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官梦寐以求的谥号,被秦桧用过以后,再无人想要

晓张说 2024-09-14 20:47:49

公元1155年农历十月二十二日,那个秦桧,终于挂了。

高宗晚年,虽然对此人已经有所警惕,不过既然人都挂了,威胁也就随之而去了,于是好人做到底,给了个地位极高的美谥“忠献”。

忠献,危身奉上曰忠,知质有圣曰献。

一辈子没上过战场,只知道鼓动宋高宗逃跑求和交保护费,最后居然还拿了这样一个谥号,这里边的猫腻也很容易理解。

对于咱们得“完颜构”而言,否定秦桧的生前行为,尤其是对金国的政策,那就是否定自己,承认自己是个逃跑皇帝。

反过来说,肯定秦桧,那可不就是肯定自己?

于是,宋朝文臣荣誉最高的谥号“忠献”,就被送给了秦桧。

上边这句话是有争议的,因为很多人都觉得,宋朝等级最高的谥号,难道不是范仲淹的“文正”吗?

我的答案是,后来是,但当时不是!

古代的谥号,并没有一个严格的高低排名,一个谥号的天花板,是由它的第一位使用者、或者是功劳最大的人给顶上去的。

比如,忠献。

第一位获赠“忠献”的,是三次拜相,并配飨太祖庙的赵普。

第二位,三朝为相,立二帝,两朝顾命定策,配享英宗庙庭的韩琦(记住这个人,后边要用)。

呃,第三位就是秦桧。

而宋朝第一位获得“文正”称号的,是范仲淹。

但是大家要明白一个道理,范仲淹能够获得这个谥号,主要原因,是因为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道德水准。

老范不仅操劳天下,最后还是病死任上,而且为人正派,是当之无愧的道德楷模。

即便是后来反对变法的司马光,也对他赞誉有加。

为此,司马光还特意给“文正”做了一个小科普:“文是道德博闻,正是靖共其位,是文人道德的极至。”

经过司马光的注释,文正的档次才开始逐渐拔高。

到南宋时期,时人对范仲淹的评价直线上升,出现“先儒论宋朝人物,以范仲淹为第一”的现象。

范仲淹地位的上升,直接的结果就是拉高了“文正”这个谥号的天花板。

南宋史学家李心传对此总结:“大臣之谥极美者有二,本勋劳则忠献为大,论德业则文正为美。”

绕这么大圈子,就是想说明,在秦桧以前的宋朝,忠献,是文臣最高荣誉谥号。

秦桧死后九年,南宋另一位有争议的将领张俊去世,之所以说这哥们比较有争议,是因为他既攻击抗金人物,又主张备战抗金。

四年以后,他的门生陈俊卿入朝拜相,为了报答老师的提携,陈俊卿向宋孝宗讨了个“忠献”的称号。

张俊就是“忠献”的第四位使用者。彼时这个谥号还是很有含金量的,但是如果陈俊卿知道后来事情,他一定会为自己的行为后悔不已。

幸好,他并没有看到那一天,因为他在1186年去世了。

公元1206年,就在铁木真在蒙古草原称成吉思汗的时候,南宋这边,总揽军政大权的韩侂胄发动北伐,史称开禧北伐。

韩侂胄不仅是南宋的主战派、岳飞的小迷弟,他还有一个身份,“忠献”第二位获得者韩琦的曾孙。

在他的眼中,秦桧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卖国者、投降派,这种人,怎么配拥有跟曾祖父一样的“谥号”?

在北伐的前一个月,韩侂胄开始了对秦桧的鞭尸,他将秦桧的“忠献”谥号废掉,非常认真的给对方“追赠”了一个新的谥号谬丑。

“伤人蔽贤曰谬,武功不成曰谬,名实过爽曰谬”;怙威肆行曰“丑”。

不仅如此,他还让宋宁宗下令,重新讨论秦桧的罪行,将他永久的定在耻辱柱上。

两年以后,他死于暗杀。

杀他的人,叫史弥远,是另一位投降派。

秦桧的谥号又被改回了“忠献”。

有意思的是,帮秦桧改回“忠献”的史弥远,死后的谥号也是“忠献”。只是给他上这个谥号的人不会意识到,史弥远是拥有这个谥号的最后一人。

有了这俩怂货的加持,此后再无人愿意用忠献这个谥号。

故事讲到这里,其实大家已经发现了。

秦桧的谥号,已经成为南宋朝廷的风向标。

如果谥号是“忠献”,那么就说明朝廷想要对金国乞和,如果叫“谬丑”,就说明朝廷打算硬刚金国。

换个角度来说,决定秦桧谥号的关键因素,是宋金关系。

不过,公元1234年,这个占据北方半壁江山的金国,被宋蒙联手给灭了,于是这个因素也就消失了。

更重要的是,金国被灭以后,蒙古随后拉开了灭南宋的序幕,而这一次,南宋朝廷也没有像当年宋徽宗一样乞和,实际上也没法乞和,毕竟人家铁了心要灭你。

于是开始积极抗蒙。

既然要抗战了,自然是要统一思想,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所以,秦桧的谥号就必须给个官方定论。

公元1254年,战争爆发前夕,宋理宗赵昀重新拟定秦桧的谥号,经过来回的折腾,秦某人的谥号最终被定为“缪狠”。

“缪”与“谬”通假,“狠”与“很”通假,它比“谬丑”再上加了一级。

有了秦桧的“加持”,“忠献”这个谥号也就不干净,尤其是在明清两朝,所有的士大夫阶层一致抵制这个谥号,因为实在是丢不起这个人。

而后人在给前人拟定谥号的时候,也不再用“忠献”,因为那已经不是尊崇对方,简直是侮辱。

而反过来,随着范仲淹的历史地位的上升,后来的文官集团,皆以范仲淹为榜样,就像武侯是诸葛亮的代称,岳武穆是岳飞的代称一样,范文正,也称为范仲淹的专有名词。

到明朝时候,文正,就成为了文官的最高荣誉谥号。

这里还有个趣事:

明朝有个叫李东阳的,临终之际,还在为自己能不能获得“文正”这个谥号担心,他的好友、时任内阁大学士杨一清表示,你放心的走,这个谥号我给你搞定。

李东阳当即在病榻上爬起来,给杨一清磕头。

这事传出来以后,也有人讽刺李东阳:

“文正从来谥范王,如今文正却难当。

大风吹到梧桐树,自有旁人说短长。”

不过,由于李东阳本身就是内阁首辅,同时还是“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文学家,政治家,而且名声还不错,倒也不算冒名顶替。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