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雨盛搭上孙艺珍,又狗血又催泪,又纯又欲

曾狄曾 2025-02-28 11:30:34

1

秀真是一个出身显赫但内心孤独的富家女,而哲泰则是一个平凡的建筑工人。两人在一次偶然的误会中相遇,随后逐渐发展出深厚的感情。

两个人突破了重重阻碍,最终还是结婚了。然而,命运却对他们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秀真被诊断出患有阿尔茨海默症,逐渐失去了记忆。面对这一沉重的打击,哲泰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坚定地站在秀真身边,与她共同对抗这场遗忘的战争,但最终秀真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部电影叫《我脑中的橡皮擦》,虽然有点套路,但是女主角孙艺珍就是能把略显狗血的剧情,演得让人相信。

导演想讲的是最浪漫的爱情,就是最伤你的爱情。

这世界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面前,而你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我爱你,你却忘了我是谁?

他们一次又一次相遇,最终彼此相爱了。 哲洙知道自己与秀真的身份悬殊,所以不敢轻易表白情意,秀真向哲洙求婚。就算秀真父母阻拦,他们爱情的力量还是说服了父母。 婚后生活甜蜜,秀真还帮忙修复了哲洙与母亲的关系。

病魔深深折磨这相爱的两人,秀真有完全忘记一切的一天,可是哲洙却无法从此丢下秀真。

2

和韩国爱情电影相似,本片还是讲记忆与身份、爱与坚持的主题。秀真的遗忘,象征着人生中那些不经意间被遗忘的美好瞬间,而哲泰的坚守,则是对爱情和责任的无悔承诺。导演提醒我们思考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是否也忽略了身边那些重要的人和事,是否也在不经意间遗忘了那些本该珍视的记忆。

珍惜每一个当下,每一个细微的情感波动,因为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构成了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记忆。

当然,曾先森认为这部电影还是很狗血的。这种狗血的体现一方面是阶级设计,一方面是绝症设计。

身份差距巨大,一个是家境优越的大小姐,另一个是普通的建筑工人,他们的爱情注定会面临诸多阻碍和挑战。

秀真患病绝症,直至的情节也增加了故事的悲剧色彩。

之所以狗血,就是设计痕迹太强,所以观众会感受到矫情。

但是,这个问题的解决之道,在两个演员的表演上,被很大程度的稀释掉了。

比如孙艺珍的表演。

从开朗自信到被病魔折磨、失去记忆的过程演绎得真实而动人。不仅展现了秀真的坚强,也凸显了她在失忆后的脆弱,这种坚强与脆弱的对比,使得角色更加立体和感人。

比如孙艺珍和郑雨盛的互动。比如场景和细节。

温馨的小屋,告白时的一杯烧酒,第一次邂逅时的可乐,默默跟踪的单纯,写满关爱的纸条,双份米饭的便当,壁球场里的交谈,阿兹海默症的通知单,梦想的家,浓缩的模型还有满是深沉的爱。

3

但是,曾先森还是必须说,这样的电影,一定有人不喜欢。

因为它显得过于刻意,显得过于套路,显得痕迹感太重。也就是说,老套、常见、狗血。概括成一个字,就是假!但为什么曾先森还是喜欢这部电影呢?因为当所有的东西都假的时候,感情却可以是真的。这时候,我们就不得不夸夸演员了。

孙艺珍即便演了太多如此相似的角色,依旧能演得令曾先森泪眼婆娑。要知道,自己哭并不难,但要令观众也能哭才是本事。

孙艺珍做了什么呢?

她逐渐忘记了哲洙,甚至忘记了回家的路。她饰演秀真在得知自己患上阿尔茨海默症后,跑去了和哲洙常常去的棒球打击场,哭着告诉哲洙自己过不久就会什么都记不得。

所有的爱,都抵不过时间,随着病情的严重,她的完全失忆,只是时间问题。最终,这样一部偏“假”的电影,在孙艺珍相当真诚的表演面前,全部成立了。

4

有的爱情电影是如实反映生活的电影,但这部电影显然并不是,它似乎集齐了电影里才有的眼泪、煽情和苦情,最后以理性的方式,缝合成一个商业度极高的感性的爱情悲剧。

所以,这部《我脑中的橡皮擦》是那种一意孤行的电影,是那种你明知道它会让你哭,但还是忍不住流下眼泪的电影,是那种费劲心思渲染苦情的电影,是那种每个人心里都有所触动的电影。

它的优点和缺点都很突出,但气质却可以一美遮百丑。

影片渲染出来的情绪如同狂风暴袭来,足以掩盖那些缺点,足以令观众感受到一轮又一轮的头皮酥麻。即便它始终有讨好观众的倾向,但这部21年前上映的电影至今,在豆瓣上8.0分,好于94%的爱情片,好于91%的剧情片。

0 阅读:51
曾狄曾

曾狄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