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躲西藏”的哈尼亚死了,稳坐不动的阿巴斯为什么还活着?

晓张说 2024-09-20 18:58:19

2003年,伊斯梅尔·哈尼亚第一次遭到以色列的暗杀,未遂。不久之后,他的精神导师亚辛在做祷告的路上,被以色列的“定点清除”。

佛似曾曰过:有因必有果,你给别人的,早晚会回到你自己身上。如果我们不能了解哈尼亚经历了什么,那我们就不能理解哈尼亚今天的所作所为。

1962年,哈尼亚出身于埃及占领下的加沙沙蒂难民营,他的故乡在阿什凯隆,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 他的父母被以色列人驱逐,他也因此出身于难民营。

1981年,他进入加沙的伊斯兰大学学习,在这里,他加入了穆斯林兄弟会,遇到了让他追随一生的精神导师谢赫·艾哈迈德·亚辛。

轮椅上的亚辛

1987年12月9日,一辆犹太人的卡车闯入加沙地区“加伯利亚难民营”,故意压死4名巴勒斯坦人,从而引发了持续数年的巴勒斯坦大起义,哈马斯也在这一年成立,哈尼亚追随亚辛,成为哈马斯的创始人之一,这也奠定了他在哈马斯的中心地位。

关于哈马斯的成立,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个关键的问题——第五次中东战争。

第五次中东战争爆发于1982年,也叫黎以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之后,“巴解组织”从约旦被赶到了黎巴嫩南部,这次战争以后,巴解又从黎巴嫩被赶到了突尼斯。

更然阿拉法特等人绝望的是,经历过五次中东战争以后,愿意真刀真枪下场子跟以色列干的国家越来越少,所以第五次中东战争直接缩水变成了黎以战争。

实际上参战的只有黎巴嫩南部的几个派别,以及叙利亚军队,其他国家主要是以喊口号的形式在国际上给与支持。

从那以后,巴以冲突结束了国与国的战争,进入了一个以色列对阵周围各武装派别的阶段。

比如我们后来看到的,哈马斯跟以色列打,黎巴嫩真主党跟以色列打,除了叙利亚偶尔被以色列偷袭,中东再也没有出现过像之前那样“气势磅礴”的几个阿拉伯国家一起参战的情况。

即便是到今天,伊朗都被以色列贴脸开大多少回了,它也不会真的亲自下场参战,这一游戏规则,早在1982年那次战争之后就已经形成惯例了。

所以对于阿拉法特以及他领导的巴解组织来说,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信号,这意味着,以后想要在战场上拿回真理,就只能靠自己了。

所以,他妥协了。

开始寻求和谈,寻求土地换和平,寻求承认以色列来换取巴勒斯坦的独立。

换句话说,以色列用战争摧毁了阿拉法特的抵抗意志,让他以及他背后的巴解回到了谈判桌上,开始考虑怎么和以色列共存。

尽管阿拉法特的新主张收到了国际社会的欢迎,到现在为止各种官方口径也在赞扬阿拉法特对巴以和解的贡献,但是说一句不太那么政治正确的话,以色列从来就没打算跟巴勒斯坦人友好共存过。

他们的根本目的,是打造一个被以色列控制,并且可以随时掐死的巴勒斯坦人自治机构,而不是所谓的独立自主的巴勒斯坦国。

搞清楚这个目的,我们就会明白哈马斯成立的背后根源,以及以色列在对待哈马斯和巴解组织态度上的本质区别。

所以,说的直白一点,正是因为巴解组织放弃了武装抵抗,才促使了哈马斯的成立,现在的哈马斯,就是过去的以武装斗争求生存的法塔赫,就是过去的巴解组织。

如果说现在的哈马斯是恐怖组织,那么1982年的法塔赫以及巴解各派别,也是恐怖组织。

以武力求民族生存,有什么错?

伊斯梅尔·哈尼亚

妥协,从来就不会求得生存,如果1949年的那次和谈按照蒋的目的实现的话,今天的的中国搞不好是一个以长江为分界线的邦联制国家。

这个道理咱别只为难自己,也可以拿出来问问美国人,1960年美国南方宣布独立的时候,林肯怎么不表示理解?为啥不能给南方独立的自由?

所以哈马斯的宗旨,就是要收复全部的巴勒斯坦土地,建立巴勒斯坦独立国家,以耶路撒冷为首都(后来有调整可接受1967年边界线)。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战争只是手段,谈判未必不可以。

话说回来,我们不要去量化一个组织,更不要因为一个组织某个时刻的极端口号,然后就将其定义为恐怖组织,毕竟,把巴勒斯坦人从地球清理出去,这话以色列右翼集团也说过。

所以以色列是不可能接受哈马斯这样一个组织的,很奇怪对不,同样都是寻求巴勒斯坦建国,但以色列容得下法塔赫,容得下巴解,就是容不下哈马斯。

因为哈马斯比巴解组织硬。

回到哈尼亚这边,1989年到1992年,由于从事抵抗运动,哈尼亚和亚辛一起被以色列逮捕,1992年哈尼亚被和四三百多名伊斯兰主义者一起被驱逐到黎巴嫩,1993年《奥斯陆协议》签订,哈尼亚回到加沙。

曾经的突破,如今看起来都是讽刺

这一段经历让他在哈马斯的威望大增,也因此回加沙以后担任了母校的校长,并且成为亚辛的办公室主任。

更意外的是,随着巴以和谈的开始,1996年3月,哈马斯也宣布放弃暴力活动,改为政治斗争。

然而不久主张和谈的以色列总理拉宾被刺杀,仅仅两个月后,强硬派内塔尼亚胡上台,巴以关系重新紧张,哈马斯又宣布恢复武装斗争。

第一次巴以和解就这么流产。

2004年,亚辛被以色列定点清除,哈尼亚成为哈马斯实际上的领导人。

早在1996年1月20日,作为巴勒斯坦自治决议的一部分,巴勒斯坦举行了第一次大选,选举成列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相当于国家议会。而2006年十年期满,按照规则要举行第二次议会大选。

在这一年的大选中,出人意料的是,哈尼亚作为哈马斯的候选人, 获得了132个立法席位中的76个席位,远超法塔赫,哈尼亚也因此被提名为总理,获得组阁权。

当年的选举报道

2006年3月29日,与其他23名内阁成员在阿巴斯主持下宣誓就职。

这是哈马斯历史上第一次通过选举成为巴勒斯坦的执政党,哈尼亚也因此成为巴勒斯坦第一位来自哈马斯的总理。

按说,哈马斯赢了,法塔赫也认了,但是有人慌了。

哈尼亚出任总理以后,巴勒斯坦遭到以色列和部分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制裁,政治、财政和社会危机日益严重,不仅如此,以色列更是直接逮捕了超过半数的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的议员。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哈马斯不能代表巴勒斯坦。

在强大的外部压力下,接替阿拉法特的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屈服了,这年的十二月份,哈尼亚的车队在通过拉法边境回国时,居然遭到了法塔赫武装的袭击,哈尼亚的一名保镖也在这次袭击中死亡。

哈马斯的支持者庆祝哈马斯赢得巴勒斯坦立法委选举

双方关系越来越糟,六月份,哈尼亚宣布辞职,同时阿巴斯宣布解散政府,并且宣布巴勒斯坦进入紧急状态。随后法塔赫和哈马斯开始交火。

哈马斯和法塔赫的第一次合作就此破产,此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哈马斯占据加沙,法塔赫控制约旦河西岸,双方视同水火,互不相容。

不过也正是在那次冲突中,哈马斯从法塔赫手中彻底占领了加沙,也因此形成了今天这种对峙局面。

2007年加沙,法塔赫和哈马斯冲突画面

这些,哈尼亚都是亲历者。

你看,不是哈马斯不愿意放下武器,而是有人不允许它放下武器。

对于以色列而言,哈马斯和法塔赫决不能联手,哈马斯决不能代表巴勒斯坦。因为,在以色列的设计中,一个软弱的妥协的由法塔赫主导的巴勒斯坦,才是一个更容易控制的对手。

要知道,从当初阿拉法特放下武器带上橄榄枝开始,巴勒斯坦的土地就一点点被蚕食被肢解被割裂的支离破碎。

这些,哈尼亚也都是亲历者。

很难指望哈尼亚在对以色列有什么期待。

所以,哈尼亚被清除了,阿巴斯还活的好好的,一切在明显不过了。

0 阅读:12

晓张说

简介:资深历史人,定期分享历史知识,复盘历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