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聊聊也有很多人爱的成龙大哥。
成龙在今年已71岁了,还有两部新电影要上映。

都说影视寒冬,都说短视频打败电影了,为什么人家成龙还能不断接到新片啊?
因为他名气大啊,
因为他曾经拿下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啊,
因为他是唯一一个全世界都有影迷的华人演员啊,
因为他代表中国功夫啊,
因为......因为.....
因为可能只要他的名字一出现在电影大银幕上,就能卖钱吧?

片方这么想,制片人这么想都OK , 但想不通,成龙为什么还要拍电影?曾先森觉得很奇怪,有名有钱还有作品,而且71岁,在其他行业男性,也早就退休了,有必要这么拼吗?
唯一的解释,可能是他真的热爱。
可是,你是一个动作演员啊,动作肯定不如年轻时候灵活,体力肯定不如年轻时候充裕,那怎么办呢?继续倚老卖老吧.....
热爱不能当饭吃啊。
文戏的男演员越演越好,越能控制,还有可能,李雪健不也在演吗?
成龙的影迷会不会只要在大银幕上看到他,就高兴呢?难道不会因为看到一个曾经的偶像老态龙钟而感到悲哀吗?

2
事实上,动作电影示微,一个时代或许已经过去了。
成龙以前是神话,现在肯定不是。这是事实,是历史滚滚洪流,不可阻挡。

显然,大哥似乎接受不了,他要继续演继续打,继续翻跟斗,继续杂耍、跳楼、钻车轮,但是观众会买账吗?可能会啊,不然投资商又不是傻子。
但,看看去年成龙电影的口碑。
2024年,成龙演了两部电影,一部《传说》,豆瓣评分4.3分,一部《熊猫计划》,豆瓣评分5.5分,这样的成绩丢人不丢人?你可以说成龙不在乎,但是成龙的影迷该理性的认识到,成龙大哥真的可以退休了。
那么,今年又是哪两部呢?
一部是《熊猫计划2》,一部是《功夫梦:融合之道》,这两部都是续集,应该都不是重新创作的故事,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做的延续。
问题是这两部电影的前作质量和口碑,也都相当一般。
《熊猫计划》直接是不及格,而《功夫梦》距离现在是有15年,在豆瓣上也只有可怜的6.5分。而且还是翻拍,根据好莱坞1984年的同名电影翻拍而成。
也就是说剧本可以重复用两次?
大哥,你又不是没钱,有必要这么省吗?特别是看了去年惨不忍睹的《传说》与《熊猫计划》之后,曾先森真是对今年的《熊猫计划2》和《功夫梦:融合之道》完全提不起任何兴趣。
我们必须承认成龙曾经辉煌,曾经厉害。

成龙巅峰时期的动作设计具有不可复制的时代性:那是香港电影黄金期的搏命特技,那是利用环境道具的杂耍式打斗,那些真实危险动作在CGI技术普及后显得尤为珍贵。如今安全规范提升和成龙本人年龄限制,自然难以再现这种肉身拼搏的美学。

经典成龙电影也成功融合了三种类型元素,那是硬派动作杂糅市井幽默还负担一些社会写实,如《警察故事》中的基层警察困境。近年作品则过度追求跨国取景和宏大叙事,反而失去了市井生活气息,喜剧部分也显得刻意。
香港动作片黄金时代有洪家班、成家班的集体创作模式,现在全球化的制片体系导致动作设计同质化。比如《奇迹》中精细设计的窄巷打斗,与现在绿幕拍摄的CGI动作相比,真实感差距明显。
但是,成龙60岁后依然坚持演动作英雄,这与观众对合理性的期待,产生冲突。

相比之下,甄子丹在《叶问》系列中通过塑造宗师形象,找到了年龄与角色的平衡点。

相比之下,师兄洪金宝彻底转型成动作指导,做幕后也依旧做得风生水起,拿下了多个电影节的武术指导。

这些种种因素,是成龙主演的电影已经逐渐被市场淘汰,被现在的观众讨厌的原因所在。
3
再说说其他的动作演员几岁,今年有什么电影,做一个横向对比吧。
如今所有市面上有名气的动作演员,都比成龙小,唯一能和他掰掰手腕的李连杰,早在10年前已经息影。

现在只剩下吴京、张晋、赵文卓、吴越,清一色是小成龙10岁左右的70后演员。
80后的谢霆锋和勉强能算的彭于晏,也完全没有什么武术功夫基础,全靠一股意志和拼劲在撑着。
吴京在今年有《镖人》和《齐天小子》;

张晋、赵文卓、吴越则是直接一部电影都没有的。
所以,动作电影动作演员,青黄不接已经是事实,这些当打之年的都不演了,我们只能再一次看廉颇老矣的成龙大哥不退休,继续搞烂片圈情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