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传世名篇《众人》,仅用56字,参透人心世情,活出生命格局

闲说人 2025-03-25 22:54:33
《众人》

王安石

众人纷纷何足竞,是非吾喜非吾病。

颂声交作莽岂贤,四国流言旦犹圣。

唯圣人能轻重人,不能铢两为千钧。

乃知轻重不在彼,要知美恶由吾身。

《众人》一诗确为王安石晚年思想精华的凝练,短短八句道尽世相百态。这位历经宦海沉浮的改革家,在诗中展现出超然物外的智者风范。且看其如何以寸铁杀人的笔力,拆解人性迷局。

一、世相解构:破开舆论迷局的利刃

"众人纷纷何足竞"开篇即劈开世俗纷扰的虚妄性。熙宁变法时期,朝野攻讦如潮,司马光称其"侵官乱政",苏轼讥其"求治太急",民间更流传"拗相公"的恶谥。王安石在此刻却以"何足竞"三字举重若轻,暗合《道德经》"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智慧。他用"颂声交作莽岂贤"刺破舆论泡沫,正如王莽篡汉时"吏民以莽不受新野田而上书者前后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汉书·王莽传》),但历史最终还其真面目。

二、心性超拔:重构价值坐标的哲思

"是非吾喜非吾病"展现出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境界。这与禅宗"不思善,不思恶"(《六祖坛经》)的顿悟相通,更暗合《庄子·齐物论》"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的哲学观照。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早有"辟邪说,难壬人"的清醒,至晚年更臻化境,将价值判断内化为"美恶由吾身"的主体自觉。这种心性修养,使其在"人言不足恤"(《宋史·王安石传》)的政治实践中始终保有精神定力。

三、生命格局:超越时空的精神突围

末句"要知香火坐垂勋"看似闲笔,实则暗藏玄机。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晚年退居钟山的王安石"每闻朝廷变法,夷然不以为意"。这种超然并非消极避世,而是勘破"功名如幻"后的精神升华。其《读史》诗"丹青难写是精神"的慨叹,在此化作"坐垂勋"的淡然,与陶渊明"托体同山阿"(《拟挽歌辞》)异曲同工,共同构建起中国士大夫"外儒内道"的精神范式。

这首浓缩人生智慧的短诗,恰似一面棱镜,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思想的交融辉光。王安石以其特有的峭拔笔法,在56字的方寸间完成对世俗价值的解构与重建,为后世留下一剂清醒剂。当我们在信息爆炸时代陷入价值迷惘时,重读此诗,依然能感受到那份穿越千年的思想锋芒。

4 阅读:267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19

用户10xxx19

2
2025-04-02 18:00

[点赞]

闲说人

闲说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