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宜都的深山之中,隐藏着一座曾经辉煌过的工厂——国营向阳光学仪器厂。岁月如歌,时光荏苒,这座工厂见证了我国三线建设的艰辛与辉煌,也见证了军工人的坚韧与拼搏。如今,虽然它已不再是当年的模样,但那份精神与荣光,却永远镌刻在每一个曾经为之奋斗过的人心中。
深山筑梦,三线启航
上世纪60年代,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为了备战备荒,我国在中西部地区开展了一场规模空前的三线建设。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建设中,宜都县(今宜都市)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被选为军用光学制造基地的所在地。而国营向阳光学仪器厂,便是这片热土上崛起的一颗璀璨明珠。
国营向阳光学仪器厂坐落于宜都市聂家河镇丁家坪村,深藏于一条狭长的山沟之中。其包建厂为湖南627厂和西安248厂,于1966年启动筹建工作,1967年4月正式破土动工,军工代号定为238。建厂初期,条件极为艰苦,建设者们栖身于简陋的席棚之中,饮食也仅能满足基本需求。然而,在鄂西地区众多三线建设项目并行的背景下,建筑材料和人力资源都显得尤为紧缺。
军工之光,闪耀深山
向阳光学仪器厂的主要任务是研制和生产常规武器所使用的光电探测产品。在光学观瞄、激光测距等军工光电产品的研制和生产方面,它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三线建设,以备战为首要目标,构筑起坚不可摧的战争防线。在这样的战略背景下,国营向阳光学仪器厂的核心车间被巧妙地隐匿于山洞之中。这座山洞设计精巧,分为上下两层,主洞宽阔深邃,两侧支洞众多,错综复杂。山洞高达28米,宽达8米,深度更是绵延数公里,宛如一条地下巨龙蜿蜒盘踞。洞口大门坚固异常,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厚重无比,足以抵御500磅航空炸弹的猛烈轰击。
238厂将办公室和生产车间均安置于这庞大的山洞之中,整个军工洞长达数公里,层次分明,洞中有洞,巧妙利用地形地貌,构建了一座极其隐蔽的军工厂。这里既是生产光电探测产品的秘密基地,也是保卫国家安全的坚固堡垒,体现了三线建设时期我国军工企业的智慧与决心。
随着生产的逐步稳定,向阳光学仪器厂的生活区也日渐完善。职工家属楼、单身宿舍、子弟学校、职工医院、职工食堂等设施一应俱全。厂区内的灯光球场、工人俱乐部等文化娱乐设施也为职工们提供了丰富的业余生活。在这里,职工们不仅有着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还享受着相对优越的生活条件。他们在这片大山里安家落户,繁衍生息,共同创造着美好的未来。
转型之路,砥砺前行
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际局势的缓和和国内经济的发展,军品订单逐渐减少。为了生存和发展,向阳光学仪器厂开始寻求转型之路。他们开始在民用产品上发力,研制生产多种民用产品。其中,华中牌PTJ照相机是他们最为成功的民用产品之一。这款相机在市场上深受欢迎,一度供不应求。
然而,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向市场转型的过程中,工厂面临着资金、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的挑战。但是,向阳光学仪器厂的职工们没有退缩,他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终于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转型之路。
岁月流转,荣光犹存
2004年,随着企业发展的需要,向阳光学仪器厂整体搬迁至孝感,改制组建华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老厂区被移交给地方,部分车间厂房成为民营小厂或他用。如今,这里已是一座无人居住的空城,但那份曾经的辉煌与荣光却永远镌刻在每一个曾经为之奋斗过的人心中。
走进这座空城,一幢幢红砖楼房错落有致,斑驳的墙体、荒废的厂房见证了岁月的沧桑。虽然昔日的繁华已不复存在,但那份精神与情怀却永远不会消失。在这里,我们仿佛能够听到当年机器的轰鸣声,看到工人们忙碌的身影,感受到那份为国防事业拼搏的激情与热血。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但向阳光学仪器厂的历史与荣光却永远不会被遗忘。它不仅仅是一座工厂,更是一段历史、一种精神、一种情怀。它见证了我国三线建设的艰辛与辉煌,也见证了军工人的坚韧与拼搏。在这片大山里,它如同一座丰碑,永远屹立在人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