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城》:真是「爽」到爆,「炸裂」灾难片

曾狄曾 2024-11-03 11:26:32

《焚城》是香港少见的动作灾难电影。 它以极大的勇气讲一个政府的缺点, 也用极多的精力讲一个关于专业关于坚持的故事。

它以极大的勇气讲一个政府的缺点, 也用极多的精力讲一个关于专业关于坚持的故事。 影片后半段,几乎全体港人同心协力的场面颇为感人, 情节上的异峰突起, 也令影片看点十足, 张力爆棚的叙事,看出了剧本的用心。

故事聚焦危险物质突发泄漏事件,24小时后危及香港全城。如何及时阻止这场末日灾难,专家范伟立与Cecilia各执一词。同时,消防队长黎杰峰和队友已奉命奔赴未知前线。随着末日的逼近,富商的黑色利益链也逐渐浮出水面,独享财富却要平摊灾难,这次危机究竟要如何才能化解?

整部电影的条理较为清晰,能迅速建立结构并铺陈出两条叙事逻辑。 一条是专家的互动, 另一条是火灾现场的消防工作。 两条线一开始是并行不悖的,在故事后半段开始交织在一起。 一条负责感性的渲染,一条承载理性的归纳。 “人祸,有时比天灾更可怕”这一主题, 从影片伊始就清晰明了的点了出来。 具体到人物塑造。 刘德华的角色很绅士又很投入,随着故事的行进,我们发现他的判断是对的,但所有人不敢背起这个锅。

导演给了这个专家范伟立很多的细节,填充了一个血肉丰满的个体。 他对女儿态度强硬。 政府请他出山做顾问,他执意开自己的车到现场,不上政府的车。 理性、直接、强硬。 他因为10年前的行动失败,失去了自己深爱的妻子,此次又遇到新的行动,更想担负责任。 他有急躁的时刻,当政府人员要和他寒暄的时候,他一刻也不做表面功夫,要即刻开始工作。亲情方面,他和女儿的互动很感人。

救火现场的调度没有贪心做靓,而是专注爆炸场面的营造与渲染,燃烧至公路波及汽车,烧毁到火警救援人员,有血有泪。 皇后山火场救火现场, 有被困的消防员, 有无数死了的人, 有熏气冲天的氛围。 有没死但也救不了的人,有救援失事的飞机, 有血流不止的伤口,有疼痛难忍的呻吟, 有紧凑又紧张的音乐和声效。 画面逼真,氛围写实,火灾的营造令观众身处其中。 从篇幅和时长上来看,整部影片差不多有一半时间都是笼罩在灾难下。 在营造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上也特别到位,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末日般的场景中,也令影片在声、色、影、画等具体环节,做到了几乎极致的氛围感和故事性。 这种在纯技术环节上的用心,也在硬性指标上达到了香港灾难大片的顶尖水准。 这部电影在节奏上处理得有松有紧,结构与细节交相辉映,可以说有点有面。

俯拍镜头为场面增强了可看性。政府要不要疏散,和刘德华饰演的范伟立为首的专家的争吵。 和以往的救火电影最大的突破是,故事把戏剧矛盾冲突为人性的自私和为人民服务为最大矛盾。

人性的自私和火警成就了最大的矛盾,要不要通知疏散市民,成最大亮点。台词说的“不是你们才有家人的,每个市民都有知情权!”一度在情绪上达到最大程度的渲染力。

最感人的一幕,是让消防员自己选择,是不是自己进去辐射现场寻找辐射源的一幕,张力十足的勾勒出了消防员的牺牲和努力。最惊险的一幕,是解除危险品但行动失败。在情节急转直下之际,还一度辐射扩散,什么都做不到。 直到随着故事的一波三折,情节也跌宕起伏。 政府内部有人之前不行。商人被判刑了,正义才被重见天日了。 这浓缩在长达136分钟内的辐射灾难事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导演的能力。

整个故事紧锣密鼓地压缩在紧张的24小时内,随着辐射污染的扩散·一座城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 为了阻止这场灾难·必须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的紧张氛围,也迫使观众近乎血脉喷张的盯着大银幕。 影片的导演潘耀明是摄影师出身, 他对于画面的营造,对于影像的经营也都能看出功力。 他适合拍这种顶级灾难电影,画面逼真,氛围写实,火灾的营造令观众身处其中。整体而言,这部电影就是一曲火警赞歌! 无论是由点及面,还是反映现实,这部影片都体现了在社会责任和专业精神,电影本体与意识形态上的努力。

0 阅读:0
曾狄曾

曾狄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