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老母鸡引发的一场兵变,拉开了大明朝灭亡的序幕

晓张说 2024-09-20 18:57:35

今天的故事要先从一只鸡开始说起。

公元1631年八月,皇太极再次入侵,将祖大寿等人围困在大凌河城。前线告急,朝廷急调各地驻军支援。

十一月二十七日,一队八百人的骑兵在参将孔有德率领下,从山东登莱(今蓬莱)取道河北,前往大凌河城支援。

当天,部队抵达吴桥(今河北沧州吴桥县),因天降大雪,加上军饷不足,当晚,一名士兵饥饿难耐,跑到附近的王象春家偷了一只鸡,不过手法毕竟不太专业,被王家发现。

第二天,王家仆人到军营告状,孔有德按照军法,惩罚该士兵“穿箭游营”,具体做法大概就是在耳朵上穿上一支箭,然后在军营中游行示众。

谁知这名士兵自觉羞辱,当晚潜入王家,杀死前来告状的家仆。于是,第二天,王象春的公子再次跑到军营告状,要求给个说法。

于是孔有德执行军法,斩杀士兵以平息民怨。

然后士兵们群情激奋,在副将李九成带着愤怒的士兵冲入城内,将王象春一家老小几乎全部屠杀,据说王象春侥幸逃出庄园,躲进山里才幸免于难。

这场士兵哗变,就是大明末期有名的吴桥兵变。

事情的起因很小,类似的事情在之前以及之后都经常发生,很少像这次那样激发兵变。

之所以会有这种结果,是有很多因素叠加效果。

首先,孔有德这支军队之所以停留在吴县,是因为十月二十八号,祖大寿投降了,大凌河城被攻破。

其次,八月份皇太极攻大凌河城,之所以十一月底孔有德才跑到吴县,是因为八月份孔有德带队的援军在海上遭遇风浪,于是只好重新组织援军。

第三,因为走的急,加上天气恶劣,所以物资供给不足。

第四,孔有德是辽东人,他带领的这支军队也是辽东兵。而山东素来对辽东兵没啥好感,所以也不存在沿途踊跃劳军支援前线的事情。

第五,被偷的这位王象春,不是什么普通的乡绅。他是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的科举榜眼),最高官居礼部郎中(仅次于侍郎,司级待遇),东林党得力干将,六年前因受阉党打压,被削职发回原籍。所以在他的背后,站着的是大明的东林党集团。

第六,魏忠贤已经死了,阉党倒台。

第七,带头搞事的李九成,刚刚因不明原因亏完了登莱巡抚给的“市马钱”,早晚也要被治罪。

所以综上所述,又饥又渴又不受待见的辽东兵,因受到担心得罪文官集团的孔有德的严厉惩罚,在投机分子李九成的煽动下,发动了一场旨在我要吃饭的哗变。

然后人都给杀完了,城也给攻破了,总不能吃饱饭就当啥事没发生吧。

孔有德一咬牙,算了,反吧。

然后这批士兵就掉头朝着出发的大本营——登州城杀去,而且居然一路打到了登州城下。

难以置信,八百人支援前线差点饿死,造起反来居然跟打了鸡血一样。

请允许我先暂停一下,先介绍下这位孔有德同学。

孔有德,毛文龙养孙,曾用名毛永诗,他还有一位好兄弟,同样也是毛文龙养孙,曾用名毛有杰,现在叫耿仲明,现在正在登州城中,为登莱巡抚孙元化手下的中军参将。

这俩人原本在皮岛混的风生水起,不过事发突然,两年前,毛文龙被杀,俩人觉得毛“无罪横受屠酷”,又担心自己以后没人依靠,于是带了一些亲兵,渡海跑到了孙元化这里混饭吃。

孙元化对他俩也很仁义,过来就给了个参将的活(也有说是游击),留在总兵官张焘麾下效力。

需要注意的是,登莱巡抚辖区主要目标就是隔着海峡对岸的辽东半岛,兼顾统筹辽东各海岛战事,所以内部工作流动也比较频繁,我的意思是,孙元化旗下不仅有很多辽东出身的将领,还有不少辽东兵。

孔有德倒戈以后,几百人连续攻破临邑、陵县、商河、青城诸城,山东兵脆不能挡,山东巡抚余大成被打的彻底失去了信心,于是改为招抚。

孔有德打到登州城下,孙元化觉得都是自己人,没准可以谈一谈。

然后派总兵官张焘出去先谈,谈不拢再打,同时还安排了新任浙江总兵管张大成带着赶来支援的浙江兵押阵。

两支辽东兵阵前相见,分外亲切,于是倒戈一起攻打浙江兵,浙江兵兵败,张大成和张焘退守登州城。

故事的精彩程度并不仅限于此,因为城内还有一个孔有德的结义兄弟耿仲明,所以这场战斗并没有拖太久,因为很快,耿仲明就在内部打开了城门,然后孔有德等人一股脑杀进了登州城。

登州城破,巡抚孙元化、总兵张焘被俘,浙江总兵张大成选择杀掉爱妾陈氏,上吊自杀。

促使耿仲明加入反叛队伍的,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上回书我们说过,刘兴治被杀以后,关宁系统出身的武将黄龙接管了皮岛,按说黄龙此人是没啥问题的,他只是做了他该做的事情,但是很不幸,他不是东江镇系统出身的将军。

1631年十月,皮岛有个叫李梅的武官私自跟后金联络,但是保密工作不到位,被黄龙发现,很不幸的是,这位李梅是耿仲明的亲信,于是,尽管耿仲明早在两年前就跑到了山东登莱,但这起通敌事件还是不可避免的牵扯到了耿仲明身上。

耿仲明慌得一比,但有个人更慌,此人叫耿仲裕,皮岛的一个都司(地位在总兵、副将、参将、游击之后),他的另一个身份是耿仲明的弟弟。

耿仲明虽然在山东登莱,但是耿仲裕却在皮岛,暂时动不了耿仲明,把耿仲裕抓起来拷打一下还是很可行的。

于是,这年的十月底,耿仲裕煽动士兵以索饷为名,逮捕黄龙,将其押到演武场“断股割鼻”,后来在诸将的求情下才得以幸免,事后黄龙被软禁,众将推举沈世魁暂代其职。

这件事还没完,一个年仅27岁的武官得到消息,立刻带兵回皮岛,然后将耿仲裕等人一网打尽,全部杀掉。

黄龙复出,为表感谢任命此人为游击,这位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三藩”之一的平南王尚可喜。

对了,他也是毛文龙的养孙,曾用名毛永喜。

耿仲裕虽然已经死了,但是耿仲明的通敌嫌疑还在,所以我估计在此后的一个月内,他比其他人更加难过,更加担惊受怕。

然而一开始他并没有造反的机会,因为他身处登州城,手里边比没有绝对的优势武装。

现在,孔有德将这个机会送给他,还有什么可说的,反了吧。

不仅如此,孔有德、耿仲明等皮岛旧将的反叛,还引发了一个奇妙的连锁反应。

驻守旅顺的副将陈有时和驻守广鹿岛的副将毛承禄纷纷响应,副将,位居总兵之下,所以这俩人的级别都比孔有德高,队伍也更加庞大(七八千人)。

注意,以上地点都属于毛文龙先生开创的东江镇抗金根据地的管辖范畴,受皮岛管辖,也就是说,他们都是毛文龙的嫡系旧将,其中的毛承禄地位更高,他是毛文龙的养子。

按照鄙人肤浅的理解,养子应该要比养孙高一辈的吧。

按照这种趋势,昔日毛文龙拉起来的辽东武人们,大有揭竿而起,割据而成王的趋势。

古登州平面图

没错,就是称王。攻下登州城的孔有德自封元帅,为表对孙元化的感激之情,推举孙元化为王(具体什么王也没说),但是孙元化很有自知之明,他既不能阻止孔有德的造反行为,也不能跟着大明对着干。

于是,在自杀未遂之后,他和张焘以及一众大小属官被孔有德礼送出城,后来回到京城。

第二年的九月份,大明的言官自动开启疯狂工作模式,弹劾几人镇压不力,守城失败,孙元化和张焘被处死,山东巡抚余大成发配广东电白(今广东茂名)。

言归正传。

1632年正月,登州城破,孔有德收容原城中的辽东兵七千多人,不久,旅顺的陈有时和广鹿岛的毛承禄也带人赶到,驻守皮岛的明将陈友德等3000人也加入叛军,队伍规模扩大到两万多人。

于是,孔有德留耿仲明留守登州城,自领一万五千余人出发攻打莱州城。

莱州,是登莱巡抚下去的另一重镇,因此它的得失关系重大。

此时山东巡抚余大成也已经被免职,朝廷紧急任命徐从治为山东巡抚,谢琏为登莱巡抚,紧急赶往莱州防守。

两位巡抚共处一城,只为防守叛军,大明仅此一例。

二月初一,两人前脚进驻莱州,初三,孔有德包围登州城,此后,长达半年的莱州保卫战开始。

在这场保卫战中,我们将看到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炮击战。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还要从登莱巡抚孙元化说起。

此人虽然是个文官,但他还有一个身份,即大明最顶尖的火炮专家。孙元化早年中举以后,师从徐光启,而徐光启早年则师从西洋教士利玛窦。因此在徐光启的介绍和启发下,孙元化非常热衷于研究西学,尤其是火炮学科。

1622年,辽西防务吃紧,孙元化将他的研究心得献给朝廷,并提出了一个突破性的创举——筑台制炮。这个创举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把大炮搬上城墙。

效果是显而易见的,1626年,努尔哈赤带领六万大军猛攻宁远,结果金军被宁远城上的十一门红夷大炮击退,据说努尔哈赤的死因也是在这场战役中受到炮击所致。

孔有德在攻破登州城以后,在城内缴获大量物资,其中就有红夷大炮二十余位,西洋炮三百位,以及——几十名葡萄牙军事教官和大批铸炮工匠。

现在,这些东西都落在叛军手中。

正月二十九日,就在孔有德等人进攻莱州城的路上,遇到通州总兵杨御蕃率领的五千援军阻截,不曾想两军还未接触,通州兵就被孔有德一轮炮击击溃。

二月初三,莱州被围,大小三百多名火炮也相继运抵莱州城下,开始不定时的向城头炮击。

不知道是史料的缺失还是明朝的反应实在太慢,三月二十七日,由兵部侍郎牵头调集的蓟门、密云等地的马步兵两万五千多人才开始出发。

大军抵达前线以后,由于协调不到位,各部协同不力,在过河的时候被叛军炮击,两万多人差点被打溃,崇祯亲赐的六门红夷大炮也尽数被叛军所得。

四月十六日,山东巡抚徐从治在城头督战,不幸被火炮击中而死。

局势越来越艰难。

但接下来的战争却进入了一种奇怪的状态。

各路援军先后抵达,但却不再对孔有德等人发动进攻。

原因其实很简单,一种寄希望于更低成本的解决办法正在私下进行中,没错,就是以抚代剿。

前线的士兵不想打仗,带队的司令担心打败仗,所以即便是新任山东巡抚都被人家给炮击死了,但是城外的援军却一点都不着急。

毕竟,这事的起因就是一只鸡的问题,一只鸡的问题能有多大?如果能够他通过谈判的方式平息叛乱,回去不仅是大功一件,简直是一件大大功。

但是他们忽略了一点,以抚代剿,往往适用于我方力量优于地方力量,比如不久前发生的大凌河保卫战,皇太极之所以要一个劲的招降城内的祖大寿,那是因为金军已经将明军堵在城内一年有余。

战场上得不到的,休想从谈判桌上得到。

可惜他们不明白这个道理,于是一场注定让人耻笑的谈判继续进行。

于是就造成了这样一种奇怪的局面:叛军在前线加紧攻城,后方的援军却不不紧不慢的看戏。只有莱州城内的谢琏努力工作,带着四千多残兵扛住了孔有德一波又一波的炮击。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七月份,从二月份围城开始算,整整五个多月的时间,援军之所以能耗这么久,说明了一个深层次的问题:招安,是朝廷的主意。

七月初二,援军总司令(总督)、兵部侍郎刘宇烈收到孔有德的来信,信中给出了刘司令期待已久的消息:停止炮击,愿意接受招安。

但条件是,要跟登莱巡抚谢琏当面会谈。

刘司令大喜,于是派人入城通知谢琏,谢巡抚虽然反对招安,但现在对面都给出答复了,自己也不好在反对什么,于是派莱州知府朱万年出城见孔有德,确认会谈的时间和地点。

七月初七,谢琏带着知府朱万年以及两位监军的宦官,出南门来见孔有德。

谁曾想就在宦官正打算宣读诏书的时候,孔有德立刻命人抓住四人,然后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门洞打开的城门发起猛攻。

孔有德,太没德了。

所幸知府朱万年见情势危急,不顾生死的大喊关门,然后被孔有德一刀砍死。不过他的声音还是及时的引起了守门士兵的注意,于是城门被封闭,孔有德最终未能得逞。

谢琏被俘,仿佛一个巴掌狠狠的甩在崇祯的脸上,崇祯很生气,刘司令就很危险,七月二十三日,他被拖到京城,下狱问罪,招安派首脑兵部尚书熊明遇被下狱。

这次,朝廷终于统一了意见——剿,必须得剿。

五个多月的时间,莱州周围,以及孔有德占领的各城镇周围,已经集合了前来平叛的各路人马,有名有姓的,分别有天津总兵王洪、保定总兵刘国柱、通州总兵杨御蕃、蓟门总兵邓玘、登州总兵吴安邦、昌平总兵陈洪范、义勇总兵刘泽清,以及已经拿下旅顺的东江镇总兵黄龙。

麾下聚集有靳国臣、祖大弼、祖宽、张韬、吴襄、吴三桂等辽西将领。

请注意,这一串名字之所以单独列列举出来,是因为他们都属于辽西武将,也就是说,为了平叛,崇祯把关宁军都调过来了,而这批军队,也是剿灭叛军的主力。

崇祯五年(1633年)八月十三日,新任山东巡抚朱大典等在昌邑誓师,合二万一千名马步兵,分三路进军,十九日,援军在莱州城外五十里的沙河跟叛军展开会战,叛军大部溃散,孔有德带领少数叛军逃回登州。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最终的捷报中,明军斩杀的叛军并不太多,绝大部分的叛军在接战以后都溃散了。在明军缴获的叛军花名册上,有名有姓的叛军多达九万多人。

如此大的反差,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孔有德在叛乱的后期,裹挟了大量的辽东难民加入,这才让一开始只有两万多人的叛军变成了账面上的九万多人。

鉴于大明朝对内战役从不以斩首数量记功劳(避免杀良冒功),所以我们无从得知这次斩首数量,但不计敌人首级,不等于不计自家伤亡,在莱州城被围的半年多时间里,整个莱州城阵亡1012人。

所以总结如下,叛军的核心部队,应该就是早起的一万多人,而他们的真实战斗力其实也很有限,围城半年没下不说,战果也只有1012人。

沙河会战之后,形式就此逆转。孔有德逃回登州,其余各城先后被攻下,九月初一,明军合围登州

接下来就是及其乏味的围城战,由于登州城防坚固,加上辽东兵实行了军事管制措施,比如城内大街上非辽东士兵一律不准上街,城头上每个垛口安排五名士兵轮流站岗,昼夜不息,时不时还有士兵出城巡逻,明军的任何进攻都会遭到强烈的抵抗。

更重要的是,登州城墙上,还有二十多们红夷大炮,这比当年宁远城上的大炮数量还要翻倍,所以,围而不攻,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也不能说是什么都不做的,比如前线监军太监高起潜(一个很懂兵事的宦官)就在登州城外的山头上筑造了几个炮台,昼夜不停的用红夷大炮向城内炮击,搞的城内人心惶惶。

十二月初三,李九成出城迎战,战死。

此人的死是一个很大的转折。因为由于故事连贯性的问题,前文我并没有交代。关于李九成在这次叛乱中的作用,史学界存在很大争议。

在叛乱发生前的官职排名上,李九成是参将,孔有德和耿仲明都是游击,加上吴桥兵变也是李九成父子率先发动,然后裹挟孔有德,所以关键的一个争议点就是,李久才很有可能是吴桥兵变后的最高首脑。

但是在清朝的文献中,普遍称孔有德和耿仲明都是参将,孔有德更是攻下登州城后的元帅,而李有才的作用则被大大降低。所以搞不好这是一段被篡改的历史。

总之,由于李有才先生在叛乱中的身先士卒的模范带头作用,他的死,对于叛军的战斗意志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此后由于围城日久,城中粮食不足,人心也越来越乱。二月十三日,孔有德率万余叛军以及家属,从登州水城逃往海上。

十六日,负责殿后的耿仲明以及毛承禄带领余部跟随逃走。

古登州水城

十八日,明军攻下登州城,至此,持续一年三个多月的由一只老母鸡引发的兵变彻底被平息。

孔有德和耿仲明、毛承禄等人在海上汇合以后,先是击败了尚可喜的海上封锁,不久从旅顺登陆,准备借道辽东投靠后金,然而,另一个人已经在这里等候很久。

黄龙,东江镇总兵,皮岛集团的一把手,早在旅顺陈有时造反南下登州以后,黄龙和心腹爱将尚可喜就从皮岛抄后路拿下了旅顺,现在正悄咪咪的在这里蹲守。

上岸的叛军在旅顺遭到黄龙伏击,孔有德差点被活捉,毛承禄、苏有功、陈光福及其党高志祥等十六人被擒,李九龙之子李应元被斩首,缴获火炮辎重无数。

一个月后,孔有德带着一万多叛军和家属出现在鸭绿江口,随后登岸,全体剃发加入后金。

后记,这年的七月份,孔有德和耿仲明作为新带路党,趁旅顺兵力空虚,引金军来袭,黄龙坚守数日,杀后金将领纳海(鳌拜堂兄)等数人,最终寡不敌众战死,旅顺失守,尚可喜虽然不在旅顺城中,但他的妻妾家眷数百口俱死于此难。

不过,似乎并不太重要,因为很快,尚可喜也要投后金了,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我们下文继续。

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再加上未来的一个吴三桂,是清朝为数不多的汉人藩王之一,也是1644年为满清入关的开道的得力干将,如果没有这几位,大清的秩序未必会如此顺利。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一只鸡,确实是改变了大明的国运。

-1 阅读:22

晓张说

简介:资深历史人,定期分享历史知识,复盘历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