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无意间说出几个代号,竟被儿子偷偷上报,中央部委立刻行动

写在云端的历史 2024-02-12 17:37:59

“小开、沈敏君、舒庆凡、李先生……”

2001年的一天,姚一群正推着自己86岁的老父亲散步,偶然听到老人说出了几个名字。

等到姚一群再次询问时,老人却闭口不提了。

姚一群只知道父亲是老干部,却不知道他的过去,就暗中记下了这几个名字。

没想到几个月后,在一场“特工历史讲座”中,竟然又听到了这些名字。

姚一群不敢隐瞒,直接将这件事上报,没想到却引出父亲惊人的身份。

2001年底,曾在国家安全部工作过的“红色特工”沈安娜,去姚一群工作的单位进行了一次“隐蔽战线历史”讲座。

姚一群在台下听得十分震撼,但让他吃惊的是,父亲曾经提过的名字,竟然也出现在讲座中。

讲座结束后,姚一群不敢隐瞒,将父亲的事告诉了领导和沈安娜。

沈安娜表示,“小开”曾是潘汉年的代号,“沈敏君”和“舒庆凡”是指自己的姐姐沈伊娜和姐夫舒曰信,而“李先生”则是自己丈夫华明之的代号。

由于当时的地下党员都是单线联系,沈安娜并不知道姚子健的具体身份。

为了弄清真相,姚一群又向上级汇报了父亲曾经无意间说过的数字,直接引起了中央部委的注意。

经过对姚子健经历的调查,竟然发现他也是我党在隐蔽战线上的一位特工。

姚子健出生在江苏宜兴市,家里开了个小茶馆,勉强糊口。

1929年,为了改变命运,14岁的姚子健只身一人来到大上海闯荡,报考了上海劳动大学的中学部。

可刚学两年,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就爆发了,姚子健强烈的民族责任感被激发出来,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十分愤懑,果断地加入游行请愿的队伍当中。

因为这个事,他被责令退学,只好回家招几个孩子,当起了小老师,以待时机。

1933年初,姚子健从报纸上看到中央陆军测量学校的招生简章,深感这是自己实现理想的机会,毫不犹豫地踏上了去南京的求学路。

由于制图班有印刷课程,“印刷”是文人最好的宣传工具,在选择学科时,姚子健特意选择了制图班。

没想到,这一选择却歪打正着,让自己以后立下了大功。

1933年8月,姚子健在上海偶遇了自己的同乡——舒曰信,二人久别重逢,别有一番亲热。

聊天中,姚子健表达了对国民党不抵抗的失望,说自己一直在寻找共产党,寻求一条救国之路。

舒曰信已经秘密入党多年,他看姚子健有报国志向,暗中观察半年之后,将姚子健引荐给中共党员鲁自诚。

在鲁自诚的介绍下,姚子健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入党没多久,姚子健就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分到了南京中央陆地测量总局制图科的第四股,专门负责描绘印刷地图的底板。

这个工种虽然工资不低,但却无法为组织获取有价值的情报。

姚子健给科长送了点礼品,以有眼疾为由,调到了专门管收发地图的第五股。

面对着成捆的绝密军用地图,姚子健仿佛来到了“金库”一般。

当时国民党的规章制度还不是很严格,姚子健私自抽出几张地图来,谁也看不出。

每个取地图的军官都要登记好部队番号,等他取走之后,姚子健就偷拿一份相同的地图,并做好详细的标注。

等到周末时,他就会拎着皮箱,去上海“旅游”一番,按照约定好的地点,悄悄将地图交给舒曰信。

当时一份地图价值千金,1936年张学良第一次见周恩来,就带了3份礼物:几万大洋;几万法币;一本彩色中国地图册。

姚子健在任的4年中,为组织输送了无数地图,上面大多标注着国民党的进攻中共的计划,让组织有足够的时间来应对。

1938年,随着全国统一战线的形成,姚子健觉得自己在制图科的意义已经不大,就向组织申请,去前线战斗。

姚子健服从组织的安排,辗转香港,在潘汉年的领导下,搞了4个月的情报工作。

之后,他结束了隐蔽战线的生涯,带着潘汉年的亲笔信,来到了他朝思暮想的延安,开始了学习和工作。

建国后,姚子健在电子工业部雷达局工作,退休时担任雷达局十院纪委书记。

但他对自己的过去绝口不提,连自己的儿子都不知道父亲的这段经历。

当姚一群带着沈安娜夫妇来看他时,姚子健一眼就认出了华明之:“您就是那位李先生?”

华明之紧握着姚子健的手,当年他们做地下工作,在舒曰信家的亭子里见过面,但由于都是单线联系,互相都没有说过话。

在沈安娜的分析下,姚子健才知道,原来他自己是中央特科的成员,属于“王世英——王学文——舒曰信、沈伊娜——姚子健”这条线。

时隔67年之后,姚子健才知道了自己的身份,当年他只是靠着救国救民的信仰,以共产党员的身份工作。

他虽然只有4年的情报生涯,却为组织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他接触的地下党员里,只有舒曰信、沈伊娜夫妇和入党介绍人鲁自诚,可他却能仅靠着“忠诚”二字,就勇敢地将自己置于危险之地,将生死置之度外。

在隐蔽战线上,像姚子健一样的英雄数不胜数,有些人甚至都没能留下名字,有些人依然背负着耻辱的骂名,但都为了国家而献出了自己的一切。

2018年1月12日,姚子健老人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电视剧《风筝》的片尾,没写上的第12个人,走了……

0 阅读:123

写在云端的历史

简介:60年一个甲子,他们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