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瓦台魔咒,这次又准了。韩国总统尹锡悦,终于迎来了他跌宕起伏政治生涯的最戏剧性转折,被逮捕。1月15日上午10:33,这一里程碑式的时刻如约而至。韩国公调处公开宣布,经过精心策划,尹锡悦被成功带往果川公调处接受调查。
从总统的权力巅峰到被弹劾,再到如今主动走出总统官邸,迎接逮捕令的到来。尹锡悦的故事,绝不仅仅是一个个人悲剧。这场闹剧,从去年12月弹劾案通过到现在,持续了40多天。一边是尹锡悦固守总统官邸,另一边是警方和公调处寸步不让。
为何一个总统的逮捕令能叫得全国沸腾?1月15日上午,韩国警方与高级公职人员犯罪调查处、公调处联手,展开第二次逮捕行动。在总统官邸内,成功逮捕了被停职的总统尹锡悦。这次逮捕行动的成功,离不开周密的准备和对可能阻力的充分评估。早在几周前,第一次逮捕行动,因为总统警卫处的强力阻挠而失败。这次公调处和警方汲取了教训,不仅调整了行动策略,还通过多种方式瓦解了警卫处的心理防线。
1月10日,警卫处处长朴忠俊突然递交辞呈。这一守护者的退出,让尹锡悦失去了最重要的屏障。与此同时,警卫处次长金成勋被捕,警卫处内部出现分裂,抵抗意志被逐步瓦解。公调处深暗心理站指导,通过对高层的精准打击和对普通警卫员的安抚,彻底削弱了官邸的防御力,使得行动没有遭遇重大冲突。
韩国警方这次动用了1,200余名警察,以及40余名工调处调查人员,规模之大可见一斑。能看出来,他们不许失败,只许成功,信念很强。为了避免流血冲突,警方使用梯子,越过了总统官邸外围的障碍,逐步推进到内部。虽然现场仍有支持者高喊口号,甚至有肢体冲突发生。但尹锡悦最终选择主动走出官邸,接受调查。这样的结果对于他而言,或许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试图以顽抗拖延局势的策略,最终在强大的压力下宣告失败。
要知道在被捕前,尹锡悦还曾坚称逮捕行动是非法的,但在支持者和警卫力量失去反击能力后,他只能选择了配合。所以,这一场有可能引发更大对抗的行动,就以这种方式画上句号。不得不说是一场妥协,也是一次胜利。与此同时,韩国宪法法院,围绕尹锡悦弹劾案的审理也进入关键阶段。
自去年12月国会通过弹劾动议以来,法庭已经完成两次预备庭,并于1月14日开启首次正式辩论。尽管尹锡悦曾表示,将亲自出庭为自己辩护。但他并未兑现承诺,原因显而易见。他担心自己一旦离开总统官邸,就会直接被捕,但缺席庭审并未能阻止审理的推进。首次辩论仅持续了4分钟便宣告结束,法庭还驳回了尹锡悦律师提出的法官郑桂先回避的申请。尹锡悦想借此翻盘无望。
弹劾案的核心争议主要围绕尹锡悦是否在发动紧急戒严时,违反宪法与法律。据韩国法律规定,总统只有在战时或社会秩序极度混乱的情况下才能宣布戒严,而尹锡悦的做法,显然并未符合这些条件。此外被弹劾的核心争议也让人质疑,一个总统何以如此大胆呢?从调动军队封锁国会,到派兵占领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他的一系列行为被指直接沦陷。宪法法院接下来的数次辩论,将围绕这些争议展开,最终决定他的政治命运。这些指控一旦成立,尹锡悦的结局,可能比朴槿惠、卢武铉更加惨烈。
目前,尹锡悦已被送往果川公调处接受调查。对他而言,时间是目前最大的敌人。宪法法院必须在6月11日之前,完成对弹劾案的裁决,如果弹劾案被通过,他将正式被免职,韩国也将在60天内举行总统选举。而在此期间,公调处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对他的调查和起诉,否则,他将因法律程序问题而恢复自由身。
对于一个涉嫌内乱罪的总统来说,这可以说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从总统到被捕者,尹锡悦的每一个选择,都称得上是步步惊心。让韩国民主制度不断受伤,也不断在自我修复,他的大结局出来之时,也是考验韩国民主走向的时刻。