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5年1月15日,一则消息如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国际社会激起千层浪。据环球网援引中新社消息,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就加沙停火达成协议。这一消息让无数人紧绷的神经稍作舒缓,毕竟,在延宕许久的战火中,和平的曙光太过珍贵。然而,这所谓的“永久停火”,真能如人们期盼的那般长久吗?很多人在心底默默打了个问号。
这场牵动全球目光的巴以冲突,就像一部充满伤痛与挣扎的长篇悲剧。自爆发以来,它无情地吞噬着无数生命,摧毁了无数家庭,把加沙地带变成了一片废墟。曾经充满欢声笑语的街道,如今布满了弹坑;曾经温馨的家园,化作了残垣断壁。孩子们惊恐的眼神、伤者痛苦的呻吟,都在诉说着战争的残酷。在漫长的冲突岁月里,各方也并非没有为和平努力过。在各方的斡旋下,以色列与哈马斯进行了多轮停火谈判。2023年11月,他们曾实现过短暂停火,部分被扣押人员也得以获释。可之后的多轮谈判,却总是在交换被扣押人员的范围及数量、以军撤出加沙路线图、实现永久停火还是短期停火等关键问题上卡壳,双方互不妥协,停火协议也就一次次难产。
加沙地带(资料图)
如今,这份新达成的停火协议,就像是在废墟中开出的一朵小花,脆弱却又充满希望。它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承载着人们对和平的期待。第一阶段为期6周,哈马斯将释放33名被扣押人员,以色列也会释放一定数量的巴勒斯坦被扣押人员。同时,以军要撤出加沙人口稠密地区,让加沙平民能够返回北部家园,以色列还得放宽对人道主义援助的限制。这一阶段,是和平的试探性一步,每一个举措都关乎着无数人的命运。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双方还将继续交换被扣押人员,以军要全面撤出加沙,还要制定战后加沙重建计划。只是,这些计划目前还藏在迷雾之中,详细内容要在第一阶段完成后才会公布。
鲁中晨报1月16日的报道,为我们带来了更深入的细节。卡塔尔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宣布,预计在哈马斯释放33名被扣押人员后,以色列会坚定执行接下来两阶段的停火协议。可这看似清晰的计划,背后却隐藏着重重变数。英媒披露的初步谈判协议,让我们看到了双方在这场博弈中的艰难妥协。哈马斯放弃了绝大多数重要条件,只争取到了以色列撤军这一项。回想起去年10月,他们提出的可是以色列撤军、恢复对加沙主权统治、解除对加沙人民的封锁等一系列诉求。停战之前,哈马斯还希望保留加沙地带费城轴线,最终也被以色列拒绝。英国媒体甚至暗示哈马斯“面临彻底失败”,可以色列又何尝真的胜利了呢?以色列战前提出的三个条件,哈马斯释放所有被俘虏人员、彻底结束哈马斯组织在加沙的统治,以及让统一巴勒斯坦政府(法塔赫)接管加沙,到现在也只有第一项目标部分实现,而且很多俘虏在战争中不幸死亡。法塔赫进入加沙毫无希望,哈马斯依旧会在加沙长期存在。这场冲突,没有真正的赢家。
卡塔尔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资料图)
就在加沙停火协议达成的同一天,中以外事活动迎来了新的发展。据1月16日报道,中国驻以色列大使在以色列总统府正式向以色列总统赫尔佐格递交国书。这一原本看似“例行公事”的外交程序,却因为赫尔佐格的一番话变得意义非凡。赫尔佐格提到,他的家族同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他的父亲哈依姆·赫尔佐格是第一位访华的以色列总统。这份家族传承的情谊,让他本人对中国也一直怀有特殊友好感情。对于中以关系,他更是毫不掩饰重视之情,强调中国是以色列重要的合作伙伴,以方珍视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愿意同中方进一步深化各领域友好交流合作,推动双边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
在巴以冲突的大背景下,赫尔佐格的这番表态显得尤为珍贵。中方在这场冲突中的态度,一直是“对事不对人”。中方始终强调巴以双方需要尊重彼此的生存权利,避免采取导致局势进一步恶化的行动,努力恢复和维护耶城的和平稳定。中方希望双方先停火,减少人员伤亡,再推进其他事宜。这种态度,并非偏袒任何一方,而是基于双方的客观利益诉求和国际公理。以色列就算在军事上暂时占优,也不可能将所有巴勒斯坦人“斩草除根”,双方民众终究要在同一片土地上长久生活。中方的公正立场,让以色列明白,在国际事务中,公正和公理是重要的行事准则。
以色列总统赫尔佐格(资料图)
面对赫尔佐格的热情,肖军正大使也做出了正面回应。中以建交33年来,两国始终秉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合作成果惠及两国人民。中以之间的深厚友谊和真挚情感,是在共同面对现实考验和长久挑战中慢慢积累起来的,无比珍贵。在各种挑战面前,中以关系展现出了强大的韧劲和丰富的多样性。中方也愿意同以方一道,落实好两国领导人的重要共识,推进中以创新全面伙伴关系持续深入发展。
不过,这份停火协议的落实,依旧困难重重。中东问题专家董漫远指出,当前这份协议仍是框架性、意向性的,很多细节还没有敲定。在第一阶段,哈马斯仅释放部分人质,其余人质可能会成为第二阶段谈判的筹码,以此争取结束以色列对加沙的军事占领等目标。而以色列也可能会利用哈马斯目前的困境,随时找借口恢复军事行动,迫使哈马斯释放剩余人质。到了第三阶段,哈马斯希望在加沙战后重建中发挥作用,可美以却要求哈马斯在战后加沙“没有生存空间”,双方立场差距巨大。外交学院中东研究中心主任高尚涛也提到,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并不想将以军撤出加沙。一方面,这意味着之前为实现以色列目标所做的努力将前功尽弃;另一方面,以执政党内部几名领袖已公开表示,如果内塔尼亚胡同意撤出加沙,他们就会辞职,这让内塔尼亚胡政府面临垮台风险。
内塔尼亚胡(资料图)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1月15日发表声明,对以色列与哈马斯达成停火和释放被扣押人员协议表示欢迎。但遗憾的是,联合国并非停火协议的监督方,监督主要由美国、埃及等国家负责。回想起去年7月,外媒曾曝光哈马斯有意让中国和俄罗斯介入保障停火机制,可美国得知后立刻拒绝支持。如今,在美国,特朗普和拜登还在为促成停火“抢功”,声称是自己让中东地区的战火停止。但无论他们如何争功,都无法改变巴以冲突给双方人民带来巨大伤痛的事实。
加沙停火协议的达成,只是漫长和平道路上的一个小小驿站。和平的实现,不能只依靠这份协议,更需要各方拿出诚意,摒弃偏见和仇恨。以色列和哈马斯应该放下武器,真心实意地坐下来谈判,从根源上解决领土争端、民族矛盾等问题。国际社会也应当发挥积极作用,为巴以双方创造有利的谈判环境,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只有这样,加沙地带才能真正恢复和平,巴勒斯坦民众才能摆脱阴影,重新过上安宁的生活,巴以地区才能迎来真正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