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先声明,不是野史!
1,周文王姬昌是商纣王的大(小)舅子。
姬昌的爹叫季历,因为周族崛起太快,被商王文丁叫过去杀掉。
随后商周矛盾激化,商王朝周边部落也开始叛乱。新即位的商王帝乙,为了稳定周族,将女儿嫁给姬昌。
姬昌表示,暂时打不过,不如先和亲,继续蛰伏。
于是双方重归于好,史称帝乙归妹。
帝乙的儿子,叫帝辛,也就是商纣王。公元前1048年,商纣王被他名义上的外甥——姬发打败,鹿台自焚,商朝灭亡。
2,姜子牙是周武王的外公,而姜子牙的玄孙齐哀公,死于周武王的玄孙的儿子周夷王之手。理由,被纪国国君举报不敬,于是周夷王把齐哀公叫过来,煮了。
178年以后,齐襄公灭纪国,理由是,九世之仇,犹可报也。
3,烽火戏诸侯是假的,因为当时烽火台还没出现,后来诸侯见烽火,也不可能同时抵达镐京。
而不爱笑的褒姒,很可能是患有抑郁症。
她之所以患有抑郁症,是因为褒国国君得罪周幽王,被迫献出褒姒。
4,被周宣王杀掉的大臣杜伯,是刘邦的祖宗。
杜伯被杀以后,杜伯的儿子隰叔跑到晋国,做士师,相当于晋国最高法院长。他的儿子以官职为氏,叫士蒍,士蒍的孙子叫士会。
公元前621年晋襄公病死,赵盾派士会去秦国迎公子雍回国即位,后来迫于晋襄公老婆穆嬴的压力,改立晋灵公。
士会只好留在秦国避难,七年以后回晋国,发展成晋国范氏。他的幼子士雃留在秦国,改刘氏。
士雃的后代为秦国将军,跟魏国交战被俘,成为魏国大夫,传到刘清这一代,魏国被秦国所灭,刘清迁居沛县丰邑,曾孙就是刘邦。
5,赵氏孤儿的悲剧,实际上源自于一场叔侄媳通奸案。
赵盾的儿子赵朔死后,儿媳赵庄姬和弟弟赵婴儿齐通奸,事发以后,赵盾的弟弟赵同和赵括驱逐赵婴齐,赵庄姬告发赵氏谋反。
加上晋国栾氏的怂恿,晋景公灭赵氏,只留赵庄姬儿子赵武存世。
《史记·赵世家》中关于屠岸贾的记载,很可能是虚构的,左传中并未提及此人。
6,战国时期的齐国国君,是春秋时期的陈国公族之后。
陈厉公的长子叫陈完,但是陈厉公死后,国君之位依次传给了弟弟陈庄公、陈宣公。
陈宣公原本有个太子叫御寇,后来,陈宣公犯了跟周幽王一样的毛病,要废长立幼,于是就把太子杀掉。陈完跟御寇的关系一直不错,又是前任国君的儿子,于是跑路到齐国避难,被齐桓公接纳。
后来改陈为田,叫田完,八代以后,田氏灭姜姓齐国,成功实现鸠占鹊巢。
7,儒家的始祖是周公。孔子的儒家核心思想,是恢复周礼,周礼是周公总结的西周礼法。两者一脉相承。
8,吴国之所以跟楚国发生冲突,是因为晋国的“联吴制楚”战略。
晋楚争霸打了一百多年,最后双方都打疲了,在宋国的斡旋下,双方签订弭兵之会,此后平分霸权,维持了四十多年的和平。
但暗中的博弈从没结束。
晋国实行“联吴制楚”战略,开始扶持吴国,帮助吴国发展经济和军事。所以吴国才有一战而差点灭楚的战绩。
帮晋国想出这个主意的,是楚国大臣巫臣。巫臣的老婆,就是那个被称为“杀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国两卿”的夏姬。
同样的,楚国为了制衡吴国,转而扶持吴国背后的越国,于是才有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经典。
所谓吴越争霸,是晋楚争霸的投影。
总之,大国博弈,小国都是筹码。
9,越国,是诸侯国中,唯一的一个自我崩溃掉的国家。
公元前333年,越王无彊北上伐齐,被齐国说客一顿忽悠,转而掉头攻打楚国,被楚国击败,无疆战死。越国就此分崩离析,重回部落形态。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
跟后来的草原民族一样,没有足够的经济和文化底蕴,其兴也忽焉,其亡也忽焉。
或许,这也是中华文明,屹立几千年而不倒的内在原因。
对了,越国灭亡前的领土面积,比齐国还要大。
最后,来轻松一下,春秋战国时期,被黑得最惨是宋国人。
《韩非子》里守株待兔的农夫是宋国人。
《孟子》里揠苗助长的农夫也是宋国人。
《战国策》里宋人名母的也是宋国人。
《韩非子·说难》中智子疑邻的,还是宋国人。
《列子》里把晒太阳取暖的方法进献给国君的,还是宋国人。
而宋国之所以如此死板,是因为宋国国君是商王朝后裔,宋国继承的是商文化。商文化的核心,就是神学。
比如以仁义著称的宋襄公,在公元前641年的一次诸侯会盟中,直接把迟到的鄫国国君给祭天,用的还是商朝人祭的那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