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结束以后,魏蜀吴的后代都去了哪?结局如何?

晓张说 2024-09-19 20:22:05

比起三国时期的英雄辈出,三国皇族后裔的结局,似乎并没有在历史上掀起什么风浪。

以至于鲜为人知。

公元263年,领着曹魏工资的司马昭灭蜀汉,两年以后,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上台,迫使曹魏最后一个皇帝曹奂退位,建立西晋。

十五年以后的280年,西晋南下伐吴,灭东吴。

就这样,西晋一口气集齐了魏蜀吴三国末帝。

先说刘禅。

作为给曹魏制造了最大麻烦的蜀汉皇帝,刘禅和群臣被押送到北方“谢罪”,面对敢于弑君的司马昭,想必阿斗的内心是忐忑的。

意外的是,司马昭病并没有太过于为难他,尤其是在欢迎宴会上,听到他的那句“此间乐,不思蜀也”之后。

公元263年,司马昭封刘禅为安乐公,建立安乐公国,封地大致在今天的北京顺义一代(旧称安乐县),食邑万户。

对了,之所以受封这个地方,是因为刘备祖籍涿郡,这一点延续的还是东汉封爵中的“就近安排”原则。

从血统上来说,安乐公国延续了刘邦自公元前202年建立的大汉国祚。刘禅在位七年,于公元271年去世,享年64岁。

这个寿命,实际上超过了秦始皇、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

看来心态好,真的能够长寿。

刘禅死后,第六子刘恂即安乐公位。按照正常的即位顺序,其实应该有刘禅第三子刘瑶即位,不过刘禅偏爱老六,因此拒绝了蜀汉旧臣文立的劝谏。

第二代安乐公刘恂的口碑并不太好,文献记载他“骄横暴虐,不得人心”,于是梁、益两州的不少人向文立建议废除他。

为什么是向文立建议呢,因为文立虽然是蜀汉旧臣,但是在蜀汉灭亡以后,深的司马炎重用,在司马炎那边能说上话,期间还被授权管理梁益二州。

有意思的是,梁、益两州,大体就是之前被灭的蜀汉的地盘。

所以这个上表废除,其实很有点恨刘恂不争气的意思——咱即便不反晋复汉,最起码也别这么给先皇丢人吧。

文立是这么安抚大家的:彼自暴其一门,不及百姓。

意思就是,他只能祸害自己家族,殃及不了百姓,随他自生自灭吧。

毕竟,安乐公这个爵位,在西晋没有任何政治特权。

第二代安乐公刘恂并没有自己灭掉自己,311年,永嘉治乱爆发,匈奴军队攻入洛阳,大肆劫掠。

刘恂和他的三个手足兄弟,全部死于此难。

在永嘉治乱爆发之前,公元304年,氐族人李雄在四川建立了成汉割据政权,刘禅之弟刘永的孙子刘玄逃往成汉,李雄为了笼络蜀汉故人民心,继续封刘玄为第三代安乐公,以奉刘禅之祀。

公元347年,东晋大将桓温攻入成都,灭成汉,据说在成都见到了刘玄,此后安乐公国不见于史册,刘玄也消失不见。

永和三年讨李势,盛参戎行,见玄于成都也。——裴松之《三国志注》

小小的安乐公国,前后历时84年,居然是蜀汉国祚34年的两倍。

再说东吴末帝孙皓。

同样是亡国之君,跟刘禅同学的一味讨好相比,孙皓的故事就比较有看点了。

公元280年,孙皓被押解到西晋洛阳,司马炎给了他热情的款待,在宴会上,面对司马炎“朕设此座以待卿久矣”的调侃,孙皓不卑不亢的回怼:“臣于南方,亦设此座以待陛下”。

本是一句戏言,没想到一语成谶——36年以后,晋氏南渡,司马睿在建康建立东晋。

孙皓的怼人不仅限于此,由于此人在东吴杀人太多,后来贾充也讽刺他:“君在南方,凿人眼目,剥人面皮”。

孙皓立马回怼:“人臣弑君及奸回不忠者,则加此刑”。

贾充原本是曹魏旧臣,以弑杀魏帝曹髦为投名状,深的司马家族信任,西晋建立以后官居重职,也是开启八王之乱祸首的贾南风之父。

孙皓的言外之意是,像你这样杀掉自己君主的奸臣,确实应该用此刑。

搞的贾充当众尴尬不已。

不过孙皓也没忘了给司马家族台阶下,《世说新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典故:

说有一回司马炎宴请孙皓,席间问道:“听说南方的人喜欢做尔汝歌,你要不要来一首?”

孙皓当即作诗:“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寿万春!”

这首诗与其说是夸赞,不如说是戏耍,你的万寿,是我给你的。

很多年以后,南朝宋的大臣王歆之,也曾仿效此诗嘲讽自己的旧主刘邕。

王歆之曾经是南朝宋宗室刘邕的属官,按照当时的传统,属官离职以后,不再对旧主称臣,有一年元旦,天子宴请百官,两人就坐到了一起。

刘邕表示:你早年曾经是我的臣子,今天要不要敬我一杯?

王歆之轻蔑的回应:“昔为汝作臣,今与汝比肩。既不劝汝酒,亦不顾汝年。”。

孙皓的待遇其实也不如安乐公刘禅,司马炎给他封号是侯爵——归命侯,田三十顷,岁给谷五千斛,钱五十万,绢五百匹,绵五百斤。

因为没有食邑,所以归命侯只是一个爵位,不算是封国。之所以会这种待遇差别,可能跟三国的地位相关:

蜀汉继承的是大汉国祚,而曹魏则是靠自己统一了北方,并且接受了汉献帝的禅让,只有东吴师出无名,显得有点格格不入。

早年孙权甚至只敢称王,在魏蜀称帝十年以后,才敢称帝号。

孙皓虽然在三国末帝中混的最差,但是跟刘禅家族的躺平相比, 他的后代倒是更有野心。

公元310年,八王之乱激战正酣,南方的吴兴人钱㻅起兵造反,自号平西大将军、八州都督,立孙皓儿子孙充为吴王,后来又被钱㻅杀掉。

而平定这场叛乱的西晋将领,正是当年“周处除三害”的主人公周处的儿子——周玘。

八年以后,东晋刚刚建立,孙皓的另一个儿子孙璠在此起兵,伏诛。

所以,即便是在东吴旧地,前朝皇室想要复兴国祚,也未必能够一举成功。

最后来说说曹魏。

跟前边两国相比,曹魏的末帝待遇最优厚,其国祚也最长。

没错,比西晋、东晋、南朝宋的国祚都长!

曹魏最后一个皇帝曹奂(曹操之孙),被迫禅位给司马炎以后,被封为“陈留王”,割陈留郡十县三万户,建陈留王国。

在政治特权上,司马炎允许曹奂使用天子旌旗,行魏国正朔,而且许其“上不称臣、收招不拜”,”出行继续使用天子的仪仗。

这个待遇甚至超过了当年汉献帝,汉献帝虽然也有天子仪仗,但爵位只是山阳公。

这一点,其实跟后来清废帝溥仪的待遇有点像了。

有意思的是,曹奂死于公元302年,享年五十八,他有幸见到了西晋宗室手足相残的八王之乱,如果他能在坚持十三年,这位曹魏末代皇帝甚至有机会,亲眼见证篡他家皇位的西晋的灭亡。

曹奂死后,儿子曹过即位,期间发生永嘉治乱,曹过随同北方士族南迁,在东晋继续受封“陈留国”,封地不详。

公元387年,东晋朝臣商议座次排名,陈留国第五代国君曹灵诞以“国之上宾”的身份,排在皇太子之前。

由此可见,尽管抢了人家的国祚,但在地位上,司马家依然给足了曹氏面子。

后来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公元402年,东晋大将桓玄篡位,建立桓楚政权,封晋安帝为平固王,和陈留王并列,成为桓楚政权内的两个异姓封王。

桓楚覆灭以后,晋室复位,陈留王国继续保留。

桓楚覆灭,得益于刘裕的功劳,公元420年,刘裕灭掉东晋,称帝建立南朝宋。

按照禅位传统,刘裕即位自然也要在群臣的劝进中, 三辞三让,在这次劝进中,第六代陈留王曹虔嗣表现积极。

鉴于曹魏的历史地位,曹虔嗣的劝进起到了非常好的表率作用,毕竟,按照法统,晋朝继承的是曹魏的天下,现在刘宋要继承晋朝的天下,有曹魏皇族的首肯,那自然是天命所归。

所以刘裕建立南朝宋以后,继续保留了曹家陈留王的封号。

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晋末代皇帝司马德文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在其被刘裕封为“零陵郡王”一年以后,司马德文连同东晋皇族被刘裕全部杀掉。

公元479年,权臣萧道成篡位建齐,史称南朝齐,陈留国被废,共传九位国王。

陈留王国从公元265年开始,到479年灭亡,前后历时214年,比晋朝155年国祚要长,更是隔壁“安乐公国”的两倍有余。

要知道,曹魏本身的国祚,也才45年。

陈留王国的灭亡也是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前朝末帝大多得到宽厚待遇,从刘宋以后,亡国之君鲜有善终者(不知是否跟刘裕杀司马家有关)。

萧道成篡宋以后,屠刘宋宗室。

萧衍建立南朝梁以后,连同出一族的萧宝融也不放过。

南朝陈建立以后,陈霸先杀南梁末帝萧方智。

南陈末帝陈叔宝是个例外,隋朝灭陈以后,陈叔宝到隋朝醉生梦死而死,和隋文帝死于同一年。

4 阅读:1828

晓张说

简介:资深历史人,定期分享历史知识,复盘历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