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广袤的中西部大地上,曾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三线建设。在这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中,湖北荆门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为了重要的建设区域之一。在这片热土上,崛起了一家名为“宏图飞机制造厂”的军工企业,它的军工代号322,背后隐藏着无数鲜为人知的军工记忆。
三线建设的烽火岁月
三线建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战争威胁,国家决定将大量工业资源从沿海和边疆地区转移到相对安全的内陆地区。于是,在乌鞘岭以东、京广线以西、雁门关以南、韶关以北的广大区域内,一场以国防建设为重点的工业大转移拉开了序幕。
湖北荆门,作为三线建设的重要区域之一,承载了国家的重托和人民的期望。在这片土地上,五厂一所的布局逐渐成形,其中就包括了后来名扬天下的宏图飞机制造厂和飞行器研究所(605所)。
宏图飞机制造厂的诞生与辉煌
1970年,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传遍了荆门大地——国家决定在这里建立一个水上飞机制造厂和一个研究所。经过多地选点勘测,最终将飞机场的厂址定在了荆门地区烟墩公社(今漳河镇)。这个名为国营宏图机械厂(后改名宏图飞机制造厂)的企业,就这样在荆门大地上扎下了根。
宏图飞机制造厂的建设得到了国内几家老牌飞机制造厂的鼎力相助。沈阳飞机制造厂、哈尔滨飞机制造厂(122厂)、成都飞机制造厂(132厂)等纷纷派出技术骨干前来支援。他们与荆门人民一道,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在1976年成功总装并试飞了中国第一架水上轰炸机——水轰-5。
水轰-5的成功试飞,标志着宏图飞机制造厂在军工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此后,在简易的环境下,宏图飞机制造厂又相继研制出了中国第一架载水森林灭火飞机、第一架农用超轻型飞机、第一艘实用载人飞艇FK4飞艇、第一架实用型地效飞机“天翼一号”以及新一代超轻型水上飞机“海鸥”200型飞机等一系列创新产品。这些成果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也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转型之路:从军工到民品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洪流不可阻挡。1979年,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国际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与此同时,国内经济也开始进行调整和转型。在这样的背景下,宏图飞机制造厂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当时国家针对三线军工企业的指导思想是“平战结合、军民结合”。于是,宏图飞机制造厂开始逐步转向民品生产。凭借多年积累的军工生产经验和技术优势,他们很快开发出了一系列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民品产品,如压力容器、食品机械、三轮摩托车等。这些产品在市场上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和销售业绩,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市场的不断拓展和技术的不断创新,宏图飞机制造厂逐渐形成了以液化气体储运设备、天然气体储运设备、工业低温液体储运设备为主导产品的产业结构。同时,他们还积极拓展球罐工程、燃气工程等领域的市场份额,逐渐成为了国内该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
今日宏图:砥砺前行 再创辉煌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积累,宏图飞机制造厂已经成功转型为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2006年,企业改制为荆门宏图特种飞行器材制造有限公司(简称“宏图特飞”),开启了新的征程。
如今的宏图特飞,不仅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检测手段,还汇聚了一支高素质的技术和管理人才队伍。他们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和技术成果。同时,他们还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