能充分地调动这个老解放区的资源,为南方的作战提供有力的支持。

最后一点,则是与许世友的作战风格有莫大关系。1948年9月,济南战役期间,粟裕拟定了一系列的战略部署,最终军委敲定了“攻济打援”的战略方针。也就是在攻克济南的同时,也要在打援中歼灭敌人的一部分有生力量。

为此,粟裕将华野32万部队分成了攻城和援打两部分。44%的兵力用于许世友指挥的攻城部队,而剩余的56%兵力在克州、巨野间“夹运(河)而阵”,负责狙击歼灭援军。然而,许世友与粟裕却在“打援”和“攻城”兵力配置上产生了分歧。

许世友认为“攻城”是主要任务,“打援”为次要,华野应集中更多的兵力让他指挥攻城,以便快速解决战斗。并为此制定了“牛刀子战术”,快速抓住敌军弱点,集中火力杀出一条血路,直插敌人心脏。

而粟裕却认为,虽然济南四周都被我军围困,但远在300公里以外的徐州还有黄百韬兵团、邱清泉兵团和李弥兵团在虎视眈眈,在加上困守在济南的王耀武部队,国民党总兵力共有28万人。若此时敌军来个固守待援,华野定会腹背受敌,因此大部分兵力用于援打很有必要。

许世友桀骜不驯、为人豪爽,作战风格生猛,怎会甘愿按照华野代司令员粟裕的命令行事呢?果不其然,济南战役打响后,许世友在指挥上改变了原有计划,由“助攻”变成了“助攻”,短短8天时间就拿下了济南,以至于徐州方面的国军刚决定驰援就受到了兵败的消息,又紧急返回了。粟裕的“打援”计划就此流产。

虽说两人在济南战役的战法上背道而驰,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私下的交情。粟裕多次到许世友家做客,许世友也经常帮粟裕照看其在南方生活的母亲。抛却作战风格上的差异,两人之间的战友情可圈可点。

许世友没有参加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固然遗憾,但这并不影响他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地位。1949年后,许世友先后发起了青即战役、长山列岛战役,以势不可挡的姿态解放了山东全境。1979年,更是指挥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照样战功赫赫。

0 阅读:427

鹤说历史

简介:每天定时更新人物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