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文龙之死,打翻了潘多拉魔盒,毫不夸张的说,他的死所产生的蝴蝶效应,不仅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甚至还改变了大明朝的国运。
故事为系列篇,涉及多个历史人物和事件,如您喜欢,关注慢慢看。
具体关于毛文龙之死以及东江镇抗金根据地的开辟,大家可以看我之前的文章《毛文龙之死》,这里就不做展开。
崇祯三年(1630年)四月十二日,一场庄严肃穆且诡异的追悼会正在皮岛举办。
鉴于“逝者”刘兴祚身份的重要性,整个根据地,大小岛屿各级将领吗,能来的都来了,其中包括左协统领陈继盛,以及刚抵达皮岛不久的钦差刘应鹤。
为什么我要在逝者上加一个双引号呢,因为就当时的参会者们而言,由于死者刘兴祚尸首下落不明,他到底有没有死,其实还是一个问号。
保持这种观点的人大有人在,比如左协统领陈继盛。
袁崇焕杀毛文龙以后,将毛文龙麾下军队分成两协,由陈继盛领左协,刘兴祚领右协,刘兴祚后来支援宁远前线,于是就有弟弟刘兴治代领右协。
刘兴治,也就是这次治丧委员会的负责人。
这次追悼会,本身就是一场蓄谋已久的火并。
途中,刘兴治布下的伏兵突然杀出,将陈继盛以及其手下全部缴械,然后由刘兴治宣读其罪状,之后连同钦差刘应鹤等人一起,全部杀掉!
之后,刘兴治裹挟诸岛将领,成为皮岛的实际负责人。
要搞清楚上边这个问题,让我们先把目光聚焦到刘兴祚身上。
刘兴祚,男,辽东开原人,堂兄弟一共七人,他排名第二,所以江湖人称二哥,刘兴治是他的亲弟弟,排行第五,所以又叫刘五。
公元1605的一天,刘兴祚因擅自穿儒服,被当地官员鞭笞,一气之下他带着兄弟离家出走,转而投奔到建州女真努尔哈赤麾下。
儒服,是入学以后的标准服装,按照规定,没有入学是不能穿的。
该官员无意中的一次“秉公执法”,无形中却改变了几个人的命运。
要注意,努尔哈赤宣布“七大恨”并且正式开始反明,是在1618年,而1605年的努尔哈赤甚至都还没统一女真各部,所以从大明的视角来看,彼时的建州女真的征战活动,只能算作是女真人的内部矛盾。
也就是说,刘兴祚这个时候投靠努尔哈赤,真不算叛国。
这一点很重要,最起码对于刘兴祚来说是这样。
作为最早的一批投靠的汉民,刘兴祚等人的加入备受重视,按照毛文龙先生他提供的信息,刘兴祚是因为治好了努尔哈赤媳妇的一个“不治之症”,所以被引以为心腹,并被努尔哈赤亲切的赐名“刘爱塔”。
毛文龙《东江疏揭塘报节抄》:适酋妇病剧,饮其药而愈,甚爱之……
在老张我看来,刘兴祚之所以能在后金深受重视,主要原因还是因他是最早一批入伙的汉人,这就好比一个创业型公司刚刚成立,然后居然从同行公司跑来一个技术人员。
尽管这个技术人员级别很低,但他所带来的舆论效应以及技术成本,是这家新公司所必需的。所以但凡是个有见识的老板,都会对其加以利用。
同样的, 当这家公司逐渐做大做强,以及更多的同行员工加入,如果这个技术人员又不能带来更高的价值,那么他在这家公司的地位就会逐渐下降,甚至是收到核心管理层的排斥和边缘化。
刘兴祚就属于这样的一个存在,不仅如此,随着后金的事业越做越强,老东家的市场份额进一步被蚕食,甚至有最终被吞并的趋势的时候,刘兴祚的心情也越来越矛盾,原本当初是为了混一口饭吃,现在却要跟自己的老东家兵刃相向。
尤其是,当他本人多年打拼积累的财富也开始被后金核心领导们以各种理由抢走以后,他开始犹豫了。
就在这时候,他遇到了毛文龙,并且将自己的重新归顺大明的想法告诉了对方,在毛文龙的鼓励下,刘兴祚成为明朝在后金军中的卧底间谍。
1621年,蓟辽督师孙承宗也向刘兴祚派出了联络员,双方开始建立秘密联系。
1623年,刘兴祚的密使金应魁秘密前往登州,见到了登莱巡抚袁可立及登莱总兵沈有容,表达了自己“欲反正内应,以报中国”的想法,希望可以通过袁可立获得大明朝的免死许诺。
一开始,袁可立并不太相信他的诚意,不过本着利用对方的想法,还是帮助他争取到了 免死票。双方约定七月份起事,由刘兴祚献出其驻守的复州(今辽宁瓦房店),袁可立派明军接应。
一切密议妥当,就等七月份到来,但是一个人的出现打乱了所有的计划,并且将刘兴祚推向危险境地。
此人名叫王丙,也是一名投降的辽人,时任刘兴祚手下备御,不同的是,王丙并不打算归附大明,相反,他是努尔哈赤的铁粉。
所以,如果刘兴祚想要献城,就必须除掉王丙。
然而,就在刘兴祚动手之前,王丙抢先向努尔哈赤汇报了刘兴祚的的动向,六月二十八日,七千后金军在代善等人的带领下突袭复州,将刘兴祚等人控制。
一番调查以后,判定刘兴祚谋反属实,于是在文献中出现了如此血腥的一幕:
尽屠复州之民十余万,杀王丙及兴祚之弟。兴祚虽得免,然奴稍稍疑之矣。
“尽屠”不仅是明朝的口径,满清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满文老档》,也同样承认:
“因叛变属实,故尽杀其男丁,将其妻孥牛马作为俘获带来,於二十八日到达。”
抛开各种立场而言,单单从尽屠男丁四个字,就不难看出后金对辽东地区的残酷镇压程度。
这件事的结果很出人意料,举报者王丙被杀了,被举报者刘兴祚却被放过。
事后,刘兴祚被降为参将,在努尔哈赤去世之前,基本被架空。
所以我们不难推测出来,努尔哈赤之所以没有杀掉刘兴祚,实际上是为了稳定后金中的汉将民心,因此并不希望事态升级成一种对汉将进行清洗的状态。
所以,他们杀掉了忠心耿耿的王丙,同样,为了警告刘兴祚,他们处死了刘兴祚的弟弟刘兴仁。
同样的,为了以绝后患,他们将当地的男丁屠杀殆尽,彻底架空了刘兴祚。
屠杀事件的另一层含义是,整个复州已经没有成年汉人,你刘兴祚再想搞事,即没有兵权,也没法发动群众。
这件事就这么被压下去了,在努尔哈赤去世之前,刘兴祚基本处于赋闲状态。
虽然没有了实权,但刘兴祚同志仍然是一名合格的地下工作者,自从和毛文龙接上头以后,刘兴祚为明军提供了大量的情报。
比如在1621在毛文龙潜入沦陷区打游击期间,刘兴祚提供了后金各地的城防虚实,并且协助毛文龙策反了一批加入后金的汉将,有力的支持了东江镇敌后抗后金根据地的建设。
1625年八月柳河之役,刘兴祚驻守牛庄,打算为内应响应明军,后被努尔哈赤调回沈阳。
1627年皇太极突袭锦州,是为宁锦大战的开始,不过在后金军抵达锦州城下之前,刘兴祚的心腹吴坚忠狂奔百里先行抵达锦州,将金军进攻的消息提前告知了袁崇焕。
锦州得以提前进入戒备状态。
不过这些地下工作也并非都是密不透风,在袁崇焕临时被罢免以后,先后发生过两起泄密事件。
第一次,是祖大寿派来的联络人被截获。
第二次是刘兴祚派出去联络毛文龙的两个仆人被截获。
神奇的一幕再次出现,皇太极杀掉了仆人,但表示暂无有效证据证明刘兴祚通敌,因此将刘兴祚又放掉。
搞不明白仆人都被抓获了,还有什么证据不足的。
反正就是刘兴祚不能杀。
第二次泄密事件发生以后,皇太极虽然释放了刘兴祚,但是心里已经清楚他的反意,于是让他搬到盛京(沈阳)城内加以监视。殊不知这个举动启发了我们的刘兴祚同志,刘兴祚为此精心酝酿了一次堪称经典的金蝉脱壳指计。
事情是这样的:
搬到城内以后,刘兴祚以被皇太极怀疑为由,坚持表示要以死明志。于是他在家里导演了一场自缢剧本,并且由妻子及时赶到将其解救下来。
对了,他的妻子来头也不小,是努尔哈赤次子代善的第三子萨哈廉的乳母之女。关系比较绕,但属于爱新觉罗家族。
于是他这位妻子就向皇太极写了一份信,把情况如是反应了以下,大意就是陛下您看,您把我老公都逼成什么样子了,为了打消他的求死之心,您快让我们回家里居住吧。
皇太极很无语,但是他同意了这个请求。
刘兴祚又从城内搬到了城外。这是整个计划最为关键的一步。
接下来,刘兴祚安排自己的弟弟刘兴贤先行出逃,然后对外表示,你们看,我弟弟逃跑了,我肯定会被杀,不如早点自我了断。
舆论放出去以后,他写了三份信,让妻子代为转达。
其一是交给自己的领主萨哈廉,这自不必多说。
其二是交给自己的好友达海,在这份书信中,他详细表达了屡次被人弹劾但皇太极“始终”相信他的感激之情,并非常耐心的给这位满人挚友讲了曾母投杼的典故,然后感叹道:皇上固然是爱惜我,但能有曾母爱曾子更深吗?曾母都会因为流言而怀疑儿子杀人,皇上又怎么能够一直相信我呢?
算了,还是让我死吧。
第三封信则是给他的另一个好友库尔缠的,库尔缠是努尔哈赤的外孙,根正苗红的满洲人(由此可见刘兴祚的人脉关系还是非常广的)。这个目的就比较简单,请求对方给自己收拾。
一切安排妥当,等不明真相的妻子出去送信以后,刘兴祚找来一个身材体貌和自己相似的人,将其灌醉并且换上自己的衣服,然后一把火连同房子一起烧掉。
随后一路潜行,直奔毛文龙驻扎的皮岛。
达海和库尔缠一直都和刘兴祚关系不错,得到书信以后赶紧出城来见,眼见只有一个烧焦的尸体,于是伏尸大哭。
得知消息的皇太极也挺过意不去,于是下诏让刘兴祚的儿子袭刘兴祚的副将之职,并特许其弟弟刘兴治厚葬刘兴祚。
没错,这个刘兴治同学,就是文章开头那位刘兴治。
刘兴治在一本正经的安葬完“哥哥”以后,也神秘消失,不久出现在皮岛。
计策很高明,但也因此埋下了另一起祸乱的种子。
接下来的故事更精彩。
刘兴祚归明以后,经过袁崇焕以及登莱巡抚王廷试等人核查,确认其不是诈降,于是崇祯帝授予其游击将军的头衔,留在毛文龙帐下备用。
需要特别声明的是,刘兴祚同志的上线并非只有毛文龙,在长期的地下工作中,他既跟毛文龙保持联络,同时也向袁崇焕提供情报支持,所以他既不属于袁派,也不属于毛派。
不过,一个新的发现让他开始对毛文龙产生了不满。
在毛文龙发给朝廷的邸报,刘兴祚发现自己的苦心归降,被毛文龙描述成了阵前招降,也就是说,刘兴祚之所以能够反水,全是毛文龙的功劳。
这就让刘兴祚很不爽。
不仅如此,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两人的矛盾也越来越多,比如在关于朝鲜问题上,刘兴祚认为应该予以拉拢,以支持敌后抗战,但毛文龙却不断地骚扰朝鲜境内,跟朝鲜屡次发生争端。
鉴于刘兴祚同志长期以来跟袁崇焕保持的联系,我们有理由认为刘兴祚同志在跟袁的通信中表达了这种对毛文龙的不满,这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在袁崇焕杀毛文龙的现场,刘氏兄弟会出现在旁边负责稳定军心。
毛文龙被杀以后,皮岛诸军被分为左右两协,左协由毛文龙故将陈继盛统领,右协由刘兴祚统领,1629年刘兴祚前往锦州以后,有刘兴祚五弟刘兴治代领右协。
刘兴祚到达锦州不久,皇太极从长城大安口潜入关内,己巳之变爆发,此后袁崇焕领兵入关勤王,刘兴祚留守山海关一带。不久袁崇焕被下狱,孙承宗复出代理蓟辽督师,抵达山海关,刘兴祚赶紧前往拜见。
这场会面虽然短暂,其实说来还是挺让人感慨的,因为孙承宗早在1621年就跟刘兴祚有个秘密联络,也是最早得知刘兴祚归明心意的人,但是自从1625年的那次柳河之战孙承宗被免职以后,两人就再无直接联系。
在刘兴祚的卧底生涯中,不论是袁崇焕,还是毛文龙,都曾经对他的动机产生过怀疑,唯独孙承宗是个例外。
在这次面谈中,孙承宗感慨:距离我们约定见面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年,你为何来的这么晚啊。
一句话触动刘兴祚的委屈,他拉住孙承宗的手忍不住大哭,然后表达了他这么多年受到的猜忌和苦恼。
孙承宗肯定的告诉他,没关系,我信任你。
会后,孙承宗拨给刘兴祚四千明兵,命令他在永平一带牵制皇太极。
永平,是皇太极从京师撤军以后重点进攻的一座大城。但是当皇太极得知刘兴祚就在对面以后,发誓宁可不得永平城,也要杀掉刘兴祚。
“朕思擒刘兴祚胜得永平,彼忘朕格外恩养,诡计潜逃,被上天谴责,仍为我擒,未可知也。”
为了猎杀刘兴祚,皇太极派派七弟阿巴泰、侄子济尔哈朗带五百精兵在永平城外设伏,1630年正月初三,刘兴祚率八百骑兵押送斩杀的金兵首级前往永平城报验,途中遭遇后金伏兵,事发突然,刘兴祚力战不怠,身中两箭两刀,最终阵亡。
事后,刘兴祚的尸体被皇太极命令其原领主代善以及两个儿子砍成三截,用来泄恨。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曾经被刘兴祚以书信委托收尸的好友库尔缠也在军中,最终还是库尔缠帮其收敛尸体,给与安葬。
大明朝最出色的地下工作者刘兴祚就这样结束了他的一生,但是他的故事并未就此结束。
回到本文的开头,刘兴祚战死沙场以后,明朝中有些人并不相信他是真的死掉,他们甚至怀疑,刘兴祚的这一次死正如他的上一次死一样,是诈死,毕竟死不见尸,搞不好人又跑到后金那边去了。
在皮岛的诸将中,陈继盛也是这样认为的,由于刘兴祚的编制在皮岛,而且名义上归陈继盛管辖,所以他的身后尊荣理应由陈继盛向朝廷申请。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让身在皮岛逃过一劫的刘兴治对陈继盛产生了怨恨。
诸位要明白,这不是简单的一个身后事的问题,因为如果刘兴祚的名誉不能得到恢复,那么按照坊间传言,刘兴祚诈死降金,那么作为和他一起归明的刘兴治的身份,就同样得不到确认。
诈死,还是烈士,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于是就有了开头那一幕,刘兴治以为刘兴祚开追悼会为名,邀请陈继盛等人到场,在场上杀掉陈继盛等人。
然而, 我们不要忘记,陈继盛还有一个身份,他是毛文龙的故将,不仅如此,整个皮岛的大部分将领,都是毛文龙一手提携起来的,所以刘兴治眼下虽然暂时控制了皮岛,但面对一众毛文龙昔日战友,他这个外来户的根基并不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